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初见
看了这么多道理,可我们依旧做不好这行

看了这么多道理,可我们依旧做不好这行

作者: 小汤圆没有馅 | 来源:发表于2015-11-26 23:16 被阅读0次

    每一个扎根汽车后市场的人,或许都会有这样的感慨:我待你如初恋,你却虐我千百遍。没有一点点防备,也没有一丝顾虑,倒闭就这样出现,在我的世界里,带给我惊吓,情不自己。

    去年,汽车互联网公司犹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但是好久不长,不到一年时间,轰轰烈烈的成立到头来却是凄凄惨惨的倒闭。

    上门洗车,大家公认的汽车后市场的切入点,却也没有改变被Pass的命运。

    上门洗车不靠谱,指望上门洗车赔钱去延伸高利润业务不靠谱。不是归人,充其量只是一个过客。

    1受地理位置限制

    上门洗车不能进入商业区,人群密集地方。有洗车污水的溅出,一般小区物业都会进行管制,一般只能选着人少地阔的马路或公共区域。

    2受天气条件制约

    冬天天气湿冷,北方地区室外积水易结冰,所以基本无法进行。雨天、沙尘天气也无法进行室外洗车作业。

    3受技术原因限制

    现在的上门洗车一般都使用“微水洗车”技术,与传统的高压喷水比,主要并不是用水而是擦,就像打磨车漆,有损坏车漆的风险。

    4获客成本高,用户存率低

    首单免费、1元洗车是洗车O2O常见的补贴方式,但是上门洗车服务很难差异化,用户大多数只看重价格,停止补贴之后原有用户又会流失。

    5洗车不赚钱

    e洗车CEO张晶曾算过一笔账,上门洗车的人工高成本要高于店面成本,服务效率要比到店低,所以算下来上门洗车其实是不赚钱的。洗车污水还要进行处理,运营成本也不低。但是很多人认为虽然上门洗车不赚钱,但是上门保养赚钱。所以想要获得一定量的用户后,向更深有利润的链条延伸。其实上门保养也是死路一条,e洗车之前也推出过199元保养套餐,预计3%-5%用户会接受。但是预估的还是太高。因为对于上门保养,欧洲车1万公里、日本车韩国车5000公里保养一次,一般普通家用车每年跑1万-1.5万公里,一年保养的次数是1-3次,哪怕保养一次便宜40%,也就几百块钱。从价格上并不是相差很大,从频率上也并不是高频。据统计所有北京上门保养的公司订单加在一起占有率也不到5%。所以想要把上门保养这个伪痛点做大也是难上加难。

    频次高、价格低、门槛低,因而成了首选的入口

    但对于用户来讲,干净不是量化的标准。就近和方便才是首要考虑的因素。砸钱用低价(免费)吸引客户来了以后,得有其他增值服务来赚钱才可以有立得住的商业模式,但要形成产品和服务闭环链条又掉入了和传统线下企业去拼(成本、核心能力等)的局面,没有优势。

    实践证明以上门洗车这个伪高频伪切入点进入汽车后市场,无疑是行不通的。洗车O2O如何涅槃重生?

    1转型到店洗车

    转型到店洗车再拼一次洗车O2O大致分为两类,上门洗车和到店洗车。我们注意到此次e洗车也是把上门业务关闭,还给到店业务还保留了一线生机。其实早在今年4月“嗒嗒洗车”宣布上门洗车关闭,他们就转型成为和线下洗车商合作的“Homecar”,而洗车行业先驱,成立于2008年的宽途洗车则是利用“宽途卡”来和线下的服务商做连接。

    2转型汽车保养

    转型汽车其他后服务针对于汽车本身的后服务,无非就“洗车,保养和维修”很多洗车平台也在默默的开始往汽车保养方向转型,可以遇见的是汽车保养后市场又将经历一场腥风血雨。

    频次高、价格低、门槛低是他的优势,但是就近和方便才是核心痛点。

    操作方便才是硬道理

    上门洗车,就目前的汽车后市场来看,存在的困境门槛太高。用户没有忠诚度,随便下个APP也就是两分钟的事情,大家都在砸钱做市场,只有更低没有最低。

    场景也不够真实,上门洗车会遇到很多阻碍,小区进门是个问题,场地不适合搬到公路边,还有城管回来吆喝。洗完车有脏水,弄脏环境,小区大妈也不会同意。

    上门洗车,用户倒是爽了。但是施工人员开着车全城跑,人力成本,时间成本,设备成本这些都是要考虑的。汽车后市场是一个重资产的行业,木有钱,没有足够多的钱是没法玩的。

    看了这么多道理,研究了这么多案例。总结了目前汽车后市场存在的主流切入点有四个:

    1、上门洗车

    上面已经讲过了,像E洗车、赶集易洗车、弼马温以及专注于高端洗车的博湃洗车,现在现状较为惨淡,剩下的公司还在坚持着。

    2、C2B形式

    也是我觉得最为可行的形式,像神马嘀嘀、养车点点这样这样的APP,主要是提供平台,用户发布需求商家来竞价,用户选择信誉和评价比较好的商户去消费。线上下单,线下消费。但是对于一般的车主小白来讲,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保养,所以平台需要根据车主使用情况提供合适的推荐。

    3、车辆配件

    以车辆配件转型做保养平台,像途虎养车、车蚂蚁、养车无忧等。有一个存在的问题是,用户在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买了一个轮胎,要拿到就近的商户处去安装,商户只能收取微薄的人工成本费。这么做无疑商户是不乐意的,平台动了他的奶酪。这类APP要解决的问题是和商户之间怎么合作的问题。

    4、辅助功能

    像养车宝、车点点、代办违章、资讯、代驾等功能为入口获得流量转向保养维修。好处是有用户需求,而且有的功能还是刚性需求。不足的地方是,大而全的话很难做好极致的用户体验。

    汽车后市场,对于扎在其中的人来说,很迷茫。对于行业外的人来讲,更多的人是坐着观望,对于结局大家都达成了一致:一场血雨腥风的撕逼过后,出现三足鼎立,然后老大和老二再打架,老三死了。或者老大和老二合好,老三“狗带”了。

    个人觉得除了主流的四种切入模式以外,汽车后市场其实还可以这么玩。

    以C2B为主导模式,既有上门也有到店服务。但是要在上门和到店之间找到平衡点。

    1关于上门:


    用户下单,到店上门

    通过APP叫服务,平台推荐很多套装商品。用户下单后,就近的技师带着商品上门进行服务。

    线上卖,线下去服务。组建流动的服务团队去服务。技师从线下的合作商户中抽取,平台给予上门的技师一定的补贴。

    对于商户来讲,自己的技师去服务,体现的是自己门店技师的服务印象,再加上服务的用户都是就近的,在自己运营范围内。服务的好,有利于形成二次消费。

    对于用户来讲,使用更灵活。有的上班族,周一到周五累了几天,周末想在家休息,想到还要开车排队去保养,想想就心累。上门对他们来说就是很贴心的服务了,和技师唠唠,聊的好下次服务就会想起这家商户,有时间就到店去消费了。

    2关于到店

    线上下单,线下消费

    平台根据用户汽车使用情况,推荐合适的套餐。切记,是真正合适的。4S的问题就是在用户不懂的情况下,给用户啊做了很多不必要又烧钱的服务,用户小白总有成为行家的一天,懂了以后,自然会对4S店有意见。

    公开,透明,诚信,才是关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了这么多道理,可我们依旧做不好这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gsdh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