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为父亲身体不好,搬回老屋与父亲同住。夜晚无书可读。于是拉出床下的几个纸箱子,里面满满的都是早年的杂志,有《读者》、《青年文摘》等等。


这是我中学生时期就喜欢读的刊物。虽然喜欢,但不是每一期都能买来看的,毕竟生活费有限。于是同有此好的几个同学们就轮流着买,互相传着看。里面新奇的故事,没有听人说的道理,激励人的名言警句,对我的作文有很大的帮助。那时没有网络,报刊杂志就是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
这种习惯一直坚持到了参加工作。每次出差都要在旅行包里塞上一本杂志,路上打发时间。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又会买上一份新杂志,一张当地的报纸和一张当地的地图。我不喜欢懵懵懂懂地在一个新地方的旅馆里待几天。我要知道我在哪里,我的周围有什么风景名胜,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即使不去游玩,心里也要明白,否则回来以后我就会觉得十分懊恼,总觉得错过了什么好东西似的。
那时好多人都有在旅途或车站看书的习惯。老人出来散步会在报刊摊上买一份报纸,坐在长椅上看。青年学生在公交车上会捧一本书看。街头到处都有书报亭,列车上有卖报刊的列车员。以至于当时的小偷都会拿一份报纸在手里,这样可以不引人注意,而且下手时报纸也可以作为一个遮挡物。
我这个人没有断舍离的勇气,许多旧物总是掂量来掂量去,总觉得有用处。对书刊尤其如此。实在舍不得扔掉,就装在几个个大箱子里塞在床下,现在正好派上用场,漫漫长夜,正好回忆我的青春,我的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