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山就在离家不远的地方,但我很少去。
最先知道凤凰山,是在七八岁的时。那时我的一个本家的姑姑嫁到了凤凰山脚下的刘家庄,生了孩子,娘家人要去看月子,我就跟着去了。拖拉机拉着我们一路往东北方向走,路上坑坑洼洼,我们就在这坑坑洼洼的路上,颠簸着到了那里。
“看,山唉!”同行的小伙伴大喊出口。
哦!可不是吗?高大挺拔的大山矗立在村子旁边,雄伟庄严,它一下子吸引了我们这几个孩子的注意力。
下了车,跟着大人们到了姑姑家里,见到了姑姑,看了小娃娃。大人们开始去喝茶聊天,我们开始无聊起来,后来也不知道谁说的,我们一起来的几个孩子 ,和姑姑家那边的几个孩子便撒欢似的往村外的大山跑去。9月的秋天,花生收了,玉米收了,只有柿子还高高的挂在田间地头的树上,像小小的火红的灯笼。但我们连看都不看一眼,飞快的往山边跑,不管是男孩子女孩子,全都大叫着,像冲向前线的战士。直到跑到山脚,我们才停下来,双手趴在山脚下的大石头上,呼呼的大口喘气。待我们休息过来,准备往山上爬,却被追过来的大人们喊了回去。第一次和山的接触就这样结束了。
对凤凰山有了一些了解,是我在上中学的时候。
二十一中是我们镇上的中学,全镇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要来这里上初中。我上初一那一年,班里50多个同学,几乎镇上每个村子里都有。由于镇上离家远,除了住在镇上的同学外,大部分的同学都住校,每一个宿舍都有二十多个人。在宿舍里我们无话不谈,每到放学吃午饭或者晚上回到宿舍的时候就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候。那时我们班里有来自刘家庄的好几个同学,她们总是给我们讲他们在山上的快乐趣事。比如去山上挖野菜,采野果,每讲一次都让我们羡慕不已。虽然我们都来自农村,但山地的农村和平原的农村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山上的野果,我们平原没有。山上的山泉,我们平原没有。山上的瓜果梨枣我们那里几乎都没有。我们那里一马平川的土地,只有玉米、麦子和少量的地瓜、花生、棉花。而到现在,除了玉米麦子,连地瓜花生棉花都几乎不种了呢。我们这些平原的孩子是多么的羡慕她们呀!我们总是想不明白为什我们在同一个镇上,为什么她们那里有山?而我们这里没有?一时间,我们这些平原的孩子都想去山里做山地的孩子。我们甚至约好,待到来年春天或者暑假的时候要去山里感受一下山里孩子的快乐。但到第二个学期我就转走了,我不知道我的其她的平原的同学有没有去山里,我是去不了了,我来到了离山更远一些的城里的中学。
镇上开始大力发展凤凰山的时候,我已经长大了。17岁,第一次和同村的两个伙伴爬了凤凰山。那时通往山顶的石板路还没有修好,我们借助山上粗大的绳索,互相帮扶着,竟爬上了陡峭的山顶。春天的风夹杂着梨花的清香在山顶呼啸,吹过山顶的松树、小草、大石头和站在山顶的我们。从山顶往下看,农田房舍整齐有序,只是看着那么渺小。有什么感想吗?没有,只是想爬上山顶,实现了儿时想爬山的愿望。至于其它,我竟然忘了,凤凰山是以梨花而有名的呀!为了爬山,我忘记了欣赏。
19岁,我在家务农。也是春天,海英姐来看母亲,她是三姨的女儿,比我大3岁。那时她已在省城工作,我们很少见面,两个女孩子,自然有话要说。去哪里呢?去凤凰山吧!那里除了山,主打的风景就是梨花了。再说了,哪一个女孩子不爱花呢?我还没有好好的看过呢!
我记得那是一个阴天,我们到达的时候也不过上午10点。我们把车子寄放在山脚下的停车处,开始往山上走。这时的凤凰山已经修建的不错了,高大彩绘的山门,迎面而上的整齐的石阶,石阶两旁的建筑,但这些丝毫都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我们俩只是沿山门的石阶而上,却没有往山顶去。
我们一到达山门上面的平地,便被深深的震撼了。满树满树雪白的梨花竞相绽放,又加上阴天,在若有若无的细雨和山下人家升腾起来的烟雾里,我们如步入仙境,而那一树一树的梨花如仙境里的仙子,洁白无瑕又素净优雅。我们边走边看,在这花海里穿梭,不住的赞叹。只是遗憾,那个时候还没有手机,我们也没有相机,难以留住这绝美的风景。
这一晃20多年过去了,凤凰山在政府不遗余力的发展下越来越好。每年的梨花节游人如织,我偶尔也去,只是再也没有儿时那种对山的向往,没有了17岁时无所畏惧爬山的勇气。但我一直认为,19岁那年和海英姐看的那一次梨花,是这二十几年来最美的一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