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山东,你会想到什么呢?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大名鼎鼎的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吧?的的确确,作为诞生过中华历史上最著名的两位圣人孔子和孟子,以及春秋时期百家争鸣的众多学派领袖的土地。作为在春秋战国时周公和姜太公的封地,山东几乎一直保留了非常优良的文化资本。但同时,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这么一句话:天下响马出山东,响马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绿林好汉,反贼,山大王,这句话绝对不是口说无凭。隋唐时期的瓦缸塞,宋朝时期的梁山好汉,以及清朝时期的义和团运动,就全是是山东出现的非常有名的响马。但是,何以一个本来应该继承了中华文明优良传统的礼仪之邦孔孟之乡,却有了天下响马出山东这个似乎完全与实际不符的称号呢?山东在中华历史中有到底经历了什么呢?这篇文章就让我们一起回顾山东的发展历史,探究其真正的原因吧。
上面这幅卫星地图里的地形区域也就是山东了。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到,山东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山东紧贴华北平原的区域,这片区域的北部是一大片靠近莱州湾的平原,中部是中华名山之一的泰山及其山脉,西部又是一片靠近中原的平原。另一部分是四面环海的山东半岛,而山东半岛内部的地形则像一个夹心馅饼一样,左边是高耸入云的泰山,中间是一部分平原,右边左右是一些丘陵山脉。那么,有着如此地形的山东,会不会出现早期的文明呢?
首先,在山东半岛那里很明显是较为不可能的,因为那里要么是靠近海洋而形成的无法耕种的盐碱地,要么是山地丘陵,不适合弱小的,还无法对环境有着较强的改变能力的早期文明,而靠近华北平原的泰山,这也同样因为地形的原因不太合适。这样,整片山东就只剩下靠近莱州湾的部分平原和靠近中原的部分平原有可能成为早期文明产生地了。表面上看起来,靠近莱州湾区域的平原依山傍海,应该有着非常丰富的物质,地势也非常低缓,似乎可以作为早期的文明根据地,然而,莱州湾区域却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由于地势太低,所以形成了许多沼泽湖泊,而湖泊沼泽也和盐碱地及高山一样具有开发困难。这么一来,山东便只剩下一个地区可以形成早期文明了:泰山西部的靠近中原的平原,这片平原虽然并不起眼,却有着非常丰饶的土地,很适合进行耕种。最终的事实也正是如此,早在夏商周时期,这片平原就已经成为了中原地区的藩属国,发展出了较为高等的文明,甚至产生出像后裔这样的神话人物。
随着时光流逝,夏商周频频跟替,中原地区的实力也越来越强大了起来,原本就是藩属国的泰山西边平原一带连带着整个山东半岛,终于被周天子统一后利用宗法分封制纷纷给了各个诸侯,而分在山东半岛的两个诸侯的名字,可谓如雷贯耳。一个是在周朝建立时出谋划策,为周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姜太公,另一个是建立了礼法的大圣贤周公,两人分别得到了泰山以东的一片土地和泰山以西的一片土地建立了齐国和鲁国。整个山东,也将因为这两位的出现而彻底改变。
周公得到的山东西边的土地鲁国,也就是之前的山东文明聚集地,这里有着大片平原和丰饶的土地,人民也心向中原,没有什么排异心理。周公于是也就没怎么费心改革,而是运用好农耕,并且坚决的执行自己所创立出来的礼乐制度,并最终让鲁国成为了一大礼仪之邦。但是姜太公得到的齐国那边可就没有那么好了,齐国所处的泰山以东乃是之前所说的山东半岛夹心馅饼中的中间一段,虽说也是平原,但全是盐碱地,并不适合耕种,而且生活在那里的人民属于蛮族,与中原文化冲突不断,到底应该怎么办呢?要是换了其他诸侯,恐怕什么办法也没有,只能沦落为一各三等的小诸侯国罢了,但是姜太公是什么人?是设计灭了商朝的人啊!要是自己封地的困难都无法解决,那就不是姜太公了。
的的确确,齐国所处土地是盐碱地,在当时以农业为主的生存模式里很不占优势,可是,谁说以农业为主就非要去农耕呢?姜太公可就不这么想,当时的贸易业已经比较发达,而贸易业最需要的就是拥有其他地方无法生产或者稀缺的东西,齐国就正好符合这一特征,就比如说盐,便是各个诸侯国需要却有没有的物品。在者,盐碱地不适合种植大米小麦,种植桑树等树种却挺合适,而利用桑树和蚕桑业,齐国还可以制造出大批量的绢布,同样可以对外经商。于是乎,姜太公巧妙地将原本的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为了贸易经济模式,并因此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对于那些非我族类的蛮族,姜太公也没有强行推行周朝礼法,而是进行了更加温柔的同化法,慢慢地将中原文化和原住民的文化融合,产生为新的齐国文化。在这样的改革之下,原本看似没有发展空间的齐国如日中天,不断吞并新的土地发展成为大国,成为了无论是军事还是经济上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顶级强国,甚至在文化上也开始汇集各方人才,也就在这个时期,齐国开始和同样处于山东地区的另一个大国鲁国进行对峙和抗争。
回望鲁国的发展,鲁国的土地原本比姜太公所处的齐国土地质量要高很多,但也正是因为土地质量高,导致没有人想采用新的发展方式,这让鲁国的发展和经济一直停留在普通的诸侯国水准。同时,由于鲁国是礼仪之邦,需要带头遵守礼法,带头讲道理,也因此在春秋后期诸侯开始互相吞并的时候,鲁国却苦于找不到非常合适的理由而很难为之所动。种种原因,让鲁国的发展远逊于齐国,并最终在对峙抗争中落败。
鲁国失败之后被齐国吞并,这让齐国成为了一个及文化经济军事为一身的强国,但齐国后来却也被商鞅变法之后脱胎换骨的秦国灭掉了,在之后汉朝建立,宗法分封制改为了郡国并行制,山东因此面临了一个和之前迥然不同的境遇:从原本的独立诸侯王国变成了直接听从中央指挥的郡县,这对山东来说,到底是好是坏呢?毫无疑问,从山东本土发展来讲,这种改变无疑起到了负面作用:原本的山东由于属于诸侯国,因此所有的资源都可以被用来发展自身,而统治着山东的诸侯王也会出于保护自己的利益的目的以最大的能力守护山东。可是,当山东变为了郡县,最高行政长官变为了从外地调来的官员,那么不仅山东本身的资源财富会有很大一部分上交给中央并由中央管控,而且最高行政长官恐怕也不会全心全意为了山东了。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成为郡县却也是好事,为什么呢?因为随着山东要将资源上贡,这些资源最终会被分散到全国各地l资源中明显也包括山东长久以来积累的文化,于是乎,山东地区的文化也就在这一过程当中传播了开来。
至此,山东其实还是一个礼仪之邦,是一个文化军事经济都很强的地区,也是我们大多数人印象中的山东,然而,在汉朝灭亡后的一场巨变,彻底改变了这种现状。不知大家了解过衣冠南渡吗?这个故事讲的是北方的晋朝带领着很多世家大族渡过长江,在长江以南建立东晋的故事,那么为什么好好的晋朝非要南迁呢?实在是不迁不可啊!晋朝先前由于八王之乱早就已经垂垂老矣,而生活在北方的一些野蛮民族也在这时候继续的力量开始频繁的骚扰(史称五胡乱华),垂危的晋朝自然是抵抗不了这种攻击的,这才有了衣冠南渡之说。
衣冠南渡和五胡乱华改变了中华的格局,不仅将经济文化的火种带到了南方。让南方开始了崛起之路,而且还让原先的文化中心遭受了一定程度的损伤,山东很明显在损伤之列,一方面原本属于山东的很多世家大族都跟随着晋朝去玩了南方(而且是大量,我们所熟知的东晋位极人臣的王导,就是山东琅琊王氏之人)另一方面,还必须要面对侵入中华的蛮族,在蛮族气质的影响之下,山东的气质随之慢慢发生了改变,从原先的礼仪之邦过渡到了像胡人一样崇尚武力的尚武之邦,让山东成为受到压迫后最容易奋起反抗的一个区域,我们所说的天下响马出山东,也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
在衣冠南渡之后,山东的地位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首先,由于经济中心南移北移,中原早已没落,而依靠中原发达的山东,似乎也同时失去了其在一开始的巨大作用,进入了衰败模式,长达几百年的退出了大省舞台。但是元朝开始,京杭大运河出现,作为京杭大运河的所穿过省份之一,而且相对来说还是有着非常丰富的经济文化资源的地区,元朝又选用了山东作为京杭大运河最重要的一个中转站,硬生生的将山东的重要性又提了上去(还在此过程当中将山东的中心转为了较为靠近运河的济南)
而在这大起大落的改变之中,山东一直没有忘记其勇猛却又不失智谋的风气,直到近代,列强德国希望控制整个山东作为其在中国殖民的地盘,并选择了天然良港青岛作为其总体根据地,山东人自然不希望德国侵犯他们的利益,于是发起了武装反抗运动义和团反抗洋人,但是随着义和团运动的惨败,山东人渐渐意识到了自己的双拳终究还是打不过洋枪大炮,便没有一味的利用蛮力,转而采取了智取的方式:本质上外国列强来中国殖民就是想来中国贸易并因此赚钱,而外国买到中国的东西也就是一些工业化产品了,那么如果让外国列强来中国买不到东西,也就成功地打压了他们。于是乎,很多山东人民就学习外国的技术,自己制造工业化产品抢外国的生意。这样,不仅发展出了中国在山东的工业,还成功地让很多外国列强没占到便宜。
如今的山东可谓是北方第一大省,经济生产总值占全中国省份第三,各项数据也都很平均很靠前,然而如果研究山东各市的经济情况,便会发现山东内部还是存在一定的两极分化,泰山以西的鲁国故地的经济情况普遍落后,泰山以东的齐国故地的经济情况则普遍领先,这种情况的出现其实很好理解:泰山以西的土地也就是鲁国故地,一直停留在农业模式,此种模式在如今是赚不到多少钱的(和河南如今的状况差不多)而泰山以东的齐国故地却自古以来采取贸易,工业化之类的高科技生存模式,在如今的工业化高科技时代自然占到了许多优势。
山东所呈现的两极分化,让很多人不禁怀疑要不要将山东的中心从靠近泰山西部的济南迁往由于德国人的殖民和其天然良港的特性而持续发展的青岛,毕竟一个更加发达和更加繁华的城市作为省份的中心才更加合理吗。然而,选择青岛固然会让青岛周围的经济情况,甚至整个山东的生产总值进一步提升,但是,一个省份真正追求的不应该仅仅是经济情况或者生产总值,而是这个省份中的每一个区域的人民,如果将中心从原来的济南变更到青岛,那么整个山东政府可能就彻底顾及不了在泰山西部的那一部分贫困市了,可如果不进行变更,那么山东就可以实现一个较为完美的两极中心,由靠近泰山西部的济南作为政治中心,由处于泰山东部的青岛作为经济中心,那么整个山东的所有城市也就都在顾及范围之内,都可以一起发展了。
这便整个山东的故事了,随着历史进程的不断前进,山东这个省份也经历了各种不同的机遇,从礼仪之邦到尚武之邦,从鲁国和齐国的对峙到青岛和济南的平衡。而在整个山东的发展历程上,我们无疑能够更加深刻的认识人与环境,地理与历史之间的割舍不开的巧妙的互动关系,也更加深刻的了解了中国的地理,人文和历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