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都间断性思考着,“是什么因素促使人类发展到现代社会这样的组织形式”、“是否存在一种广泛的模式以解释世界历史的发展历程”、“现代人的性情有多少程度是源于古人类,即人类的本性,有多少程度是经社会发展而演化?那么又是什么因素影响人类的性情变化?”......很多问题不一而足,但还好有些疑问都能从《枪炮、病菌与钢铁》中得到回答。
-----------------------
从狩猎采集到粮食集约化
狩猎采集和粮食生产这两种生存方式不是非此即彼的存在,对人类而言,能以有限的精力和时间获得最大的食物回报,就是最好的生存方式。当粮食生产技术尚未成熟,如可食用植物的辨别筛选,有意识地培育及驯化植物.....粮食生产更多是补充性的存在。
随着粮食生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善,狩猎采集和粮食生产便成了互相竞争的关系,到了一定阶段,当野外食物变少,尤其是人类过度猎杀当地鸟兽动物而造成的资源匮乏,粮食生产的好处便逐日显现:粮食生产让每英亩土地获得更多食物卡路里,所带来的直接利益是人口密度增加,而人口密度增加又鼓励人们进行更多地粮食生产,进行粮食集约化。有了多余的粮食,就无需为觅食而流浪采集,人类的定居生活由此开始。
-----------------------
粮食集约化与社会族群发展的相互促进
粮食集约化让人口密度增加,从而促使人类社群从族群、部落、酋长管辖地到国家的变化。从这四个社群形式中可以看出,当人类数量达到数以万计时,基于对社群共同决策、人群冲突、经济因素、生存空间利用等的考虑,就必然会出现集中统一的行政组织,形成管理统治阶级。
从劳动力发展而言,粮食集约化生产一是带来了稠密的人口,人口数量越多,不但直接创造了更多的劳动力,更有利于技术的发明和创造;二是集约化生产让粮食生产技术渐趋成熟,提高了劳动效率;三是季节性收成让劳动力盈余成为可能,这三点都让集中统一的行政组织得以利用劳动力进行公共工程发展或对其它社群进行征服兼并,进一步壮大组织;同时,粮食集约化使余粮储备丰厚,让社会经济专门化和社会层次化得到发展,而这又将巩固及深化行政组织的架构;反过来,集中统一的行政组织可以更好地调配劳动力资源,进行粮食集约化生产,提升粮食生产技术和效率。
-----------------------
从粮食集约化与社会族群发展所诞生的
病菌,基于动植物驯化的粮食集约生产,密度高的人类生存空间环境,为感染人类的病菌的出现提供了土壤(最初的人类所感染的病菌源于动物)。当一部分人类经受过病菌侵袭产生抵抗力,而另一部分人类从未接触过致命病菌,那么“病菌”便是最好的攻击工具。在欧洲人进攻美洲大陆时,美洲土著们死因最多的不是战争,而是在欧洲的流行传染病。病菌,成为了改写各大陆发展里程的重要因素之一。
文字,文字的诞生目的是让官职人员进行统计记录,因此可以发现,世界三大独立文字发源地都是世界粮食生产最早的地区——新月沃地、中美洲、中国。只有粮食集约化让稠密的人口建立起集中统一的行政组织,有专门的管理统治阶级,才让文字使用有诞生的目的和意义。
技术,有悖于“因为需要而发明”这一普世逻辑,技术是因发明出来之后才考虑如何应用。当技术发明出来,在满足与现有技术相比较的相对经济利益、社会价值和声望、符合人类效率的既得利益、显著性的优点这四个因素下,一个社会才会对新技术进行接受和使用。
-----------------------
大陆的轴线走向影响各大陆发展进程
最令我意外的,影响各大陆的发展因素,有一部分原因竟是由大陆轴线所决定的。
欧亚大陆是东西向轴线,美洲大陆及非洲大陆是南北轴线。南北轴线在气候、生态环境、降水量、日长等因素影响着动植物的生长和传播,而欧亚大陆东西向轴线处于同一纬度,有着相似的气候、日长,在大陆内部社会的传播就显得容易。
-----------------------
产生历史最广泛的模式
粮食、集中统一的行政组织(政府和宗教)、技术(武器)和病菌
-----------------------
书中还有对中国为何失去技术领先优势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最关键的因素是专制君主制度赋予统治者的绝对权力,从而让一个人即可决定一个国家改革创新的发展。
1400多年前是如此,不知道,现在,是不是也如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