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团队管理我在简书过鸡年——万人万字,请接棒! 读书
简年1:没有永远的拒绝,你只是暂时不被接受(干货)

简年1:没有永远的拒绝,你只是暂时不被接受(干货)

作者: 风陵渡君 | 来源:发表于2017-01-20 16:43 被阅读970次

    文/风陵渡君

    有人在TED上分享自己做了个很有趣的实验,叫做“尝试拒绝100天”。「Jia Jiang: What I laerned from 100 days of rejection 」

    华裔企业家蒋甲TED演讲

    视频很短,才十五分钟左右。我看得不过瘾又去搜索了演讲者蒋甲,找到了他根据实验总结所写的书《没有永远的拒绝,你只是暂时不被接受》

    我花了一天时间一口气拜读完,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有条件的还可以去YouTube搜索“100天接受拒绝”的实验视频)。看完后心绪难平,熬夜记录下读后感。

    1、重新审视拒绝

    被别人拒绝,大概是人一生最最普通的一件事情了,就像平时吃饭喝水那么普通。

    小时候想买看中的玩具被爸妈拒绝,放学回家想看会《葫芦娃》被拒绝,想出去和小伙伴玩也被拒绝;长大后向喜欢的女孩子表白被拒绝,给心仪的公司投简历被拒绝,试图让老板给自己加薪水也通通被拒绝。

    拒绝和生活如影随形,虽然普通到随处可见,但是给人带来的影响却着实不普通。有时它让人痛苦难言,有时又让人恐惧不已。

    但是通常人们很少直接谈论拒绝,反而更多关注的是失败。小学到高中,关于失败的命题作文也没少写。

    但它们并不是一回事。我们在某件事上,比如在一桩生意上或在一份职业上失败时,尽管会觉得自己倒霉,但还是可以理解这件事的,通常也是能忍受的,
    然而,拒绝却一点也不酷。拒绝是别人对我们说不,对方往往会更青睐其他人,而不是我们,而且这种拒绝常常是面对面发生的。

    被拒绝的痛是一种大脑中的化学反应,会让人产生本能的恐惧,在提问前我们总是会事先预想,我提的问题是不是太奇怪太过分?我这种无名小卒的要求怎么会被满足?往往还没有开口提出请求就已经冷汗涔涔了,更遑论真正被拒绝之后的无措和难过了。

    关于被拒绝的痛,很多人都有切身体会。曾经我也是无比恐惧被拒绝。大学时曾经有一次部门安排我组织一次访谈,需要采集很多人的访谈记录。因为一种莫名的恐惧和一种害怕被拒绝的心理,那时候觉得自己只是个普通学生,而领导远在天边。我始终不敢拿起电话申请采访学院领导,最终只是挑了几个学生和相对熟悉的教师完成了任务。事后才知道其实学院领导非常愿意接受我们的采访。

    但因为我的害怕和我对被拒绝的恐惧阻断了一次本应该成功的采访。

    这本书告诉我们其实拒绝只是代表拒绝者的观点,而非真理。拒绝者往往拒绝的是请求本身,而不是请求者本人。

    事实上,人们如此痛恨拒绝,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无法分清这一界线。

    被拒绝的伤

    2. 尝试接受拒绝

    作者深谙“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网上那些励志箴言和所谓励志大师门的肤浅夸谈都不能真正解决人们日常生活中遇到拒绝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30岁之前,这位作者像大多数成年人一样,因为恐惧和害怕尝试而放弃了从小向往的企业家梦想。

    30岁那年,他在妻子的鼓励下,辞掉了原先高薪且稳定的工作,计划用6个月的时间来尝试建立自己的企业。然而创业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在寻求外部投资的过程中屡屡碰壁,这些拒绝让他感到十分恐惧和痛苦,一度想要放弃。

    在尝试寻找帮助时,一个名叫「拒绝疗法」的网站引起了作者的注意(rejectiontherapy.com)。这个网站里写道:

    你要有意地不断寻求拒绝,直到自己对“不”这个词变得麻木。

    作者特别喜欢这个概念,于是开启了“100天尝试接受拒绝”的挑战之旅,并且把这些挑战视频放到了自己的个人主页上,他也因此成为了网红。

    在此我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拒绝尝试之旅。

    (1)跟陌生人借100美元 VS 在纽约跟陌生人照相

    跟陌生人借钱是第一个尝试。

    当时作者没有任何经验。对于一个受过良好教育又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来说,向陌生人开口借钱已经是不容易了。可想而知,被拒绝后是多么无法接受。

    “打扰一下,”我说,心怦怦直跳,像刚喝了五杯咖啡。“我可以问你借100美元吗?”

    他皱皱眉,“不可以。这是干吗?”

    “不可以?好吧。谢了!”

    作者问完就溃逃了,就像来时一样快速地走了。

    等到晚上回过头看视频,才发现对方在说完“不”之后,还问了“这是干吗?”,对方给了他解释的机会。但他问完问题就晕晕乎乎地逃走了,恐惧把他变成了话都说不清楚的傻瓜。如果当时他镇定地给出理由,实话实说,“我在做实验克服对拒绝的恐惧。”说不定结果会不一样。

    经验总结:给出“为什么”。

    应用:在纽约跟陌生人照相

    在此后的实验中,作者利用一次去纽约旅游的机会,在大街上请陌生人合照。结果出人意料,他问的每一个人都答应了他的请求。不论种族、年龄、性别和语言,这些陌生人都同意了和他拍照。

    原因在于,他告诉每一个人,他要求合照的原因是“想把人照进去,而不止是拍标志性建筑”。他没有让人们随意揣测他的动机,而人们都给了他积极的反馈。

    (2)在别人家院子里种一株花

    这个要求是作者从粉丝意见中挑选的,他觉得这个要求够奇怪,肯定会被拒绝。所以当他敲开第一个陌生人的门,他已经预见了结果。对方给出了“不”。

    然而作者并没有就此离开,而是继续问了“为什么不”。

    对方说自己本身不喜欢花,而且家里养了狗,会把种下去的花再挖出来,显得很浪费。紧接着对方又说:

    你可以去街对面问问劳伦,她可能想要,她很爱花。

    接下来的事情,顺利得连作者自己都不敢置信。作者找到了街对面的劳伦,获准在她家院子里栽下了事先准备好的鲜花。

    简年1:没有永远的拒绝,你只是暂时不被接受(干货)

    经验总结:说再见前先询问“为什么”

    引申:如何拒绝别人

    作者成名之后,各种请求也就纷至沓来。他一生都害怕被拒绝,所以也不喜欢对别人说“不”,他害怕人们的反应。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不善于拒绝的作者陷入了两难境地。疲于应对请求,精神压力巨大。

    作者通过回看自己的视频,观察接触过的每一个人,来学习如何拒绝别人。最后总结出三点:

    一是要耐心、要尊重

    二是要直接

    三是要给出替代方案

    前两点也是有具体实验事例支持的,此处不再赘述。第三点就是「在别人家院子里种一株花」那人所使用的方法。

    作者尝试去好又多超市借用商场广播宣布一件事,但是商场经理礼貌地拒绝了。理由就是规定不允许,但经理表示可以让作者发表在他们商场的内部刊物上,同时为他提供了一份免费的晚餐。经理的拒绝不仅没有让作者不舒服,反而让他很感激。

    (3)在街上要钱 VS 帮妻子进入谷歌

    站在大街上举牌子向陌生人乞讨,是作者能够想到的最恐怖的挑战方式。

    一开始牌子上写着“所有钱都捐给慈善机构!谢谢。”没人理他。

    他换了更精确的广告词,“所有钱都捐给奥斯汀食物库!谢谢。” 有两人停下来捐了款。

    第三次牌子“钱不是给我的!所有钱都捐给奥斯汀食物库!谢谢。”于是,更多的人停下来捐款。

    作者从中发现了有效信息的重要性。比如在找工作时,用同一份简历申请了一百次,都没有收到回应,此时不应该因为被拒绝而失落,而是要提高简历的质量,或者利用其它渠道等来提升得到面试的几率。

    总结:提升自我

    应用:寻找谷歌

    第一百次尝试接受失败的实验,是作者用自己的实践经验帮妻子在谷歌找到了一份工作。他把这次实验起名为“寻找谷歌”。

    其实这个案例不仅仅是提升自我的应用,二是作者整本书总结下来的精华,全部合在一起的效果。

    3.附录

    下面我将附录一份作者全文的经验总结

    拒绝工具箱

    重思拒绝:1.拒绝是主观的 2.拒绝只是一个观点 3.拒绝是有价码的

    接受拒绝:1.说再见前先问“为什么” 2.撤退,不要逃跑 3.合作,不要争辩 4.曲线救国,而非放弃

    准确定位赢得“是”:1.给出我的“为什么” 2.用“我”开头 3.正视疑虑 4.找准目标群体

    给出拒绝:1.要耐心,要尊重 2.要直接 3.要给对方替代方案

    寻找积极面:1.动力 2.自我提升 3.值得被拒 4.品格培养

    寻找意义:1.寻找同感 2.寻找价值 3.寻找使命

    寻找自由:1.自由开口问 2.自由地接受你自己

    寻找力量:超然忘结果

    还是那句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本人不是很喜欢看干货类的文章,因为很多都是纯文字的心灵鸡汤。而这本书,名字虽然鸡汤,但是却是作者用无数实际案例总结得出的经验之谈,看起来就比较有代入感,收益匪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简年1:没有永远的拒绝,你只是暂时不被接受(干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hhw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