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读到古代文人名章,
只觉舒心畅快、身临其境、酣畅淋漓,
或者感触良多、受益匪浅、行之用之。
翻阅典籍,观其行文,舒心备至,
古代文人之才情,秒立于文章之中!
先静坐半刻、构思立意、心领神会,
后文思泉涌,奋笔疾书,一气呵成!
徐霞客寄情山水,翻越山河湖海,
溯源长江之源头,字字句句真切,
诗人贾岛、推敲不定、反复斟酌,
实地亲测、调动词句、以求精准!
司马迁遭宫刑,坚持编撰《史记》,
鲁迅赞其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古代文人名章得以流传千秋万载,
屹立于世界之巅,数万万年不倒,
后人推崇备至,永垂不朽!
以古为镜,博古通今,虽说文言文,绝句、律诗等古体及繁体字相继隐退,然古代文人之智慧结晶,后辈断然不敢忘怀!
文字转变,为救中国
从文言文到白话文转变,鲁迅先生功不可没,也符合当代历史背景,势在必行。
鲁迅先生之“汉字不灭,中华必亡”一出,便受到很多人攻击质疑,更有甚者鼓吹鲁迅先生已跌落神坛了,然事实并非如此,鲁迅先生坚持将文言文转为白话文,并非没有道理。
鸦片战争之后,八国联军侵华,甲午之战……到处硝烟四起,百姓生灵涂炭,流离失所,然封建社会思想根深蒂固,百姓麻木不仁,清政府任人宰割,毫无招架之力。
此危难存亡之际,必将有人负重前行,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一语道破,直中要害,身体力行地创作《狂人日记》、《呐喊》等名章,
让文字不再晦涩难懂,只能登得大雅之堂,
简化文字可以让思想传达更便捷,中华之崛起觉醒于寻常百姓之家,
亿万华夏儿女、炎黄子孙团结起来,抵抗外敌,方能无愧于历代先烈,无愧于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传承!
何为文章?无外其三
从盘古开天辟地到三皇五帝,从近代中国再到新中国!是时代赋予文人使命,笔杆子也能救中国。所以何为文章?
是推心置腹后的呕心沥血?
还是情到深处后的滔滔不绝?
其一:
人间正道是沧桑,文如其人,方能言之有理!
秦桧文采超然,却遗臭万年,
话说字如其人,品行败劣之人,
文章如何出彩,断然弃之!
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陆游: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一腔热血,铮铮铁骨,此为文章之正道!
其二:
推己及人,文章自己喜,方能别人喜。
曹植七步诗,一气呵成,
虽说受人胁迫,处境尴尬,
但其贵于真情流露,出口成章!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在我看来,行文本该如此,
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
把该说的话说明白,
把该讲的理道明白,
自己创作的舒服了,
读者才能心领神会,
身临其境,不绝于耳!
正所谓自己喜,方能别人喜!
其三:
文章立意明确,言简意赅!
名人曾国藩,家书抵万金,
勤记日记,一日不敢停歇,
家长里短,为何被后人如此追捧?
兄弟父子间的书信,为何如此贵重?
且日记书信最容易写成了口水文章,
曾国藩之文章有何不同?
重点在于其记事并非只为记事,
而是把其修身养性、为人处世之要道,
融入家书及日记的字里行间之中!
让人感同身受,深明其理,
此为文章之华彩!
愿笔墨有声,分享倾听为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