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我是因为团支书的决策才写下的这篇读后感。
不承认自己是懒惰的人,每次读完蔡叔的书之后,也会短暂的思考,多数时候的头脑风暴,并未将其记录下来,所以最终,并记不住什么,其实就是懒惰。
推理过程如下:看完书不写读书笔记的同学,是懒惰的同学。嘟嘟同学看完了《推理迷宫》,但是没些读书笔记,所以是懒惰的同学。在数学中,有一个比较著名的演绎三段论,分为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在上述推理过程中,在大前提正确的前提下,嘟嘟是懒惰的。但是,在大前提错误时,结论也是错误的。所以最后,我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在自己推理过程中,把写读后感一天又一天的向后推。
人向来擅于给自己的错误或者过失寻找借口,从而否定框架中的大前提,最终把看似错误的结论,生生说成了事实。
一年以前,网上疯狂的转载着一篇名为“寒门再难出贵子”的文章。某商业银行某年招了60位实习生,这些实习生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农村家庭出来就学习很努力的,在学校很优秀的,大概能有20多个;还有一类就是家庭县城的的孩子,有那么十几个;再者就是所谓的大城市的孩子十几个。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各个孩子也有了不同的表现,农村家庭的孩子普通不会交流。当处于一个部门新人时,不会去交流,不会去拉近,更谈不上和谁拉近关系。经商家庭的孩子,比较活,和老员工的互动能力较强,有的家庭甚至可以请老员工吃饭,还能在解决问题弄出个新点子。党政机关做干部的孩子,最大的优点是有礼貌,会说话,不太会唐突,比较有眼力劲儿。家庭知识分子的六个孩子,无一例外的在工作一段时间后,都不太受实习部门的待见。原因有那么几个:一是没有眼力劲,二是相对自我感觉较好,有时会因为言语不懂得分清场合,说出一些比较固执和让部门尴尬的话。
也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作者得出了寒门再难出贵子的结论,记得这篇文章对我的冲击力蛮大的,当时我竟然信以为真,还自暴自弃了很久。我不知,如我一样的人有多少?如今想来,那篇文章里不过只是见到了二十多个农村孩子的实习表现,竟然直接否定了所有的农村孩子,无疑其归纳推理的方式是有误的。
俗语有云“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其实说的也不过是在不同的推理框架中,结论有所不同而已。而我们,要做的不过是坚守本心而已。有自己的推理框架判断正误,不再被外界的人云亦云所误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