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同样的起点,同样的方向,终点却相差甚远。归根结底——深度不够。
写作,不仅仅是一部分人的职业,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写作潮流,这也是建立提升个人品牌的最有效地方法,同时还是最实用的个人总结方式。每读到一篇好的文章,大多数人习惯收藏并且转发朋友圈,成为朋友圈中的“优秀文化传播者”!,还有一部分人,天马行空,上到国家大事,下到家庭鸡毛蒜皮,很少留下真正让读者值得回味的要点。那么,如何才能写出一篇富有深度的文章?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文章的创造者?
优秀作者的文章是会引起读者共鸣,给人耳目一新,能引导读者向良性的方向思考,并且得到具体的方法可以付诸行动。
因此,优秀文章首先应该建立在某个领域的知识积累
成甲,优秀的个人知识管理者,被罗辑思维评选为“中国最会学习的人”他的作品《好好学习》里面有一段专门讲解“反思”的作用。
反思不仅仅能帮助我们发现用错知识的地方,而且还能让已有的知识产生新知识……反思一件事情的时候通过联想和联接,将生活中的其他经历和经验串联起来,重新认识和审视自己过往的办法,将自己分散的生活经验进行重新组织。
成甲在自我成长中的经历总结出确信的、成结构化的学习方法,我们能直接反思自己问题,应用到生活中。
优秀的文章应该有一定的学术思维
学术思维在学习积累、材料组织和观点表达方面能让你搭建完整的知识结构,有条理的表达你的意见。《好好学习》中关于复利有这样描述:刚开始复利效应是很微小的、不易察觉的,但当发展带一定阶段就会产生非常惊人的效果。复利效应用数学公式表示便是:F=P(1+i)^N。其中F代表终值(future value),或叫未来值,即期末本利和的价值。P代表现值(present value),或叫期初金额。i代表利率。N代表计息期数。……复利的本质:做事情A,会导致结果B,而结果B又会加强A,不断循环。
生活中很多道理都懂,但仅仅是理解表面上的道理,却没有挖掘深层含义。学会从A到B,分析两者的联系,并且准确预测过程中变化会产生何种的结果,这才是我们应该掌握的核心规律。
世界上最长的距离——说到与做到
加入007以来,这期间见识过许多的牛人,他们凭借不断精进的能力获得大家的认同,成为其中的榜样。有人专注制作思维导图,不光自己掌握,而且在群里分享技巧与方法教会其他人;有人自己天天学英语,自己逐渐运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影响并带领一大群人重新燃起掌握外语的热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