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作者: 尘若渝 | 来源:发表于2024-03-08 21:40 被阅读0次

    ①觉照。觉是觉察,觉知,照是照见,清晰得地看到、认识到。觉知并照见,知道并做到,这就是相应的过程。当我们没有觉知的时候,其实我们是处于无意识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我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们一直在随波逐流,受潜意识或者说习气的支配。当我们有了觉的概念有了觉察力时,我们就处于有觉无照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其实我们是比较痛苦的。我们知道自己的妄念杂飞,也知道自己深受习气的残害,但是我们不知道怎么办,不知道如何摆脱这种状态。

    在觉知到自己的情绪感受和状态时,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觉知,觉知本身就会让我们平静下来。我们只需要保持这种我知道的状态,念头可以自然而然的消失。或者通过把心和呼吸保持在一起,把呼吸心作为心的归宿。再就是用一念代万念,时刻保持对呼吸的觉,时刻保持对现有事物的专注。当我们变得越来越专注,散乱的气息就会越来越少。

    ②意识中的意和识又分别指什么呢?意有想法、感受和思考等心理活动的意思,而识更多的是认知和理解。一个侧重于想,一个侧重于分别。意和识,基本类似于分别和分别之后的想法。意和识共同组成了常规意义上的我。认知和分别心让我们和外部世界有了区别和隔离感,刺激模式则是不断地刺激我们索取索取再索取。索取的底层逻辑是我们没有了分别感,因此才会不断地产生喜新厌旧,进而制造出新鲜感和分别感。

    ③无事时杂念不起,有事时专心致志,为人处世时真诚待人。这些是一些行事的规则和做法,可以说成是术,也可以说成是道的具体使用方式。所谓修行,其实就是修正我们的行为。无论是身体的行为,还是言语的行为,亦或是念头的行为,都属于修正的范围。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仅限于在念头上规范,更需要我们要言语和身体上践行。只说不练假把式,我们需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不断践行。日常的生活场景就是我们修行的道场,如果把修行只是当作静坐,只是当作修法,那就是完全错误的想法。无论是何种形式,它们最大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在生活这个道场中更多的践行。

    ④闭上眼睛寻找光明,这种状态可以让我们不散乱。这种寻找的状态也特别有意思,觉在黑暗中冲撞,着急寻找出路,意识在向外渗透。当我们出路的时候,意识自然而然就会感知到身体,就会感知到念头,注意力也会自然而然回到呼吸。也能感知到躯体就是意识的容器,意识在以躯体为边界的范围内驰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gns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