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罗兰·米勒著;王伟平译;彭凯平审校.亲密关系 第6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
情侣如果已经订婚,准备结婚,这些有害的同居效应相对轻微,但即使伴侣已经订婚,未婚同居也有一定的危害性
现在普遍认为可以在两个维度的基础上区分这四种依恋类型……首先,人们在回避亲害(avoidance of intimacy)的程度上有差别……其次,人们还在忧虑被弃(anxiely about abandonment)的程度上有差别
一次悲痛欲绝的分手会让原本安全型的人不再安全,一段如胶似漆的恋情也能慢慢让同避亲密的人不再怀疑和戒备亲密感情
个体差异才是影响人际交往的更重要的力量。
那些拥有满意、幸福伴侣的理想夫妻,他们的工具性和表达性通常都很高
对自我的评价构成了自尊(selfesteem)。
在许多领域自我评价似乎极大地受到我们所以为的他人看法的影响
低自尊的人有时低估伴侣对他们的爱。以致损害亲密关系(Muray et al.2001),还觉知到根本就不存在的伴侣忽视
低自尊者的自我怀疑和敏感脆弱使他们从无数的琐事中制造出堆积如山的问题。
即使你是个安全型和可信任的人,毫无疑问你对某些人的信任远超另一些人,因为信任是双向的过程,同时受到你和伴侣双方性情的影响(Simpson,2007)。而且,它来源于你每天和伴侣不断付出以及不断接受的动态过程;信任是流动的过程而非静止不变的事物,它在你所有的人际关系中时起时落。
直到20世纪中期,仔细思考人际关系的主要是哲学家和诗人。
男性一般比女性更能接受偶然的性关系。
多数情况下,友谊和爱情都源自与身边人的交往。
显然,即使很小的距离对我们的人际关系也有着重大的影响。对此我们常常认识不足。一旦我们确定了居住、工作或上学的准确地点,我们大体上也就决定了哪些人将会成为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熟识能增加吸引力,但过度接触则未必。
人们似乎受到“美的就是好的”这一简单刻板印象的影响;人们认为有吸引力的人也有着令人满意的特质,以与其俊美的长相匹配
在职场中,貌美之人比一般长相的人工资更高、晋升更快
显然,对称和“平均”都会影响到面孔的美丽;
最吸引人的伴侣是长相还过得去。也很有可能接纳我们的人
除了你想吸引的人之外,任何人想要得到你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因而长期来看,具有类似性格的人比性格迥异的人更加喜欢彼此。
年轻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女性到了中年地经后就不能再生育了,漂亮之所以重要在于它与健康的身体有大致的关联
女性不必关心伴侣是否年轻,因为男性只要活着就有生殖能力
女性以年轻、美貌交换男性的社会地位、经济资源,这样的夫妻匹配非常普遍
要建立有效率的,称心如意的互补性需要时间。
我们不应过分强调这种互补性。人们会更加喜欢性格相似的人,而非性格不同的人,即使支配欲很强的人也更喜欢有主见的家伙,而非长期服从的懦夫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Romeo and Juliet effect):父母越是干涉子女的恋爱自由,他们彼此之间就会越加相爱。
他人的判断受到首因效应(primacy effect)的影响,从而使最先获得的信息印象深刻。即时印象和刻板印象一起,塑造出他人的整体印象。
因而,选择乐观地看待事物——认为伴侣已经做到最好——不断调整对伴侣的希望和标准以符合客观实际,我们就更加可能与当前的伴侣愉快相处。的确,伴侣一般都清楚我们在美化他们,但往往希望我们这样做(Boyes & Fleicher,2007)——而作为回报,我们也从伴侣那里得到同样积极、善意的认知评价,这就是双赢!
人们常常能深切地感受到影响自己行为的外部压力,因而对自己行为的解释容易做出外部归因,但他们注意不到同样的环境也会影响他人,从而在解释他人一样的行为时,常常归因于他们的内部原因,如意图或性格。这一现象对亲密关系的启发意义在于:它使伴侣们忽略了他们在彼此身上观察到的行为正是自己所引发的。
其次,尽管伴侣彼此之间有真爱,也可能表现出自我服务偏差(selfservingbias),欣然地把成功归功于自己,而极力推脱自己在失败中的罪责。事情顺心时人们很容易认识到自己所起的作用,而情况变糟时则喜欢寻找外部理由。
特别是发生争吵时,夫妻双方都倾向于认为争吵是对方的过错
他们还倾向于认为争执和冲突是对方首先挑起的。
幸福的配偶对彼此的积极行为都通常给以内部的、稳定的、普遍的归因。他们也倾向于淡化彼此的过失,认为它们是偶然的、特殊的和局部的。因面,消极的行为都通过外部的、易变的、特定的归因而得到谅解。
幸福美满的伴侣常以君子之心来衡量彼此,从而能快乐相处;而痛苦不满的伴侣则以小人之心来忖度对方,那么不管双方表现如何友善都不能令人满意。
依恋类型有其影响作用。安全依恋型的人倾向于宽容地采用改善关系的归因,而不安全型的人则更为悲观
至少浪漫信念看起来相当有益,其他一些信念则显然有害。
什么样的观念有害呢?应警惕以下六个观点:
·争少具有破坏性,争吵就表明伴侣爱自己还不够深。如果彼此深深相爱、就不会发生任何争执。
·“读心术”很重要。真正彼此关爱的伴侣仅凭直觉就能知道对方的需要和偏好,根本不需要告知对方自己的所思所想。如果必须告诉伴侣自己的想法和愿望,那只能说明伴侣爱自己还不够深。
·伴侣是不会发生改变的。一旦亲密关系变槽,就无法得到改善。如果爱人曾伤害过你,毫无疑问还会一而再。再而三地伤害你。
·每一次的性生活都应该是完美的。只要爱情是忠贞的,每一次的性生活都应该是神奇美妙、令人满足的。伴侣应该经常渴望并为性生活做好准备。
·男人和女人就是不一样。男人和女人的性格和需要非常不同,很难真正理解对方。
·美好姻缘天注定。根本无需努力来维护美满的夫妻关系。夫妻要么彼此脾性相投、快乐到老,要么格格不入、争执一生。
具有糟糕自我概念的人喜欢人们总体的赞扬,以表明伴侣与自己相处很幸福
具有不良自我认知的人喜欢他人的表扬和恭维。但一旦有机会思考时,他们就不会相信和信任这些反馈
傲慢的特权感促使他们四处寻找比当前伴侣更合意的对象( Campbell &Foster,2002)。他们也不会努力取悦自己的伴侣。却总是认为自己应该得到“更好”的待遇。
如果你曾经做出姿态,让伴侣知道你对某事很生气或者伤心,以此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分别用到了恐吓或恳求策略
在已经了解并喜爱我们的人身边,我们可以放松,无拘无束。但这也意味着人们对亲密伴侣常比对普通人更为坦荡不羁
一般看来,女性仔细思考自己的亲密关系的时间比男性多
不过、要真正了解他人对你的看法。你实际上必须开口询问。
女性对他人的判断是否通常比男性更准确?答案是肯定的。
痴迷型依恋的人在伴侣检视迷人的照片时,他们对伴侣的判断实际上却更加准确
这种知觉的敏感性或许是痴迷型的人长期对亲密关系感到焦虑的原因之一。
有些人总能看到亲密关系光明的一面,将伴侣往好处想,采用改善关系的归因,期待得到善意和慷慨的回应——这就是他们所得到的。然而另一些人却怀疑自己的伴侣,预期着最糟糕的情况——因而使得亲密关系更可能失败。
我们常常认定自己发出的信息会产生我们所期望的作用,但我们却很少真正能确知它的效果。我们常常认识不到(Keysar & Henly,2002),传递者的意图和对接受者产生的影响并不相同,这就是我们所面临的人际隔阂(interpersonal gap)。
人际距离的亲密区(intimate zone)从我们的前胸向外延伸至46厘米处
人际区(personal zone)距离我们身体46厘米到1.2米之间。
1.2来到3.7米的事务区
超过3.7米就是公共区
问题在于我们往往以为自己传递出的信息精确无误、清楚明白。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我们知道自己的真实所指。所以一般不能充分地意识到别人很容易误解我们的文字信息(Kruger ual,2005)。在线沟通存在大量的人际隔阂
的确,男性比女性更看重工具性的沟通技能,比如给出明确指示和命令的能力、女性比男性更看重表达性的沟通技能,比如表达关爱和情感的能力。不过,男性和女性都认为在亲密关系中,表达性技能比工具性技能更为重要
如果他们抱怨某事,很少能准确到位;相反,他们惯向于数怨并诉(kitchen-sinking),即同时谈及几个问题(以至于谈到许多问题反而忘记了刚刚抱怨过的事情)这通常使他们最为关注的事情掩埋在同时责难的许多沮丧事件之中。例如,如果因为伴侣迟还录像店的影碟被罚款而感到恼怒,他们可能会说,“不只是因为你粗心,都是你和你那帮狐朋狗友瞎玩,对家里的事情从来不上心”。因而,他们的谈话经常偏离主题(off-beam),从一个问题转到另一问题,以致谈话从来不能在一个问题上维持足够长的时间:“我说的你从来不去做。你和你母亲一样顽固,你老是站在她那边。”在一长串关心的问题上扯来扯去,结果一个都不能解决好。
其次,不幸福的伴侣在彼此倾听方面也表现得很糟糕,他们很少有耐心仔细思索伴侣所说的话,反而仓促地得出结论(常常假设最糟糕的情形),并根据自己揣测的伴侣意图突然改变做法。其表现之一就是读心术(mindreading),即人们想当然地认为无需询问就能理解伴侣的思想、情感和观点。所有的亲密伴侣都会表现出某种程度的“读心”,但苦恼的伴侣却以挑剔和恶意的方式来“读心”;中性或积极的动机往往被他们解读为存心不良:“你这么说就是要惹我生气,是因为咋天的事向我报复”。不幸福的伴侣比幸福的伴侣更多地以消极方式打断(interrupt)对方的谈话打断谈话并不都会引起人的反感,为了表示赞同或者要求解释而打断伴侣,沟通实际上仍能愉快而有效地进行。但如果打断谈话是为了表示反对意见或转换话题,就可能会显得不够尊重和欣赏伴侣(Daigen & Holmes, 2000)
苦恼的伴侣总是能在对方所说的任何事情上都找出批漏或不可行性,这样他们的倾听能力很差。总是使用是的——不过(yes-buting)句式,它不断地传达出对伴侣观点的批评:“是的,我们可以试一试。不过这并不可行。因为………”不幸福的伴侣还会进行反向抱怨(cruss-complaining),避开对方关注的问题,只用自己的拖惩来应对伴侣的抱怨,而不是对伴侣所说的话表示关注:
“我讨厌你把盘碟堆在洗涤池里不洗,”
呼,我讨厌你把衣服随便扔在地板上。
最后,不幸福的伴侣在交读时常常表现出消极情感(Gotiman &Levenson,
1992)他们常常对伴侣的抱怨报以讽刺挖苦,贬低和那视伴侣的人格。这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这类有破坏性的交往通常以批评(criticism)开场,攻击伴侣的人格和品德,而不是针对引起抱怨的具体行为。比如不去讨论某个特定的令人懊恼的事件("你把用过的湿毛巾丢在地板上让我很生气"),而是全面指责对方的性格缺陷,这样的批评只能使伴侣交往的矛盾更加激化(“你就是烂人一个!")。不良沟通还包括经常以侮辱,嘲笑或者充满敌意的幽默等形式表现的蔑视(coniempt),伴侣对这类攻击通常的反应是防卫(defensiveness);伴侣通常会寻找借口或者拒绝反向抱怨,激烈地发起反政,以保护自己免受不合理攻击的伤害,而不会认为这种话糙理不糙的抱怨合情合理,接下来伴侣可能会出现拒绝回答问题或者拒绝合作的石墙(stonewalling),而对乱糟糟的情境退守到石头般冷漠的沉默中(Papp et al,2009b)。人们或许会认为不再争解会改善当前的情形,但伴侣没有反应更令人生气(Williams,2007)。石墙一般传达出的是“反对,冷冰冰的距离,沾沾自喜",而不是对伴侣抱怨的适度认可和关注(Gotiman,1994b,p94)。最终可能会出现毁灭性的交战状态(belligerence),伴侣一方会咄咄逼人地完全拒绝另一方(“那又怎样?你到底想干什么?”)
如果我们感到愤怒、憎恨或他虑,或许会发现自己正在进行反向抱怨,数怨并诉或者其他诸如此类的行为。如何避免这些沟通陷阱呢?这要根据情境而定,我们或许需要表达更为清楚、不太有火药味的信息,更好地倾听,保持冷静和礼貌,有时这三条都需要做好。
尽可能清楚明白、详细具体地指出惹怒我们的特定行为,伴侣间的沟通就会变得更为明智、准确。这种方法就是行为描述(bchavior description),这样不仅能告诉伴侣自己的想法,还能把谈话重点集中在可处理的、单独的某个行为上,而行为比人格更容易改变。
我们还应该使用第一人称陈述(1-statements)来明确说明自己的感受。第一人称陈述的句子以“我”打头,然后描述清楚明白的情感反应。这种句式能驱使我们辨识自己的情感,这对伴侣双方都有好处,也有助于我们“拥有”并承认自己的情感,而不是把关注全部放在伴侣身上。因而我们应该说”我现在感到非常生气”,而不要说“你真惹怒我了”。
把行为描述和第一人称陈述结合起来的简单方法是把它们整合成XYZ陈述(XYZ statement),从而更清楚而准确地进行沟通。XYZ陈述格式如下,"当你在Y情境下做X的时候”(标准的行为描述)。“我感到Z”(第一人称陈述)。下一次听听你自己对伴侣的抱怨,你是在说:
“你怎么这么不为我着想!从来不让我把话说完!”
抑或,力求简明而准确地说出自己的意图:
“你刚则打断我讲话的时候,我感到很生气。”
两者的效果差别很大。其中一个陈述有可能得到伴侣体贴的、表达歉意的回应,但另一个则可能适得其反。
复述(paraphrasing)接受到的信息而完成,即用自己的话重复对方的意思,让信息的传递者有机会肯定那就是他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人们在谈话中用到复述时,并不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理解了对方的话。并马上给予答复。相反,他们会复述对方的话并向对方重复地说出,从而花些时间来检查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这看起来会使沟通不太流畅,但它确实是避免争吵和冲突的非常好的方法,不这样做就容易引起误解和错误。
另一个有价值的倾听技巧是知觉检验(perception checking),它与读心术恰恰相反。在进行知觉检验时,人们要求伴侣阐述自己说过的话。澄清某些说辞,从而能评价自己对伴侣的感受所做的推断是否准确。这表达了自己的专注和兴趣,也鼓励了伴侣更加开放:“你好像对我说的话感到很不安,对吗?”
实际上,在争吵不断升级之初就进行化解是非常有益的,但却不太容易做到。
因而,在被伴侣激怒的时候能保持清醒,在开始生气的时候能冷静下来,都是非常可贵的技能。
在任何情况下,双方都不应该彼此来回反复地侮辱和讥讽。如果你发现自己处在这样一种消极情感相互作用的状况,可以暂停一下以打断这种恶性循环。要求休息片刻——“亲爱的,我太生气了,想不清楚。给我10分钟让我冷静一下”——等你不再那么激动的时候,再回来讨论刚才的问题(Markmanetal,1994)。独自一人待着,每分钟最多做6个深长的呼吸,你就能更快地平静下来(Tavris,1989)
良好的沟通包括很多构成要素:有意识地努力传递清晰、直接的信息,认真倾听,即使出现争执仍保持礼貌和克制等等。但最关键的要素却是明确地表现我们对伴侣观点的关心和尊重。我们也期望能从亲密伴侣那里得到这样的关心和尊重。如果认为伴侣不尊重自己,就会滋生苦恼和憎恨。所以,对伴侣的确认( validation),即承认他们规点的合理性,表达对他们立场的尊重,一直是亲密交往中值得拥有的目标。
的确,相互依赖理论的一个深刻的观点就认为,人际交往的结果是正还是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评价结果的两个标准。第一个标准是我们的期望,第二个标准是假如没有现在的伴侣,我们认为自己会过得怎样。
权力是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
相互依赖理论把浪漫的亲密关系功利化了。
有争议性的结果是,在任何亲密关系中愉悦和痛苦可以共存,也可同时缺失。而且,因为愉悦和痛苦并无关联,安全可靠的亲密关系未必就令人满意,令人满意的亲密关系或许并不安全可靠。
的确,对亲密关系之未来保守而慎重的期望远比浪漫的理想主义更明智和理性,
然而现实(如果你有孩子你会知道的)却是,“孩子出生后,婚姻关系将明确无误地走向黯淡"( Staffond & Dainton,1994,p.270)。我们可以有把握地说。为人父母是非同一般的、而且常常是奇迹般的探险历程。它毫无疑问严峻地考验着年轻父母之间的伴侣关系。养育孩子是件无休止的工作,大多数父母会发现,一起快乐相处的时间急剧而意外地减少了(Claxton& Perry-Jenkins,2008)。当孩子出生,冲突会增多,对婚姻的满意度(以及对伴侣的爱)会减少(Doss etal,2009),这在全世界都普遍(Wendorf gt al,2011)。如果年轻的父母没有预料到这些困难,将来肯定会大吃一惊。
的确,婚姻专家对当代夫妻的告诫一般是。“男人要多做家务、照料小孩、维系爱情,这样才能拥有幸福快乐的妻子
卡耐基坚定地认为,要想获得事业和人际的成功,关键在于你和别人相处的方式能让他们感受到受人重视和为人欣赏。
当人们投身于配偶和孩子时,他们的社会生活并不会完全萎缩破灭,但他们社交活动的重心的确从私人朋友转移到家庭和夫妻共同的朋友上。事实上,如果夫妻双方没有共同的朋友,这样的婚姻通常很艰难。
如果羞怯取决于羞怯者是否受到别人的注视,那么人们(可能包括你在内,如果你感到羞怯)根本不需要基本社交技能的培训。他们所需要的是更多的镇静和自信
如果你是个羞怯的人,下次你结交新朋友时不要光想着你自己,只要尽你所能地努力寻找对方的特点即可。
长期来看,孤独者与那些有着丰富、满意友情的人相比,他们的血压更高,血液中应激荷尔蒙的水平也更高。他们的睡眠质量很差,免疫系统的功能也不正常
人与人之间孤独的变异约有一半(48%)来自基因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出生时就继承的
孤独者愤世嫉俗的观点和迟钝乏味、心不在焉的处世方式经常会引起他人的消极反应,他人一般会认为孤独者并不十分了解和喜欢自己
羞怯者只是要与人保持距离,但孤独者却会烦扰和激怒我们。
雪上加霜的是,孤独还会引起抑郁(Cacioppo & Hawkley,2009)。抑郁是比孤独更宽泛、更不满和苦恼的状态——孤独产生于人际障碍,而抑郁则来源于各种各样的失落和挫折(Weeksetal,1980)——但他们能相互激化对方,抑郁使人更难有效率地行动以吸引他人(Rehmanctal,2008)。除了悲观和忧郁之外,抑郁者还会表现出可憎的行为模式,即过度寻求保证:他们持续不断地探查以确保他人喜欢并接纳他们,但当他们得到保证后又质疑这种保证的真实性( Haeffeletal,2007在不满和焦虑中,他们仍继续寻求更令人信服的安慰,也逐渐把他们伙伴的耐心消磨殆尽(Eberhart & Hammen, 2010)。
把自己的孤独判断为暂时的或能改变的困难,就能乐观地期待事情会好转。而充满希望比消极悲观更有可能医治好孤独(Newall etal.,2009)。再者,因为孤独产生于我们所期望的伙伴关系与我们当前已拥有的人际关系之间的落差,所以孤独者应该当心别把自己的眼光放得太高。
你是否开始认为人们一般都是自私的,浅薄的和没有爱心?这种消极的人生观几乎肯定地会降低你的魅力,并且会变成自我实现的预言:你所期望的也许正是你所得到的。的确,如果你能采用更积极的方法——关注他人的优秀品质,期望他们愉悦友善,并且耐心地承认友谊的建立需要花费时间——你就可能会享有与他人更有价值的交往。
古希腊人崇尚柏拉图式的爱情,表现为两位男性之间不带性欲色彩的爱慕。
宫廷爱情显然又是不合礼仪的婚外情。宫廷爱情中的男主角通常未婚,但女主角却是有夫之妇!
年轻人应该离开父母,自由地恋爱,自主地决定婚姻,并把恋人带回家与家人见面,这样一种恋爱婚姻观,许多地方的人现在仍认为这是一种荒谬之极的婚恋
沉迷于色欲和真正的爱情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别,爱情比纯粹的激情更为深刻和丰富。爱情是构筑在宽容、关爱和沟通的基础之上,爱情是“熊熊燃烧着的友谊”
爱情的第一个成分是亲密(intimacy),包括热情、理解、沟通、支持和分享等爱情关系中常见的特征。第二个成分是激情(passion),其主要特征为性的唤醒和欲望。激情常以性渴望的形式出现,但任何能使伴侣感到满足的强烈情感需要都可以归入此类。爱情的最后一个成分是承诺(commitment),指投身于爱情和努力维护爱情的决心。
承诺在本质上主要是认知性的,而亲密是情感性的,激情则是一种动机或者驱力。
另一方面,在很多爱情关系中,亲密、激情和承诺的情感体验又相互有着明显的关联(Whitley,1993)例如,如果男性翻看色情书刊有了性唤醒,则比他们没有“性兴奋”时更加爱恋他们的伴侣
现实中“爱情是盲目的”:人们会低估或忽视爱侣的缺点。
爱侣是迷人、神秘而且有吸引力的,而朋友则不是这样
三角理论认为相伴之爱是亲密和承诺的结合,但我们可以更充分地把它描绘成“对可爱伴侣的舒心的、温情的、信任的爱恋,它以深厚的友谊为基础。包含相伴相随、共同的爱好活动,互相关注和一起欢笑”(Grole & Frieze,1994,p.275)。它的表现形式是丰富、忠诚的友谊,而对方就是与我们的生活相互交织的人。
对于成人,爱人的接吻会刺激催产素的释放(Hilletal,2009),尤其在性高潮时会释放大量的催产素;催产素可能正是夫妻在做爱之后会感到放松和嗜睡的原因之一(Floyd,2006)。而且,血液中催产素含量高的人在与配偶讨论棘手问题时往往显得更温和、更善良(Gouinetal.,2010),实验参与者在与恋人争吵时闻到催产素喷剂后会开始变得更放松(Ditzenetal,2009)。他们还变得对陌生人更为信任(Theodoridouetal,2009)。这些现象表明催产素能产生令人安宁的宽慰作用,还能使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彼此更加依恋(Floyd,2006)。简而言之,催产素的释放或许是相伴之爱产生的生物基础。
具有同情之爱的人往往会与爱人同甘共苦,宁愿自己受苦,也不让自己亲近的人受到伤害。
浪漫之爱是“盲目的”,但同情之爱却根源于对伴侣优点和缺点更准确的理解之上:我们认识到他们的不足,但我们不管怎样还是爱他们
婚姻之后的第四年是离婚最频繁的时间段
婚姻关系持续越久,激情就变得越少
可以认为。“浪漫因新奇,神秘和危险而繁盛;却因了解熟识而消亡。持久的浪漫只不过是自相矛盾的说辞
通常,促使人们结婚的爱情和使人们数十年断守在一起的爱情并不一样。随着我们变老,激情会消退,但亲密和承诺都会增强
如果不再有新奇,就去创造更多的新奇。不要停止寻找新顾、吸引人的共同娱乐的好方法。
同居的情侣平均每周会有3次性行为,而已婚的夫妻每周的性行为约为2次
社会性性行为指数呈然是区分人们是否可能欢骗伴侣的一项重要特征。(P293社会性性行为指数描述的是个体在缺乏任何爱情或承诺的条件下,与他人发生性行为而感觉心安理得的程度。)
对年轻人的研究发现,男性每周会体验到37次性欲望的经历,而女性体验到的只有9次
女性通常是新的亲密关系中决定何时开始性行为的“看门人”。通常来看,当他首先想要发生性行为时,他必须等待,但当她想要发生性行为时,他们就能进行。
本打算使用避孕套的人有时头脑发热会改变主意,之后又会对他们的决定感到后悔。
男性一旦变得性兴奋,真的会“失去自制力”。
人们醉酒后,头脑里只有充满诱惑力的性伴侣,他们完全忘记了之前要使用避孕套的意图,尽管避孕套就装在他们的口袋或者钱包里
一般而言,女方权力越大(Pulerwitzetal,2000),越诚实和直率(Impene et al,2010),她和伴侣在发生性行为时就越有可能使用避孕套。
说服你进行不安全性行为的新伴侣,很可能不如乐于尊重你意愿的伴侣珍视你和你们的亲密关系(Otto-Salajetal.,2010)。请理直气壮地要求新伴侣使用进孕套,你当然不必为此感到尴尬。
性生活的频率对于男性比女性更重要
这种讨论本身就非常亲密,经常进行性沟通的伴侣不仅能享受到更高的性满足,而且对他们的整个伴侣关系也更为满意
与伴侣心旷神怡的性生活可以舒缓压力,怡情养性,这是独自一人通过手淫得到的性高潮所无法比拟的。随后,这种积极的情绪和乐观的展望也会增加后来的肢体之爱和性活动的亲密感
遭到“冷遇”的人甚至感到寒冷:人们感到受排斥时房间都变得更冷,更想吃热食或热饮,而没有遭排斥时则不会这样(Zhong&Leonardelli。2008)。时间似乎也变得更慢;在一项研究中要求参与者估计一段40秒间隔的时长,感到被人接纳的人平均(相当精确)的估计值是42秒,而那些感到被人拒绝的人则认为过去了64秒(Twengectal,2003),一般而言,拒绝似平会使人进入心理的倦怠状态,理性计划和缜密思考减少。
如果遭遇冷遇,高自尊的人比低自尊的人更有可能结束与排斥者的人际关系,去寻找能更友好相处的新伴侣——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们不太会遭遇沉默对待。相比之下、低自尊的人会经历更多的排斥,更可能心怀怨隙,对他人报以排斥(Sommer&Rubin,2005)、低自尊的人不会离开那些排斥他们的人,而会继续接近却心存恨意。
界定妒忌最恰当的三种情感是:伤害、愤怒和恐惧
不客观地怀疑男性的忠诚会令她们厌烦并产生自我挫败感,但相信男伴的专一和忠诚而对方并非如此时,付出的代价可能更高。
现代女性或许都是“极端谨慎的远古母系的后裔”,她们一般会慎重地低估其男伴的忠诚度
性事不贞,感情不贞和说谎都是常见的背叛行为,但任何违犯仁爱、忠诚,尊重和信赖等维系亲密关系准则的行为都可以视为某种程度的背叛,揭露伴侣的秘密、在伴侣背后说长道短、伤人感情地冷嘲热讽、违背重要的许诺,不支持自己的伴侣,在别处花费太多的时间,或者完全抛弃亲密关系,这些行为常常是对伴侣的背叛(Mets,1994)
宽恕能减少我们的伤害和痛苦,以镇静取代愤怒,促使我们与伴侣和解(Williamson & Gonzales,2007)报复之心只有相反的作用,会损害而非巩固亲密关系(Ysseldyketal,2007),毫无疑问,在亲密关系中,宽恕比报复更值得拥有、更有益于受到伤害的伴侣。
如果伴侣偶尔有不良行为并且值得原谅,那么宽恕有益,但如果伴侣没有悔意,宽恕实际上有害,会削弱你的自尊(Luchies etal,2010),延缓任何问题的解决(McNulty,2010)。
很难想象亲密关系间从来没有摩擦,也很难想象伴侣们的愿望、观点和行动不会有矛盾。无论两个人彼此多么关心,彼此多么般配,总会发生分歧和争执(Canary,2003)。并且他们越是相互依赖——待在一起的时间越长,要协调的活动和任务种类越广泛——冲突就越可能发生(Miller,1997b)。在亲密关系中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伴侣们发生冲突的频率有多高?很频繁,但答案会随着研究的总体和对冲突的定义和评价方式不同而起变化。年幼儿童就经常与父母发生争吵:一项研究显示4岁的儿童在与妈妈的谈话中每隔3.6分钟就会发生某种冲突(Eisenberg, 1992)!当一家人一起就餐时,每顿饭会发生3.3次争执(Vuchinich,1987)。青少年在他们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中每天平均会遭遇7次意见分歧(Laursen & Collins,1994),当恋人们每天记录他们的交往情况时,他们报告每周会发生2.3次冲突(Lloyd,1987)。配偶们每两周就会报告7次难忘的“意见差异”(Papp et aL,2009a),他们每个月都会经历1-2次“不愉快的争论”,并且这一比率在历时3年的研究中不会发生变化
首先,如果人们不能认识到他们的伴侣总是有其独特的个人观点,就会产生令人沮丧的误解。第二,如果这些不同的观点显露出来,伴侣们就会卷入归因式冲突(attnbutionsl conflict).为彼此解释的孰是孰非而争斗
如果把伴侣的不端行为解释为无心之过,归因于外部和不稳定的原因,伴侣看起来就相对无可指责,强烈的情绪(和报复惩罚)就不合时宜。相反,如果把伴侣的恶劣行为归因于内部和稳定的根源,恶劣行为看来就是故意的,伴侣看来就恶毒、自私、猥亵、愚蠢——这种情境下,个体所遭受的麻烦看来就不公平,愤怒就显得顺理成章(Cmary,2003)。所以,幸福的夫妻不太可能像痛苦的夫妻那样认为自己的伴侣自私自利,有着不可告人的行动目的,这并非巧合。善意的归因用有利的眼光来看待伴侣,使得冲突更可能得到解决,这就是这类归因能增进亲密关系持续满意度的一个原因( Fincham etat,2000)。
甚至更糟糕的是,大众普遍认为一旦我们变得愤怒,要压制的话就很危险;当我们“变热”,就得“发泄”,否则我们就会受到高血压和持续压力的伤害。然而,此类观念存在两个重大问题:首先,它是错误的(Tlee & Buameistar, 1993),其次,它引起的行为可能实际上带来持续时间更长的,更强的压力(Olaturji etal,2007)
愤怒的释放据说能让我们感觉好一点,但这种简单的看法忽找了粗暴行为带来的人际后果。
先,我们可以接一种感地,我们如果认为伴侣疏忽或怒意地对待我们,就会激起心中的愤怒,所以我们的归因才是问题的关键,当你感到愤怒马上就要发作时,请思考件但在不想故意伤害成惹恼你的情况下为什么会那样做;重新思考引起愤怒的事件能够抑制你的愤慨。其次,如果你变得愤怒,请冷静一下,不要在盛怒状态下与人交往。离开房间、走一走,舒缓而深深地呼吸,从1数到10(或者1万)你会平静下来,如果你缓慢呼吸,放松你的肌肉,停止默想头脑里的不公平,你就能比你认为的更快地平静下来。最后,寻找幽默。人们不可能同时感到开心和愤怒。所以任何能使你轻松愉快的事物都能减少你的愤怒(Yunetal.,2010).
但在亲密关系中,人打期望从伴侣那里得到慷慨、宽容的对待,咄咄逼人地展示愤怒只会反过来让伴侣也变得愤怒。这样陷于愤怒的伴侣双方就在粗暴野蛮的交往中彼此指指点点、大吵大闹,从而只会加剧而不是减少还未平息的愤怒。
归根结底,“当你感到愤怒时就表达出愤怒几乎总是让你感到更愤怒"(Tavris,1989,p.223)。在愤怒最激烈之际猛烈拌击伴侣的人,与那些能适度控制愤怒的人相比,维持愤怒的时间更长,更多地遭受心血管压力的伤害。相形之下,那些能控制自己愤怒,镇定下来,随后能以果断但不激烈的方式表达自己怨言的人,更有可世得到伴侣的理解和合作;他们更有可能得偿所愿。愤怒发泄出来就好,这种观点似乎是常识,但实际上愚不可及
与伴侣发生充满敌意的交往后甚至伤口都愈合得更慢
那些在亲密关系中遭遇大量粗暴冲突的人更有可能罹患心脏病
幸福、适应良好的夫妻不会经常出现这种冲突模式。当形势开始紧张,他们加剧能很好地摆脱这一恶性循环)。但痛苦,不满的夫妻在伴侣关系恶化的过程之中通常会表现出这一模式(Gotiman ct al,1998):一方的暴躁使得伴侣另一方更易动怒,所以他/她快速地反唇相讥;首先动怒的人变得更加生气,被激怒的伴侣一方对话则更加尖刻有害。彼此的言辞越来越强硬,伴侣双方都激起对方愤怒的火焰,随着交往的进行双方变得越来越愤怒和怨恨。
但女性一般比男性更可能就亲密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发起讨论和畅所欲言
友善的直接手段包括(1)通过接受责任或者做出让步或妥协表明解决问题的意愿;(2)通过复述表明支持对方的观点;(3)用“第一人称陈述”进行自我表露;(4)提供赞许和关爱。间接的手段是友好的、没有讥讽意义的幽默,这些手段能放松心情。
这四种应对冲突的类型在主动或被动维度和建设性或破坏性维度上存在差异;
1.讨论(voice)是指以主动、建设性的方式来行动,通过与伴侣讨论问题、改变自己的行为、获取朋友或治疗师的建议从而改善交往情境。
2.忠诚(loyally)是指以被动但建设性的方式来行动,通过乐观地等待条件改善而表现。
3.离开(exit)是指以主动、破坏性的方式来行动,通过离开伴侣、威胁要结束亲密关系或者施虐行为如大喊大叫、大打出手而得以表现。
4.忽视(neglect)是指以被动但破坏性的方式来行动,通过避免讨论关键性的问题、减少与伴侣的相互依赖而表现。当个体变得忽视,就会袖手旁观,眼睁睁地看着情势恶化。
激烈的争吵未必会损害亲密关系,尤其在争吵时保持一定程度的同理心和尊重的情况下,不必恐惧真正的激情,只要其中包含对伴侣的关心。但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让争吵变得刻薄、讽刺和粗暴。冲突只要变得恶毒和刻薄就具有腐蚀性。
分离(separation)指伴侣一方或双方在冲突没有解决时就退出的冲突结束方式。分离可以结束愤怒的会晤,从而防止对亲密关系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害,并且时间上的分隔能使争斗双方头脑冷静,使双方能更有建设性地思考他们的处境。然而它提不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是延迟了未来的不和。
支配(domination)指伴侣一方得退,另一方停止反抗的冲突结束方式。支配多发生在一方比另一方更强大情形下,强势方通常对这样的结果感到满意。但失败者对于支配是非常反感的,心中可能会滋生敌意和憎恨
妥协(comprumise)指双方都降低期望以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替代办法来结束冲突。正如彼得森所指出的(Peterson,2002,p380),伴侣双方的“利益都减少而非得到满足”;伴侣既没有得到他/地要求的一切,又非两手空空。
整合式一致(integrative agreement)指具有创造性、灵活性地满足双方最初的目标和期望。
结构性改善(structural improvement)指伴侣不仅得到他们想要的,而且从中得到学习和成长,使他们的关系发生可喜的变化。
不寻常的是,受到婚姻困扰却不能畅言的中年妇女比起他们直言不讳的邻居来,在未来10年里死亡的可能性高达4倍
冲突研究的主流观点认为。对于冲突造成的困境而言,冲突本身就是促进亲密感必不可少的手段。
我们往往把年少时期在家里习得的教训带到我们成年期的爱情之中……具体来说,见证了父母之间暴力冲突的男孩在成年后处理冲突的能力非常拙劣,比他们的同辈更暴躁和尖刻
因此,冲突并不是可怕的问题,而是具有挑战性的机遇——理解自己和伴侣的机会,个体亲密关系变得更满意更亲密的契机。
但人们还通过其他间接方法来表明他们的愿望,从而不做明确的讨论(Lm etaL,2004),一个有效的手段是仅仅拿出避孕套并开始戴上。无需片言只语就能表明当事人对使用避孕套的期望和重视。不愿意的伴侣可能表示反对,认为这种预防没有必要。但如果先发制人的伴侣坚持要使用盘孕套,对方的反对或许持续不了多久。
因此如果你要确保安全的性行为,自己要保持清醒,并请记住,你背后有支持你的社会规范,你的意见可能比伴侣的任何辩护都更有道理。
那些必须通过暗示和撇嘴来得偿所愿的人,往往不如那些直接公开表明愿望并要求实现的人满足。
夫妻们比过去更有可能共同决策,共同决策者比伴侣一方更多地发号施令的人婚姻更幸福、更少争吵、更不容易离婚
亲密关系一旦爆发暴力,就往往会再次发生。
亲密恐吓最可怕的一面是这种攻击性能传给后代,在暴力家庭长大的孩子更可能有暴力倾向
尽管如此,任何亲密关系的解体——如同居伴侣、恋爱关系或者友谊——都很重大,所以我也将考察人们怎样适应这些伴侣关系的结束。
根据双亲丧失(parental loss)的观点。假定拥有父爱和母爱能让儿童获益(Barber,2000),不论何种理由(包括离婚),儿童在失去父亲或母亲后景况就可能不太好(Teachman,2002a)。的确,如果确实发生了离婚,当儿童仍能与双亲共处时,
他们生活得更为顺利(Fabricius,2003),而双亲如果有一方远离他们时则表现得很糟糕(Braveretal,2003)
还有两点需要说明。首先,如果儿童能够在离婚后维持与父母高质量的亲子关系,那么毫无疑问他们不太会受到离婚的影响。不管是由于什么原因,只要儿童能继续与父母及祖父母保持有意义、充满爱心的接触,那么离婚家庭的儿童通常要蒙受的更糟糕的后果在他们身上就会极大地消失(Henderson etal.,2009)。当父母一起合作变成体贴,尽心的有监护权的父母时,儿童的成长就能与他们及其他亲人保持更好的关系(Ahrons,2007)。其次,离婚家庭的儿童体验到的许多糟糕后果随着时间会逐渐减少(Sun&Li,2002)。人是有复原力的,如果能充分地爱护和支持儿童,他们就能康复(Harvey & Fine,2004),离婚或再婚的父母记住下面这点可能有帮助;如果子女能享受到免于贫困的自由,得到关爱、可靠和持续的养育,免受父母冲突的戕害,他们就能幸福地成长。
坏的比好的更有力量,我们与伴侣偶尔刻薄或挑剔的交往比我们为他们做的千桩好事更有影响力。
有许多理由使我们坚信,只要具备智慧和一起努力,我们就能和爱侣幸福到老。
的确,我就坚决主张“知识就是力量”:更好地理解了亲密关系之后,人们就能充分地做好准备,防止某些问题并轻松地克服其他难题。最令人高兴的是,对伴侣关系有承诺的人会采取各种行动以保护和维持他们得到的满足感。而且,即使出现问题,很多难题也都能解决,很多伤口也都能愈合。在亲密关系遭遇挫折时,伴侣们常常能完全克服他们的困难,只要他们愿意。
忠诚的伴侣往往会认为他们的亲密关系比大部分人都要更好。他们越幸福,就会认为关系越出众(Reisetal.2011。这种感知到的优越感(perccived superionty)使得个体的伴侣关系看起来更加特殊(Buumk& Ybema,2003),它真的使亲密关系更可能持续下去(RusbultetaL,2000)。
满足的伴侣也不太可能追求情人。只要我们的伴侣知道有吸引力的情敌存在。情敌就可能扰乱伴侣,吸引伴侣弃我们而去,但满足的伴侣会表现出对替代选择的无视(inattention to altermatives),这使他们意识不到自己在替代关系中可能得到的好处,也相当不关心替代伴侣(Miller,2008)。
有承诺的男性会认为替代伴侣在排卵期比非排卵期更没有吸引力,而单身男性则认为没有服用避孕药的女性在排卵期比非排卵期更有吸引力
当伴侣的行为表明他们鼓动我们成为我们想要成为的人时,亲密关系也可能变得更加亲密。
伴侣关系刚建立时,人们很少能完成成长和改变,如果伴侣关注和回应他们的需要和愿望,帮助他们成为他们想要成为的人,他们就会对亲密关系更为忠诚(Finkeletal.,2010)。
自控也有助于我们抵制诱惑,故而能帮助我们抵抗有吸引力的替代伴侣的诱惑;如果人们已置身于亲密关系之中,他们认为自控力越强就越容易保持忠贞,实际上他们在新相识面前的确更少显得轻浮
然而任何人在紧张。分心或疲劳时自控力都金减弱(Buck&Neff,2011),故而人们暂时筋疲力尽时,更少顺应,更少宽恕,更多受到答代伴侣的诱惑(Luchiesetal..2011a)
伴侣能一起玩乐就能更长久地在一起。
显然,如果你想保护和维持宝贵的亲密关系,你就不应将它置于致命的压力和紧张之下。所以,不要出轨
然而,我们要提出一条警告:在情人节给伴侣做出的友善之举不可能在七夕节还能让他/她保持满意。
使用具有同理心的参与技术,夫妻们要学会不带任何责备或怨恨地表达他们的痛苦和弱点,否则会使得伴侣采取防卫姿势:
同样,如果你和某些人一样认为“好姻缘天注定”和“伴侣无法改变”,不要怪我没有提醒你这些观点的危险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