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包括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小儿肺炎则是另一种家长朋友们关心的儿童常见病,这几种疾病在儿童用药方面有哪些误区应当规避呢?下面比乐康为您总结如下,请悉知。
感冒误区
误区1:用抗菌药
![](https://img.haomeiwen.com/i7002556/fd412942bd8b36dd.gif)
普通感冒大多数是病毒引起的。属于自限性疾病,不论用不用药都会1~2周内自愈。对症治疗可以舒缓症状,但几乎不能改变疾病的进程。
误区2:盲目用药
尽管感冒多由病毒引起,但是并非用了抗病毒药就能药到病除。除了住院患儿,或有发生并发症等高危因素的儿童,其他儿童在48小时后再使用奥司他韦,获得的好处相比不良反应风险并不“合算”。
误区3:硬扛
应密切观察孩子,发现有任意以下表现需就医:2个月或更小的婴儿发烧;任何年龄发烧38.8摄氏度或更高;有呼吸困难的征兆,如每次呼吸时鼻孔扩大,喘息,呼吸急促;嘴唇发蓝;不饮食;脱水迹象;耳痛;过度不配合或困倦;咳嗽持续三周以上等。
如在家,可进行一些简单对症治疗:大量喝温水、保持咽喉部湿润、加湿空气、生理盐水清洁鼻腔等。也可应用单一的退烧药退烧:对乙酰氨基酚(3个月以上儿童可用),按需每4~6小时使用一次,或布洛芬(6个月以上儿童可用),按需每6~8小时服用一次。
![](https://img.haomeiwen.com/i7002556/ba81064c0d16f7e3.jpg)
误区4:感冒药分年龄、不可混吃
孩子不是缩小版的成人。有些药物成分不适用于儿童,如氨基比林、尼美舒利、安乃近等。而阿司匹林可导致Reye综合征,当孩子因水痘、胃肠炎、呼吸道病毒性感染而发热时,不推荐使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不推荐OTC(非处方)的感冒、咳嗽药用于2周岁以下的儿童;12周岁以下儿童不应使用含有可待因的产品止咳。
误区5:小孩用中药副作用小、更保险
中药中的有效成分也有可能引起不良反应。有些中成药冲剂也会含有西药成分,如对乙酰氨基酚等,在缺乏专业人员指导下,很容易与其他感冒药的成分重复,造成孩子过量使用而出现毒副作用,有的甚至很严重。另外,根据中医的辩证,认为感冒分为风寒和风热,应针对具体证候类型用药,而非随意选用。
肺炎误区
误区1:老药不如新一代,便宜药不如贵药好
引起儿童肺炎的可能有病毒、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等感染因素或混合原因。并非所有肺炎都要用到抗菌药。每一种抗菌药,对应特定种类的细菌才有效果。
不是新、贵更“有用”,合理的才是最好的,例如美国感染病学会指南中,对三个月以上儿童怀疑细菌性的轻、中度社区获得性肺炎,经验性治疗一线用药是阿莫西林。另一方面,有些抗菌药在儿童中应用信息有限或者儿童不良反应风险大,仅在特殊情况下权衡利弊后使用。
误区2:不咳不喘,就停药了
儿童的肺炎病情发展较快,应按照医生交代的用法用药,并按时复诊。用药不该随意停,通常至少应持续至体温正常后5~7天,症状、体征消失后3天停药。某些肺炎要求使用抗菌药物10~14天或更长,甚至21~24天左右。
误区3:挂水打针比吃药“力道大”
输液是一种侵袭性的操作。口服药只要选对、用对,是能够达到效果的。轻症患儿口服抗菌药有效、安全。通常,对于重症肺炎或因呕吐等因素致难以口服的患儿,才考虑打针或输液。
综上所述,无论是普通感冒还是流行性感冒都不容小嘘,请专业对待您的身体,对自己、对孩子的健康负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