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因为课程调整的原因,都是姥姥带着豆丁去上周四的课程,回来后总是听姥姥讲讲上课的内容和见闻,这周终于有时间在工作日休息一天,陪着小宝去上了两节金宝贝的早教课。
正如姥姥所说,工作日的课程多是奶奶外婆或者保姆阿姨带去上课,只有周末的课程才有更多的爸爸妈妈出现。今天去上课终于领略了一把不同风格的带娃体验,再加上以往周末带豆丁上课的经历,有几类家长成功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谦让有理的妈妈
这一定是一位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严于律己的妈妈,全程的课堂内容中她都是安安静静带着自己的宝贝上课,说话温柔,之所以能够吸引我的注意是因为她一直将记录、规则这些东西挂在嘴上。小朋友一起去老师那里拿玩具道具,她会说宝宝排队,等别的小朋友先拿;小朋友跟着老师爬小楼梯滑滑梯,她会说小宝,你就等在最后就好了;就连下课例行的盖章环节,也是一定在督促自家的孩子排队,哪怕是豆丁把小印章交在小姑娘的手里,妈妈也一定要小姑娘把印章先给后面一个小孩子,自家的孩子要最后一个完成。
力拔头筹的爸爸
“小宝,快去!坐在老师的旁边认真听。”
“小宝,去老师那里多拿两个玩具,给爸爸妈妈也拿一个。”
“小宝小宝,老师教的这个儿歌你记住了,你在家学过的啊,来跟爸爸念。。。。。。”
整堂课除了老师的声音,这个爸爸的声音始终穿插在课程之中,有时甚至盖过了老师的声音,其余的家长和孩子都常常被他“吸引”,忘记了辛苦上课的老师,而老师也不得不停下来等待他的表演。好不容易到了课后,爸爸一边力争自家的宝宝能第一个盖章,一边和老师热烈的讨论今天上课的内容,要求和老师微信继续联系。这是多么积极上进的爸爸啊,我默默的为豆丁同学擦一把汗,豆丁同学啊,你以后得靠自己努力了,我可没有这个爸爸这个英勇奋进啊。
娇惯放纵的奶奶
这是姥姥带去上课回来讲的故事。
因为连着下了两周的小雨,小朋友的到课率一直都不好,这次的课只有两个小宝,豆丁和一个小哥哥。豆丁由姥姥带着,小哥哥则和奶奶一起上课。从开始上课,小男孩就展现了他的活力,在教室里各种奔跑,生生的把一节艺术课当做体育课来上,对于老师拿出的各种画笔各种不敢兴趣,反而对豆丁手里的工具更有兴趣,一定要抢去看看。而小男孩的奶奶则帮助他成功的在老师面前疯跑疯玩,不但不制止,反而很愉快的看着自己的孙子活泼好动,豆丁对这样热情的孩子还是稍有抵触情绪的,默默的看着他,在他抢夺手中工具时豆丁十分生气,护着自己的工具不肯让步,姥姥估计是十分反感这个热情的男孩,让豆丁把东西给小哥哥,豆丁固执的不肯让步,小男孩当场卧倒打滚。结果最搞笑的一幕出现了,男孩的奶奶竟然抱着孩子一起在地上滚来滚去,玩的不亦乐乎,祖孙两沉浸在自己的愉快当中,豆丁和老师则上了一堂一对一的课程。
完全放手的保姆
早教课堂有些孩子是由保姆带着来上课的。用姥姥的话说就是爸爸妈妈花钱,找了一个类似小托班,保姆换个地方看孩子,只要保证孩子的基本安全就可以,至于做了什么就无所谓了。于是在课堂上,课堂外都能看到这样的孩子,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玩的不亦乐乎,满教室疯跑疯玩,看护者站在一边默默的看着,不劝阻也不干预,没有反应,直到老师催促家长看好孩子时才会站在原地叫“某宝,快过来,不要跑了。”想想回家后她会怎么给家长一个反馈呢?“恩,今天小宝在学校表现很好,很活泼的,玩的很开心。”,爸爸妈妈估计也会很开心自己花钱花的很值。
陪着豆丁上课,我们一直都是做好陪伴的角色。
豆丁和老师是课堂的主体,我们一直觉得应该站在她的身旁看护好小家伙,适当的给予引导和示范。老师讲解的内容,可能豆丁还有些不懂,在她很有兴趣了解却又不是很明白的时候,我们会适时的给她一些讲解,比如告诉她这是什么东西,这是做什么的,为什么要去这样做;当老师的节奏稍快,豆丁跟不住的时候,我们会在一旁再演示一遍,或者陪着她观察旁边的小朋友如何去做;当小豆丁和身边的小伙伴因为“秩序”、“次序”发生小争执时,我们也是在旁边默默观察,保证小豆丁和小朋友不发生打架、伤人就可以了,然后在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解决好争执后再告诉豆丁,下次要排队不要争抢。我我们并不希望豆丁事事忍让,也不执着强调事事他人为先,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尤其是这个时间段的孩子,他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慢慢引导,小朋友才会慢慢明白更多的道理。
早教的过程,是给孩子的一个学习机会,同时也是给家长一个反思和再学习的过程。在陪着孩子一点点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更应该尊重孩子自生的发展,在早教的过程中去发现孩子的优点、兴趣和爱好,同时也去寻找孩子的缺点和不足,日后慢慢的引导和修正。面对一个个两三岁的孩子,不要施加过多关于家长的理念,不把我们的价值观强加于孩子身上,这些应该是我们和孩子一起慢慢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