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时,往而极其欲也,其有欲也,不能隐其情;必以其甚惧之时,往而极其恶也,其有恶也,不能隐其情,情欲必出其变。感动而不知其变者,乃且错其人,勿与语而更问其所亲,知其所安。夫情变于内者,形见于外。故常必以其见者,而知其隐者。此所以谓测深揣情。
【译文】
所谓揣度情理,必定要选择人主极端高兴、喜悦的时候,这时前去游说,要想办法施加影响使他的情感达到极点,极力引导他尽情吐露自己的欲望。在他吐露欲望的时候,情绪极高,我们就能探測到他的真情。或者选择在人主十分怀疑、戒惧的时候,前去游说,极力引导他倾吐出厌恶、害怕之事。
在他倾吐这些真心话的时候,我们就能探测到他的真实情怀。真心情意必定是在他的情感发生极端变化的时候不自觉地表现出来。若碰到那种在情感发生极端变化时也不表露真情的人,就暂且丢开正事不与他深谈,而另外去询问他所亲近的人,了解他的意图所在,可以知道他安身立命不露神色的依据。
一般说来,内心感情发生剧烈变化,一般是会通过人的外在形貌表现出来的。所以,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是依据对方外在举止行貌的变化去揣测他内在隐藏的真情实意,这就叫作探测人的内心深处而揣度人的情意。
则深揣情,把话说得恰到好处
所谓“揣情”,就是揣度、琢磨人的心理。要做到“测深揣情”,一定要先学会倾听。学会倾听,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还可以更好地注意到他人的言谈神色,判断出他人的心理活动,说话的时候就可以有的放矢。做到了这一点,就能 ;揣摩并尽可能地迎合君王之心愿以便得到赏识和宠用,
汉高祖刘邦建国的第五年,消灭了项羽,平定了天下,应该论功行赏。在这个时候群臣彼此争功,吵了一年都无法确定。刘邦认为萧何功劳最大,就封萧何为侯,封地也最多。但是群臣心中不服,议论纷纷。在封赏勉强确定之后,对席位的高低先后又起了争议,大家都说平阳侯曹参身受创伤七十余处,而且攻城略地,功劳最大,应当排他第一。刘邦因为在封赏的时候已经委屈了一些功臣,多封了许多给萧何,所以在席位上难以再坚持,但心中还是想将萧何排在首位。
这时候关内侯鄂君已经揣摩出刘邦的意图,就挺身上前说道:“群臣的决议都错了!曹参虽然有攻城略地的功劳,但这只是一时之功。皇上与楚霸王对抗五年,常常丢掉部队四处逃跑。而萧何却源源不断地从关中派兵员填补战线上的漏洞。楚、汉在荥阳对抗了好几年,军中缺粮,都靠萧何转运粮食补给关中,粮饷才不至于匮乏。再说皇上有好几次逃到山东,都是靠萧何保全关中,才能接济皇上,这才是万世之功。如今即使少了一百个曹参,对汉朝有什么影响?我们汉朝也不必靠他来保全!为什么你们认为一时之功高过万世之功呢?我主张萧何第一,曹参其次。”刘邦听了,当然说好。于是下令萧何排在第一,可以带剑入殿,上朝时也不必急行。
后来刘邦说过:“吾听说推荐贤人,应当给予最高的奖赏。萧何虽然功劳最高,但因听了鄂君的话,才得以更加明确。”刘邦没什么文化,在分封诸侯的时候,将一些从前跟着他出生入死、身经百战的功臣比喻为“功狗”,而将发号施令、出谋划策的萧何比喻为“功人”,所以萧何的封赏最多。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刘邦宠幸萧何,所以安排入朝的席位上,刘邦虽然表面上不再坚持萧何应排在第一,但鄂君早已揣摩出他的心意。于是顺水推舟,刘邦自然高兴。鄂君也因此多了一些封地,被改封为“安平侯”。
鄂君揣摩上意,并能找准时机投其所好,这是一种说话的策略。在双方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不妨运用一下这种策略,以屈求伸。这与两面三刀的小人是不同的,两面三刀是小人的卑劣行径,而投共所好是智者的智慧。再者,两面三刀是阴险诡秘,为人所不齿,而投其所好是为了保全自己而采取的策略。
善于观察,做到“测深揣情”,说出的话就会更动听,更容易被他人接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