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汝南袁氏,四世三公。为东汉末年一度实力最强大的霸主。
袁绍雄拒河北,他有宽厚仁慈爱民的一面,也有优柔寡断不果敢的一面。
袁绍善于广罗贤才,谋臣武将众多。他手下著名的谋臣审配、沮授、田丰、逢纪等,荀彧、许攸等后来投曹。武将有以“四庭一柱”为首的颜良、文丑、张郃、高览、韩猛等。
袁绍能招揽吸引人才,却不善于用之。例如安妥不当,使颜良文丑这样的顶级大将在小战役中过早丧命;听信郭图之言,造成张郃高览降曹操,给袁绍带来致命打击;不善听取良策,致使家人犯法的许攸背离投曹,并给献上袭击袁绍军粮重地乌巢之计,常言道:出兵致胜,粮草为先。守乌巢之人乃武将淳于琼,虽武力超群,却嗜酒如命。终误大事,酿成大错,被曹军火烧粮草,断其后路,内部军心大乱。
官渡之战,谋士不能合力助主,分帮间隙,内部不和。而袁绍自己又有些不善于谋思定夺良策。加之有轻敌之态。所以袁绍败不在军势实力不强盛,而在谋略有不足。
相比之下,曹操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同时又善于广罗贤才,唯才是举,爱惜良将,采纳能人良策并思之。所以曹操身边有荀彧、郭嘉、荀攸等著名的谋士,还有张辽、许褚、徐晃、夏侯惇、夏侯渊等武将。再加上曹操个人精通兵法,领导力执行力强,战略战策灵活多变,常以兵不厌诈,譎奇而制胜。
所以如《三国志》中诸葛亮所言: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或许历史的意义之一,就是以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以史为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