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朋友”

“朋友”

作者: 杨清_0608 | 来源:发表于2020-06-14 13:30 被阅读0次

    今天不谈男女之情,想聊聊成年人之间的社交与友情。

    友情,是构建人类完整情感的重要环节,亦是熬煮这世间百味的浓淡食材。

    如果说,情欲浮沉让人燃心换骨,而友情聚散则让人脱胎新生。

    美国著名亲密关系研究者斯腾.博格提出过爱情三元素理论——成熟稳定的爱情应同时具备激情、亲密与承诺。

    激情联结的性吸引力与性驱动力;心理上对彼此亲密的依恋与信任;承诺共同生活的一致目标与长期规划。

    友情呢,只具备爱情三元素中的“心理亲密”一环,但并不妨碍我们将爱情与友情相提并论。

    共通的“亲密感”之中,唯有一点明显区别——爱情具有独占性、排他性;友情则具备广泛性、包容性。

    好比你能同时交往几个真正闺蜜,却不能同时包揽几个真正爱侣;很多私密话永远不能跟另一半如实坦露,却可以和闺蜜畅所欲言。

    能拥有靠谱闺蜜的女人,被爱情伤到怀疑人生时,通常不会自暴自弃。

    闺蜜会站在身后,成为她的避风港;为她擦干眼泪,不离不弃地支持安慰,陪着疯陪着醉,从冰冷长夜陪到霞光满天。

    哪怕时光终究会改变当年的模样,彼此渐行渐远;这段曾经珍贵的情份,也远比破碎的爱情更值得记取一生。

    .

    我以前没混过正式职场,如今讨生活也无需依赖当地任何人脉。

    所以,身边从来没有需要违背意愿、强撑笑颜去维系的“官方关系”,在人际交往方面就少了许多掣肘与顾忌。

    不想去的饭局,可以直接推拒,不找借口不遮掩;不想交往的人,就保持明显距离,不虚以委蛇,不经营自欺欺人的“塑料友谊”。

    这是我给自己创造的自由,令我一定程度上能无拘无束地保留个性、展露锋芒、表达喜恶、坚守本心。

    为什么说是“一定程度上”呢?因为成年人不可能拥有100%自由。

    现在很流行一个词——“无效社交”。

    鸡汤里的总结是——“对自身没有任何助益的交往与交流。”

    意思就是说,你结交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是能为你创造现实利益的。

    比如能给你提供高端信息、能与你洽谈合作项目,或是能带你进入更优质的人脉层级……

    不否认,这理论符合社会运转规则,也符合人性逐利本能。得到了无数“投机主义者”的迎合与赞同。

    可是,我想问一句:“凭什么呢?”

    明枪暗箭的利益江湖,自来奉行一个潜规则——“交浅不言深”。

    你凭什么肯定,因缘际会结交的每一个人,都能毫无保留地对你无私信任?难道就凭你口若悬河地推销自己?

    若你能提供的利益成份,无法让人入眼,哪怕你自身也存在一定价值,但对方若是在各方面优势都碾压你的前提下,压根儿不可能初次见面就把你当回事。

    毕竟与你一没有深厚渊源,二没有缘份情谊;既不熟悉你的背景,又不了解你的品行,

    也许场面上聊得一见如故,微信加得热火朝天,转头就忘记你姓甚名谁,连备注都混不到一个。

    这种以利益换利益,价值换价值的“有效社交”,也并不是交朋友,不过是碰运气找门路罢了。找不找得到,终归得看硬实力。

    对于不需要找门路的我来说,真正的“无效社交”是这样——“我和在座的都不算朋友,谈及的话题我也毫无兴趣,我必须隐藏鲜活本性,也隔绝了表达自我的欲望;我坐在这里很无聊很累又不得不坚持,只想速速撤离。”

    然而,中国至今延续着“人情社会”的常态,处处是“剪不断理还乱”的纠缠关系;这样的“无效社交”,谁都无处可逃……

    在个人社交领域,或许你可以任性到底,独善其身,独自美丽;可作为家庭集团一份子,但凡情商及格,总归要“不看僧面看佛面”吧!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说的就是这个理。

    .

    “有效”和“无效”的判断,其实并没有标准答案,全在于自己取舍定义。

    好比我定义的“有效社交”,在很多人看来,就纯属是“浪费时间的无效”。

    可我喜欢就无欲无求地浪费时间啊!

    和闺蜜一起喝酒、闲聊、旅行,只要得到了愉悦和满足,扩充了信息与见闻,收获了写作素材与创作灵感,这时间就不算浪费。

    “闺蜜”在我这里,绝对不是一个烂大街的概括性称谓。

    当阅历积累饱满,对闺蜜的定义就越来越挑剔,对身边人的分层也越来越清晰。

    合作对象是合作对象,普通朋友是普通朋友,熟人是熟人,闺蜜是闺蜜。

    合作对象有事才联系,不会关注彼此私生活。

    熟人偶尔微信联系,没有强烈的碰面欲望;即使能坐在一起,彼此都戴着云山雾罩的面具。

    对方极力彰显自己的光鲜亮丽,我也不屑暴露认知层级。

    普通朋友能相约吃饭喝酒,能愉快地聊点无伤大雅的闲话,能谈及部份个人生活。

    闺蜜呢,是紧密联系,吃饭喝酒,敢于对彼此袒露私生活,交流最隐秘的感触。

    毫不藏私地为对方排忧解难,分享优质人脉和不同行业的有效信息;随时能约着去旅行,还能合作赚钱的事情。

    总有人说,关系再好的朋友也不能一起做生意。

    我不认同,因为人与人不同。

    价值观、得失心、情商品性、认知层级、处事风格、情谊深浅都不可一概而论。

    我有六个发小合伙开酒吧,股东构成已算复杂,酒吧也没赚什么大钱,但四年来他们的关系都亲如一家。

    没有谁计较谁的人脉资源广不广,客源贡献多不多;更没有谁计较谁在店里呆得久,时间成本谁付出更高;谁该在原有股份的基础上,利润分得更低或更高……

    我若是哪天想涉足线下产业赚钱,也一定是找真正认可的亲闺蜜合作。

    利益分配、总体筹划、经营理念……所有的具体事务承担范围都会一早“打开天窗说亮话”。

    该签合同签合同,该划分的责任白纸黑字地划分清楚。

    对彼此的品行足够信任,能力足够了解,方方面面都经过了时间的沉淀与考验,就不会生出无端猜疑。

    我相信我的视线之外,一定有鸡飞狗跳的事例;但我也相信我能融入的圈子,合作成功率绝对高,关系崩盘率一定低。

    .

    若你问我,友情与爱情同样脆弱,要想将普通朋友升华为闺蜜,该如何把握相处技巧?

    没有任何技巧,爱情可以用技巧推进,而友情永远只能用“真实换真实”。

    情商及格是基础要求;强大的共情力、洞察力和“挖掘对方品质亮点,肯定对方自身价值”的表达能力是锦上添花。

    但千万不要觉得自己比谁都聪明,历史上无数事实已经证明,妄图左右逢源的心机算计到头来往往落得腹背受敌。

    情商也并不能兼顾千人千面,毕竟每个人对“个性”的认知度、接纳度参差不齐。

    所以我从来都知道,永远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喜欢你。

    有人觉得能和你做朋友是幸运,也自然有人看不上你,背后各种贬低。

    那些能毫无留恋剔除的,绝对不是同路人;早早远离,未尝不是一种幸运。

    我23岁挥别故乡,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一切从头开始。

    那时候,我真的很孤独,只想紧紧抓住身边出现的每一个“朋友”。

    谁对我笑一笑,谁热情邀约我两回,谁满怀善意地关心我几次,我就恨不得掏心掏肺。自然吃过亏,也踩过雷。

    时至今日,我早已不是当年那个畏惧孤独,毫无鉴别力和判断力的纯感性女孩;也早已构建起完全独立于老公人脉圈之外的闺蜜圈。

    只因我从未动摇过自己的三观与信念,原则与底线;从未否定过自己,始终愿意留存几分纯粹的真诚。

    所以,我能在属于自己的小圈子里,如鱼得水,舒适自在。

    时间和事实,也真切为我证明了八个字——无论对谁,无愧于心。

    想拥有真正的闺蜜,必须先明确一点基本的辩证逻辑——你看不上的人,相处着别扭、交流着生硬的人,你一开始就不可能想和她当闺蜜;你愿意做闺蜜的人,身上必然有值得你靠近的人格魅力。

    如果你认可对方的品行,欣赏对方的个性,那么尊重、理解、包容就应该是相处核心。

    不以自己的处事标准去衡量,是尊重;不以自己的认知层级去定义,是理解;不以自己的思维观念去压迫,是包容。

    既然能成为朋友,内在某方面必然已产生共振、到达同频;那某些细微的,不触及原则的矛盾与差异,为何不能豁达一些,忽略不计?

    此外,不随波逐流,勇敢坚持对人对事的独立见解。

    坚持的底气,来源于自我认知的明晰;坦诚的姿态,来源于知识与阅历的累积。

    当你在朋友圈子中,被公认为能带来力量感和方向感;你自然而然就不会卑微,更不屑虚伪。

    .

    以上是内核修为层面的东西,至于现实相处层面,更为简单。

    体察对方的感受,即使不认同某件事的处理方式,也切记要注意表达的态度。(男女相处同理)

    不装柔弱不娇气,没有“公主病”,不妄想所有人都该无条件像爸妈一样宠爱自己。

    不在背后说对方任何不好,坚决护短。

    懂得自省,懂得柔软,有错就认,不甩锅但也绝不会让自己委曲求全,退无可退。

    不计较付出,更不将对方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没有占便宜的心,懂得投桃报李。

    毕竟再大气的人,也当不了一辈子“冤大头”;谁都不是天生的“圣母圣父”,谁都唾弃“升米恩斗米仇”。

    我请你10次,你1次都不回请,怕是连“酒肉朋友”关系都无法再维系。

    你遇到困难时,10回有9回我帮了你,就1回爱莫能助,你立马冷嘲热讽,造谣污蔑,誓要拉我共沉沦。那也别怪我翻脸无情,狠心反击。

    我本人挑选闺蜜,最看重四个字的品行——言而有信。

    这也是我多年来人际交往中的考验原则与拉黑底线。

    我觉得吧,身为一个情商及格、心智成熟的成年人,自己不确定的事,就不要主动邀约,更不要轻易答应。

    发起邀约或应承任何事情,必然经过深思熟虑,那稍有一丁点风吹草动就变卦算什么?算调戏。

    若真发生不可抗因素,迫不得已要改变计划,那我非常理解,根本不会计较。

    但尽早给出确定回馈,给对方留出另行安排,处理麻烦的时间,不让人陷入被动,难道不是最基本的尊重?

    一面言之凿凿,一面又翻来覆去不给具体答复,烦不烦?

    最后呢,要么装死,当作完全没有这件事;要么事到临头放鸽子,搞一个措手不及。

    浪费别人时间精力财力,从不曾考虑过对方的感受和处境;一次性消耗掉往日积累的“被信任度”,还觉得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情。

    就这种情商层级与思维格局,别说当我的闺蜜了,当普通朋友都不配。

    万事都存在“相对论”。经此回合,我也能看清自己在对方心目中到底是什么分级。

    那我不拉黑还留着过年发红包啊?

    也许,类似的事情搁在很多人身上都能一笑而过,但在我这里绝对不行。

    你觉得奇葩苛刻不理解没关系,反正我也不会改。

    .

    这一生,我们会遇见无数人。

    有的是惊鸿过客,有的是灵魂知己;有的一见如故,却难以长久;有的却在时移势易里越走越近。

    大浪淘沙,去伪存真亦是个漫长过程。

    杀伐果断的如今,都是狼狈着犯傻的过去垫底。

    不要怀疑,你终究能修得双目清明;炼出不伤人的教养与不被伤的气场。

    但是请不要忘记——众生皆苦,世界上从来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于自己惊天动地的暴击,于他人不过随手拂过的落叶而已。

    再好的朋友,也永远无法替你承受生命中最沉重的晦涩与不堪。

    若有人曾知你霜雪摧,有人曾与你共一醉,就足矣熨烫簌簌风尘。

    永远不要将走出困局的希望,过份寄托于朋友身上。

    唯有自渡,才能等到凛冬散尽,星河长明;才能悠悠然到达彼岸,上岸的姿势潇洒又好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朋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guxx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