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什么是零售?新零售又是什么?深度解读

什么是零售?新零售又是什么?深度解读

作者: 沈海涛讲资本 | 来源:发表于2018-07-10 21:33 被阅读0次


1、什么是零售?

知道零售你才能知道什么是新零售! 

让我们直奔主题,何为零售?很多企业到现在都没明白什么是零售,他们以为自己是零售,事实上他们一直在做产品,只是自建渠道或直销!

例举一下:我们之前说过的百果园、全球蛙以及沃尔玛他们是零售。而昨天我们分享的三只松鼠,你想想他是做产品还是零售?界限很模糊。举个比较直观的案例,周黑鸭,这个就很偏产品,产品的销售进入第三方渠道,或许未来的某一天,周黑鸭将不再开店,可他还是周黑鸭。再比如“爱她,就带她去哈根达斯”,这个是典型的产品,它在终端的销售要远远高于自营店。

那么结论就显而易见,不是有零售环节就是零售。从品类角度看,零售其实是2C的渠道品类。

那么从消费者角度看,一般购买决策会包含两个基本问题: 

1、要买什么?

能回答这一个问题的品类,名叫产品品类,而这种品牌就叫做产品品牌。例如你想买矿泉水,估计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是:怡宝、百岁山、农夫山泉;买可乐可能会想到可口。我们脑袋里占份额最大,想都不想的就能决定购买的,这叫第一品牌。

2、要去哪买?

能回答这一个问题的品类,名叫渠道品类,例如,买电视、洗衣机要去电器城或者去网上商城,这个就叫做渠道品类。面向消费者的的渠道品类就是零售,好比超市、便利店。

在过去,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只要简单对上述的两个问题进行回答,但是到现在我们的商业竞争太过激烈,处处是红海市场,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就很困难,要考虑正品、价格、优惠、售后一系列问题,毫不夸张的说,消费者的选择恐惧症都是商业激烈竞争下的产物。那么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就需要利用一些工具。

例如:搜索引擎、比价网站(之前阿里旗下好像有款一淘的比价产品)。

然而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品类的分界现象是社会分工进一步的结果。所以,产品品类和渠道品类的诞生,实质是产销分离,很多企业直销,而我们把他们认为是零售企业,其实是他们的生产和销售没有分离。对于产品类的企业可以拓展渠道,选择第三方渠道合作,从而实现产销分离。

这背后与之对应的,是不同的品类界别,那么主要成本也就不一样。产品品类主要是生产成本,渠道品类主要是交易费用,导购品类主要是信息费用。

之后就是我们所说的运营,不同品类的运营活关键也不一样,产品品类的运营关键是价值创造,优秀的产品预制对应的就是优秀的品牌,最终导致的利润率就非常高。

所以,零售解读完了,我们才能才能知道什么是新零售。

2、新零售的核心逻辑

阿里巴巴的马云,强调过新零售的核心是线上线下的相互融合;而作为马云强劲的竞争对手刘强东,提出零售没有新旧之分,第四次零售革命是无界零售。另一位大咖吴晓波表示,新零售是因工具的创新而引发的革命。叶国富叶总作为线下的代表表示,新零售要以产品为中心,通过新技术、新玩法不断提升用户体验和运营的效率。

百家众说纷纭,那么新零售这个概念是怎么来的?是源于品类分化,那造成分化原因又是什么呢?

1、需求在不断变化

随着时间的流逝,经济的不断发展,主流消费者的新老交替,我们发现时间越来越值钱,所以不断在追求便捷,快速。比如外卖的诞生,又比如线下购物送货上门。

随着收入的增高,我们对生活水平也有所要求,我们开始讲究时尚、品味和不一样的新鲜体验。比如我们不要撞衫,要有特点的服饰,要去无人店消费等等。

归根究底,时代背景不一样了,消费者的需求提高了(有兴趣可以看看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2、技术在不断更新

很多人误解新零售就是零售+新技术,其实这样理解是有偏差的。就好像,现在路边推车卖早餐的大爷都开始扫码支付了,不仅微信还有支付宝,你说这是新零售么?他既不是新零售,也不是新品类。

然而,这种会成为一些新场景的零售赋能,你想想在没有移动支付之前,那些无人店怎么做零售?其实,这是新技术赋能,加上用户期望进一步的便捷,才会有这种比较特殊的消费场景。

零售的过去、现在、将来都在持续不断的分化出新品类,完全可以说是先有新零售后有马云,也是有了新零售、互联网零售才成就了阿里巴巴、成就了马云。

接着我们去看看零售的品类分化树,如果要全部列出来,那就会有上百个零售品类。而每一个品类都能联想到一些品牌,这就是品类力量。当你一提到这个品类,马上就能想到与之相关的品牌。

这就是我们打造品牌的目的,也是希望自己的品牌能代表一个品类,这样才会有效跟用户完成需求对接。

上面我们有说到到渠道成本属于交易费用,那么如何降低交易费用就成了渠道品牌恒久的任务,其实新技术的产生就是为了降低交易费用,从而增加利润。

所以,渠道品类就有了三个特性:

1、费用低,最好是足够低,这样就能有效降低交易费用。

2、要便利,主要是特定场景的交易费用。举个例子,当你炒菜时发现没有盐了,这时你只能去最近的便利店买一包,但是价格贵1元,那也得买,这就是特定场景。当然,品类分化越往后的特性分化就越多。

3、特色,会降低了特定人群的交易费用。比如,现在对水果的需求越来越大,有这么一群人,可以不吃饭,但是一定会吃水果,那么这部分人群就成了品类分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所以诞生了像百果园这样的水果专营店。

我们从这3大特性完全能看到百货商场的兴衰,百货商场是因为特色从集市里分化出来,它选择的是高大上的东西,所以从匮乏到丰富的过程中,百货商场是非常繁盛的。

百货商场提供了新意,帮助顾客拓展消费边界,促使了它的繁荣。但也因它丧失了新意,而开始走向衰落。

那么又出现了一个新问题,就是新意,我们去哪里找新意呢?购物综合体、互联网导购品类,社交软件都是寻找新意的路径。但是由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每天每个人都会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要找到新意就更不容易了,再价格上可能比不上超市,在便利上与电商和便利店比可能又要差一点,在特色上输给了购物综合体和社交媒体。所以这就是百货商场衰落的原因。

回顾过去,最早的零售是从集市开始的,很多人都知道,每次赶集都很热闹,毕竟不是天天有的,随着社会的进步,选品的特色分化出了百货商场、农贸市场等。

从便利性来看,当集市走到我们身边时,他的新产物就诞生了--便利店。消费者越来越懒,懒到不想出门了,好了,电商来了,直接送到你门口。

结论很容易看出,由于便利性我们分化除了便利店,当然它还能“进化”,而且空间很大。例如现在的自动售货店、无人店,特别是无人店,关注它的人越来越多。未来可能是AI型便利店,这个也会有可能性。

所以说,在预测未来商业时,要基于品类分化和新技术,层层考虑,可能就会发现新机会。

3、零售新品类中,谁主沉浮? 

通过总结,我们认为新零售会有四个特征:

1、顾客一听就明白。

当你说出你是什么的时候,顾客立马明白,那么你的这个东西容易成为品类,也能对接顾客需求。从品牌角度来阐述,就是打造品牌也会很容易。

2、在成熟市场得到过验证。

举个例子,通过日本的市场我们验证了自动售货机,结果反响也比较好,那么反推一下中国的一线城市也应该能接受。

3、年轻人会喜欢。

新品类想要被关注,那么就一定要被年轻人喜欢,因为他们早晚会成为消费的主流人群,提早的“圈养”他们,绝对有利于成为主流。

4、新商业模式的赋能。这里面要有一些创新的因素在里面。

全球CEO创投俱乐部(公Z号:ceo6770)是一家专业的融投资俱乐部,我们的宗旨是“剖析创新基因,解读资本密码”旨在为资本方与项目方提升对接率的专业平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什么是零售?新零售又是什么?深度解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hbq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