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老舍具有中国传统文人的“士可杀而不可辱”的气节

老舍具有中国传统文人的“士可杀而不可辱”的气节

作者: 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 | 来源:发表于2019-03-04 12:52 被阅读2次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在中国现代作家中,老舍也许是我们感到最亲切的一位作家。他小说的那种幽默横溢的风格,活脱风趣的人物,纯正娴熟的北京白话,令人读来有说不出的自然和轻。从老舍的创作成就看,成就最突出的是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其中《二马》就是其中还算出色的一部小说。

《二马》是老舍创作的第三部长篇小说。小说写了马氏父子(老马与小马)远离祖国到英国的伦敦经营古玩生意的种种喜剧和悲剧。小说中的两个人物一老一少,分别代表着中国的两种文化:一种是新文化,一种是旧文化。

小马,代表着新文化的理想。他的所作所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热血青年的爱国情操。但是,由于老舍在写这个人物的时,既没有相应的感性体验,更没有清醒、准确的理性认识,加之艺术上的“趣味性”追求,使这个人物显得“空空荡荡”,“一点也不像个活人”。

与之相比,作为中国过去文化代表的“老马”——马则仁,却写得相当成功。老马这个人,诚如老舍自己所说:“不好,也不怎么坏;他对过去的文化负责,所以,自尊自傲;他对将来一片茫然,所以又无从努力,也不想努力。他的希望是老年得舒服与有所依靠。他认为,若没有自己的子孙,这个世界就将是非常孤寂、冷酷的。他的背后有几千年的中国文化,但却只有一个儿子;他不太用心,因为事事都已有了准则,所以,他很安详,也很无聊,他是一位标标准准的“老中国的儿子”,是一位有时让人感到很可爱,有时又让人感到很可恨的人物。

老舍具有一般有正义感的穷人的特征:刚强、义气、骂世、乐观,具有中国传统文人的“士可杀而不可辱”的气节和同情人、爱人的正直、善良的品格。通过这两个人物形象,一方面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另一方面批判了民族文化的某些病态。相比较而言,“理想“一面的表达显得薄弱、模糊,而“批判”方面的表达则鲜明突出且生动、深刻。

这不仅表现在老舍对“老马”行状、思想、心理的叙述、描写准确、生动方面,更表现在老舍将老马的那种“不事努力,不爱思想”的守旧品性与英国民族进取、独立的良好品行进行比较,通过对比,更鲜明地凸显了老马守旧品性的弊端。

相关文章

  • 老舍具有中国传统文人的“士可杀而不可辱”的气节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在中国现代作家中,老舍也许是我们感到最亲切的一位作家。他小说的那种幽默横溢的风格,活脱风...

  • 士可杀不可辱|140微

    小时候,听说:“士可杀不可辱。” 长大了,也认为:“士可杀但不可辱。” 再大点,觉得:“士可杀也可以辱。” 后来有...

  • 2018-11-20

    Chapter 2 士可杀,不可辱,民族的气节焉能丢! 以唐悦悦的性格,她才不会做一只代宰的羔羊。 “...

  • 2022-06-24

    "士可杀,更可辱"

  • 《论语·子路第十三》20:可杀而不可辱者

    《论语·子路第十三》20:可杀而不可辱者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

  • 惋项羽

    彭城城高旌旗留 项羽曾此建奇功 士可杀之不可辱 乌江江畔没英雄

  • 鱼可杀而不可辱

    杀戮难免,只能尽量减少痛苦,以体现鱼文关怀,再三嘱咐杀鱼的大姐,动作再快些,谁知大姐技艺生疏,用铁棍敲击鱼头,三击...

  • 立春(4)

    士可杀,气势不可辱;头可断,气场不可丢。 宋安宁因着那日在何书谨面前失了气势的事恹恹了好几天,连医院食堂中午的红烧...

  • 棋语——士

    士者—— 一心终护主, 战死不离城, 遇到诱惑时要坚持原则! 俗话说得好:士可杀,不可辱! 记住自己的责任,不要劝...

  • 士不可辱——讀通札記(1074)

    讀柏楊白話本《卷99》,感:1、士不可辱。通覽歷史,俯瞰古今,人要臉,樹要皮;士可殺,不可辱!竊以為是,頭可斷,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舍具有中国传统文人的“士可杀而不可辱”的气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gnb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