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我在朋友圈上问人要了一些手机主屏的截图,本来打算写一篇关于主屏幕的短文,一直没啥思路。
朋友发微信给我让我做一下 App 的推荐,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然后发现其实是给自己挖了一个坑。
这就是自己给自己挖坑在2016年8月我在简书上发了一篇短文《很好,我删了很多App》,从那时候开始到现在,新增的程序不到十个。
那么既然答应朋友了多少还是要写一些的。
更改地区:
十九大胜利召开的那几天,大家发现好多「爱国服务」无法使用了、很多 App 也下架了,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也不需要骂 Apple、库克没骨气只想着赚钱,你都不去改变自己的国家还要一个公司去做这个事情么,公司赚钱才是正常的好么。
所以呢,换一个地区的 App Store 是现在愉快使用产品的一个前提条件了,方法不在这里讲,大家网上搜一下就可以,实在太懒看看马云家有没有也是可以的。这里说一说我用过的几个地区的账号的特点,美区:资源最多最全,有美剧有电视节目购买,音乐也有中文,只是有一些以拼音标注不是很好看,电影没有中文字幕。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在美国注册的地区不一样,税率也是不一样的,App Store 上标注的是不含税的价格,购买完成后还有税,所以注册的时候尽量选择免税区。日区:有很多稀奇古怪的 App 大家可以自行脑补,歌曲也是有些地方特色的。港区:是我在使用的也是我比较推荐使用的,歌曲中文显示,电影有中文字幕,程序也全,没有税款问题考虑,总体还是不错的。当然了,我这三年多一直使用港区的账号,其他地区有些什么变化还是大家自己看一下。
其实不只限于 Apple 的 App Store,亚马逊的账号也应该有其他的地区的进行备用,尤其是用 Kindle 看书的人。
如何选择同类型程序
这里主要是一个问题,同类型的软件那么多,我应该如何进行选择,现在很多的程序都走向了订阅模式,选择也变得很简单了,有付费的就选付费的、尽量选国外开发商的,因为国内开发商的启动广告还是很烦躁的。有内购的功能增强的可以直接购买,只有花了钱的才能让人心痛才能让人好好的想着去用。免费的下载一大堆,其实没用的,因为得来全不费功夫不知道珍惜的也不会想着去用的。
当然,原生软件能解决的问题就用原生的去解决,也没必要麻烦第三方的程序了。
学会删除:
不要攒着那么多的程序,差不多类型的东西有那么一两个就可以,我甚至有时候就留一个,留着太多没啥用,你也想不起来要怎么用。有人修图先用 VSCO 再来一个Snapseed,然后其他的也来一点,最后一张面目全非的图片就出现了,自己也忘了当时到底为什么要拍那张照片。
任务管理软件也来那么五六个换着用,到最后自己的事情都不知道记在哪里了。也没有一个详细的规划了。我们就是为了下载而下载,毫无意义。
数据的传承和保留:
目前看来,数据的获取、备份都变得比较简单,但是很多人对于数据的积累依然不是很在意,删了就删了,这个无所谓,其实数据也是我们资产的一部分,虽然你看不到,但数据是我们创造出来的确确实实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不管怎么样,还是要将自己的数据妥善保存。
推荐哪些:
Shadowrocket:
支持多种方式的梯子,可以折叠、可以拆分、可以用木头的、金属的都可以。推荐使用,当然,这只是一个梯子,怎么爬梯子,自己解决。
iCloud:
如果你现在还没有使用 iCloud,如果你现在还为了每个月6块钱不肯扩容进行备份同时你也没有 iTunes 备份的习惯的话,你丢了数据,我只能说:活该。
当然,你的设备越来越多,iCloud 能够提供的在多个设备之前的数据同步、「接力」都是让使用设备更简单的一种方式。
Drafts:
快速录入文字并且可以在程序内进行多种位置的分享。我主要用这个程序来进行文字草稿的录入。
OmniFocus:
老牌的任务管理程序,贵,但是贵的值得 。
极光词典:
国人开发的词典软件,没有让人恼火的启动画面,快速准确的查词,这样就足够了。
YouTube:
优酷和 YouTube 之间差着十万八千里,这一点都不夸张,当然了,这要看你用视频软件看什么了,你要是看国内的电视剧之类的 YouTube 是没办法满足你的,但是你想关注一下科技咨询关注一下个人的视频类别以及能够拓展眼界的东西甚至学英语,那么 YouTube 是不二的选择,很多视频甚至提供 4K 分辨率的视频。
Castro:
用来听 Podcast 的程序,虽然现在声音好像不是一个很流行的事情。但是我还是很喜欢这种表达方式。
1Password:
依然推荐大家使用这个程序对你的密码、账号进行统一的管理。和 iCloud 钥匙串 还是有所区别的。
备忘录:
笔记类的程序非常多,备忘录也不是功能最全的,在管理笔记方面还是有很多的弊端的,但是足够满足我现在对于笔记类产品的需要了。印象笔记或者有道之类的越来越庞大的身躯让人望而却步。
Lightroom CC:
我用来拍照、编辑照片的工具,可以拍摄 RAW 格式的照片,可以调整曲线,可以局部修正,可以在不同的设备之间同步,唯一的问题是:需要 Adobe CC 订阅,费用自己查一下吧。
微博国际版:
如果你只是需要一个轻量级的微博工具的话,微博国际版是非常不错的,没什么广告、时间线正常,没有多余的功能。就这样子。
Reeder:
这个应该用的不多了,大多数人看新闻的习惯已经变成了今日头条、微信推送、朋友圈了,我依然在使用 RSS 订阅的方式进行阅读的。如果你也有这个习惯的话,还是推荐使用 Reeder。
Pixelmator:
对图片进行编辑的程序,上手有一些难度,但上手之后功能强大。
nPlayer:
全能的视频播放软件,也可以播放局域网内 Mac、PC 的共享文件中的视频。
Annotable:
图片标注软件,虽然内置也有标注功能,但是功能上还是和这个程序差一些。
Exif Viewer:
可以使用「共享」查看照片、视频的详细信息,可以去除照片的 EXIF 信息进行分享。
MindNote:
思维导图程序,有些想法什么的可以快速进行记录。
现在已经不是很追求什么新的程序了,能用、用的顺手就可以了。
其他的很多程序也就是这样子,可以看看截图部分,我还装了些什么。
例行总结,没有干货:2017 年 iOS 装了些什么 例行总结,没有干货:2017 年 iOS 装了些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