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探寻生命的意义

探寻生命的意义

作者: 盛怡Mallika | 来源:发表于2020-05-16 17:40 被阅读0次

    已经到周六了,还没写作业,孩子被送到了姥姥家,这是寒假以来我第一次可以这样自由。可是我没有立即去写,我不停地在厨房里捯饬各种面包、饼干,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好像看起来与我关系不大。

    但这是个我一直想搞明白的问题。每当遇到困难,情绪低落时,我会大哭大喊质问自己:我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难道就是做饭、洗碗,擦地,陪伴孩子以及一份鸡肋般的工作?我不接受这样的答案并归结到自己的愚蠢上。

    在上一本《自卑与超越》中,作者指出个人意义没有任何价值,真正的生命意义存在于个体与他人的交互作用。每个人都希望变得重要、有价值,但如若不能搞懂个人的成就建立在对他人做出贡献的基础之上,那就太容易走上歧途。人的理想和行为,同样遵从这一原则:对于他人有意义的,才能算是意义。

    我是太封闭太自私了吗?

    于是我又找到了《活出生命的意义》与《追寻生命的意义》这两本书,希望可以找到自己的答案。

    作者弗兰克尔15岁就开始思索人生观的问题,他师从过阿德勒,又与弗洛伊德通信讨论问题,他辗转多个集中营忍受种种非人待遇,侥幸生存下来,他用他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以及如何去追寻。67 岁时他领取了飞行员驾驶执照,80 岁时仍能攀登阿尔卑斯山,即使没有那种惨绝人寰的经历,这样的人生足以堪称神奇。

    为什么要寻找意义?

    因为只有我们知道了为什么而活,我们才能活下来。

    在集中营里,每天遇到的困难都是:长期的饥饿、疼痛、疾病,身体以及人格的随时被凌辱,对亲人的思念、对死亡以及未来的麻木,有一天作者称对这种满脑子只想着这些芝麻小事的处境,实在是厌倦透了。他强迫自己把思潮转向另一个主题。他看到自己置身于一间明亮、温暖、高雅的讲堂,并且站在讲坛上,面对着全场凝神静声的来宾发表演说。演说的题目则是关于集中营的心理学!倾刻间他觉得他所身受的一切苦难,都是有趣的心理学研究题目,他偷偷在碎纸片上记录他想写的书的关键词,他就用这种办法让自己超越了煎熬。

    作者的一位营友曾满怀希望地告诉他他梦见1945年3月30日战争会结束,然而到了3月29日,整个集中营没有一点像要获释的样子,他开始生病、发烧、昏迷不醒。3月31日,他死了。包括整个集中营在圣诞节及元旦时期的死亡率都会大大增加,都是人们开始失去勇气和希望,万念俱灰,大大削弱了身体的免疫系统。另外两名想要自杀的俘虏,一名是科学家,一系列书籍等着他去完工;另一位则知道了他的孩子正在外国等着他,他们在获知生命对他们的意义之后,都开始正面对待眼前的苦难。

    每个人都与众不同,也使得每个人的存在都有其意义。一个人一旦了解他的地位无可替代,自然容易尽最大心力为自己的存在负起最大责任。他只要知道自己有责任为某件尚待完成的工作或某个殷盼他早归的人而善自珍重,必定无法抛弃生命。

    尼采说:“懂得‘为何’而活的人,差不多‘任何’痛苦都忍受得住。

    生命的意义有什么?

    忙碌而积极的生活,其目的在于使人有机会了解创造性工作的价值;

    悠闲而退隐的生活,则使人有机会体验美、艺术,或大自然,并引为一种成就。

    至于既乏创意、又不悠闲的生活,也有其目的:它使人有机会提升其人格情操,并在备受外力拘限的情境下选择其生活态度。

    集中营俘虏虽与悠闲的生活和创意的生活无缘,但人世间有意义的,并不只是创意和悠闲而已。如果人生真有意义,痛苦自应有其意义。痛苦正如命运和死亡一样,是生命中无可抹煞的一部分。没有痛苦和死亡,人的生命就无法完整。 

    一个人若能接受命运及其所附加的一切痛苦,并且肩负起自己的十字架,则即使处在最恶劣的环境中,照样有充分的机会去加深他生命的意义,使生命保有坚忍、尊贵、与无私的特质。否则,在力图自保的残酷斗争中,他很可能因为忘却自己的人性尊严,以致变得与禽兽无异;险恶的处境,提供他获致精神价值的机会;这机会,他可以掌握,也可以放弃,但他的取舍,却能够决定他究竟配得上或配不上他所受的痛苦。 

    读者千万不要以为这些思虑都太超凡绝俗,太与现实生活脱节。的确,有能力达到这样崇高精神境界的人,实在寥寥无几。集中营众多俘虏当中,也只有少数几个人,能够守住完全的内在自由,且获得痛苦所惠予的那些价值。然而,即使只有一个实例,就足以证明人的内在力量,可使人超越于外在的命运。这种人,并非只有集中营里才有。在世界各地,人处处都面对着命运的挑战,面对着经由痛苦而获大成就的机会。

    而我们在追求什么意义呢?逃避苦难,嘲笑贫穷,包装成瘾,娱乐至上,这是一个疯狂的时代,也是一个很多人不明白不理解的时代。人们各自平在行、隔绝的世界中狂欢,我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越来越焦虑。

    如何追寻生命的意义?

    在集中营里,每件事都是为叫囚犯丧失自主权而刻意设计的。生活上一切熟悉的目标全遭掠夺,惟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已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当一个人遭遇到一种无可避免的、不能逃脱的情境,当他必须面对一个无法改变的命运:比如罹患了绝症或开刀也无效的癌症等等,他就等于得到一个最后机会,去实现最高的价值与最深的意义,即苦难的意义。这时,最重要的便是:他对苦难采取了什么态度?他用怎样的态度来承担他的痛苦?

    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随地、无时无刻在提供抉择的机会。每一个抉择,决定了一个人究竟会不会屈从于强权,任其剥夺他的真我及内在的自由,也决定了他是否将因自愿放弃自由与尊严,而沦为境遇的玩物及槁木死灰般的典型俘虏。同样在集中营这个生活实验室与考验场中,有些难友的行径像个恶棍,有些却宛如圣人。

    我们去探寻生命的意义,最终的目的是在于我们去看见真实的世界。面对这个意义,我们只能以正确的行动和作为来答复。面对不同的情境,不同的使命,即使是一系列永不停止的考验与锤炼,我们依然能够担负起责任,勇敢地面对。这样的经历,就是我们每一个独特的生命的构成。

    号外

    在市面上流行的各种心理学门派、宗教、神秘学的目的都是为了达到所谓身心的平衡,能够平静地处理面对的困难,从而过上一种快乐幸福和谐的生活。

    在本书中,作者指出心理健康是奠基于某种程度的紧张:人”已经达成“与”还应该完成“二者之间的紧张,或者是:人”是什么“与”应该成为什么“之间的紧张。这种紧张是人类生命中固有的属性,为心理健康是不可或缺的条件。

    人真正最需要的并非不紧张,而是为了某一值得的目标而奋斗挣扎。

    因此,我们不必再迟疑去要求人实现自身潜在的意义了;也只有这样作,才能唤醒人潜伏状态中的求意义之意志。我认为我们如果以为人最主要的需求是”平衡“(生物学上称为Homeostasis),是没有紧张的状态,那将是心理卫生上的一种危险的错误观念。人所需要的不是这种生物学的平衡,而是”心灵动力学“--心灵动力在紧张的两极之中,一极代表需实现的”意义“,另一极代表必须实现此意义的”人“。我们不要以为这只有对正常情况中的人才是如此,其实对于精神官能症病人甚至更加确实。如果建筑师想要巩固一座老朽的拱门,便需增加覆盖在拱门上的负荷,如此拱门的各部分才能接合得更紧密坚固。所以,如果治疗者希望增长病人的心理健康,就不必害怕经由再次探索其生命的意义而增加他的负荷。

    今天有太多的病人抱怨,对自己的生命感到全部无意义,以及终极的无意义。他们无法体认到为了它就值得活下去的某种意义,他们被内在的空虚所萦扰纠缠,他们中有一种虚幻的寂寞。这种境遇作者称它为”存在的空虚“。

    紧张、空虚是我个人长久以来的困扰,这样的解释再次让我释怀。

    关于生命的意义好像明白了一点,但似乎还是不够清晰。我会从觉察自己面对生活情境时的选择开始,我有选择的自由,我有行动的自由,我要为我的生命负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探寻生命的意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hjlo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