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力是一个大话题,各家各派,著述极其丰富。领导力也是一个不断被提及的话题,因为我们活在一个领导力不可或缺的时代。
晨起一杯清茶中,拜读由James M. Kouzes 和 Barry Z. Posner合著的《领导力-如何在组织中成就卓越》(第五版),倒也是生起一些遐(瞎)想。

James和Barry基于30多年来对数千位卓越领导者的深入研究,以及每年50万-75万份的领导力测评验证结果,提出:领导力就是激励大家为了共同的愿景努力奋斗的艺术。而领导者的行为是影响员工敬业度的最主要因素。卓越的领导者都具有五种习惯行为:以身作则(Mode the Way);共启愿景(Insprie a Shared Vision);挑战现状(Challenge the Process);使众人行(Enable Others to Act);激励人心(Encourage the Heart)。
广义上,我们每个人都是领导者,至少是我们自己人生的领导者。而对于一个组织,领导者特别是领导力,也并不只关乎职位和头衔。根据James和Barry的研究,领导力也不关乎性格,而关乎行为。
有些人,无论他们的职位如何,总是能让你感受到上述的行为特质。而这些特质,是通过他们的真诚体现出来,并非通过使用某些技巧显示出来。相信这也是为什么在Jack Zenger和Joe Folkman的“非凡的领导者(Extrodinary Leaders)”的研究中谈到,一切领导能力的核心是“展现高度的诚实和真诚”(Displays High Integrity and Honesty)。 我的生命中非常幸运地遇到过多位如此展示和示范了卓越领导力的人,他们或许有或许没有所谓的“领导者”的头衔,这丝毫不影响他们领导魅力的自然绽放。
从一个宽泛的视角看,领导者要展现的并不是他/她个人的意图是什么。个人意图固然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领导力是关乎他人的需要,这包括客户、团队、社会等的需求。领导者的意图,即使是好的,也只有在这些相关方能够感受的才是有用的。否则,很有可能仅仅是一种自嗨的错觉。
其实,这和沟通的有效性是异曲同工的道理。一个可以被称之为有效的沟通,并不取决于说者的自我感觉是否良好,而是你的听众的感觉是否良好。事实经常相反,根据Stacey Hanke在《Leadership Excellence》2017第九期发表的文章 《You May Not Be As Influencial As You Think You are》,在她合作过的不少领导者中,很少人对自己的影响力有自知自明。他们通常认为:我经常在沟通,我感觉良好,所以我是一个好的沟通者。
同样的,一个领导者对自己的领导力的自知自明也显得尤其重要,如此,才能真正地以身作则;才可能开启共同的愿景;才有勇气挑战现状,才能使众人行并激励人心。
耳边正好响起王菲的《清风徐来》,"......愈想证明就愈不肯定,可能完美和完整,不是一回事情......" 自知而后坦然,或许是展现领导力的起点或助力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