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良:一些家庭教育故事里的教育之道
1、我觉得在家庭教育当中,共情力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我们的妈妈或者我们的爸爸拉着孩子的手表达对他的理解,或者给孩子一个拥抱,说孩子你受委屈了,我特别能够理解你的感受,甚至有时候还可以分享父母类似的这种经历。这个过程当中,孩子的情绪就得到了呼应和抚慰。
2、要呼应孩子的情绪,不能视而不见。
3、首先,好的言传是沟通、对话、探讨。言传最好不要直接传递信息,发出指令,发布建议。其次,要处理好说和听的关系,好的言传,先听后说,多听少说。家长面对孩子,往往有急于表达的冲动,有说个不停的冲动,所以特别要克制。应该说没有倾听,就没有好的沟通,就没有好的言传。倾听什么?听孩子的感受,听孩子的情绪,听出孩子真正的需要。
4、还讲一个例子,以前我在长沙县工作的时候,我有一个同学,他的孩子周五不值日扫卫生,就被班主任老师罚连续三个星期的周五留下来搞教室卫生。孩子晚上报了补习,连续三周一个人搞卫生,蛮让人烦躁。家长也比较恼火,在孩子第二次值日以后,他做了一件事情,跟长沙县教育局打了一个电话,告了一状。我同学跟我聊这事的时候,我说你其实做了一件糊涂的事情。
第一,孩子不完成自己应做的事情,不做值日工作,这是一种偷懒的行为,违规的行为。一个孩子不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在团队当中不做自己份内的事情,这才是大事,到外面补课,反而是小事。第二,你对学校和对孩子的老师表达不满,甚至到教育局告状,会让孩子跟你产生一致的情感,一致的态度。如果孩子对学校、对自己的老师是不满意的,教育就非常艰难了。好的教育一定是学生、老师之间的一种相互信任,一种相互认可,是学生、家长、老师基于爱意的一种很好的共同体的营造。第三,更严重的问题是,你不经意地让孩子形成一种消极的思维方式。如何与关心自己的人、爱自己的人相处,非常重要。不是理解、包容、沟通、建设性地去说和做,而是不满、指责、借助其他力量威压。如果孩子接受了这种思维方式,将来会很麻烦。我同学听我这么讲,突然明白了什么,他还讲了另一件事,有一次他的孩子做语文试卷,一道题老师只给了2分,本可以得4分的。孩子书写太潦草。孩子特别地不能够理解老师,和老师吵了一架,还爆了粗口。我同学反思说是不是跟自己平时的一些处事方式有关。
5、教育要守中庸之道。不要有太高的期待,不要给孩子特别的地位,不要总是去纠正。我们实事求是,我们俯下身去体察我们的孩子,诚恳的面对问题,一起来探索。孩子、家长、老师一起来,我们就能够找到更好的教育的路子,营造更好的教育的环境,让我们的孩子成长得更好一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