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记忆中总是有一个画面,来自于电视剧《凯旋在子夜》:中国自愿军荷枪实弹,由一辆辆军车载着呼啸而过,穿过国门,奔向战场!那一张张年轻而坚毅的面庞,让人心疼而敬畏!
这个画面加上歌曲《血染的风采》的旋律,成了我对那段特殊历史的仅有记忆。
这次选择中越边境游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想看看友谊关,想看看祖国的南大门。
终于,我站在了友谊关门前。

真是惭愧,今天看了纪念馆的历史展示,才知道历史书上学到的“镇南关大捷”就是发生在友谊关的呀。
友谊关始建于汉朝,初名雍鸣关,后改名为鸡陵关、界首关、大南关,到了明代又改为镇南关。1953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改名睦南关。1965年,为了表示中越两国人民“同志加兄弟”的深厚友情,经国务院批准改名为友谊关。
楼左侧是左弼山城墙,右侧是右辅山城墙,尤如巨蟒分联两山之麓,气势磅礴。
它是一座城楼式建筑,楼高22米,底层是厚实的城墙,中央为圆拱顶的城门,非常雄伟。镶在拱门上的“友谊关”三个大字,是陈毅元帅亲笔题写的。

关楼下,走来过我们的好朋友胡志明主席,也攻进过法国侵略者。这座古老的关楼,见证过清朝军民誓死保卫家园的英勇,也目睹过领起镇南关起义的革命者的探索精神。我国援助越南人民抵抗外来侵略的物资,曾经从这里源源不断运往越南;而几年后,我们的铁血部队,又不得不从这里出发迎战,保家卫国。
历史,怎么可以这样写?历史,难道非要这样写?


过了友谊关关口,就是出境处,简单的安检后,就算出关了。下了楼梯,穿过一道回廊,就是中越国界了。


322国道终端穿过友谊关拱城门,与越南公路相接。站在连接处,往南一步是越南,往北一步是祖国。左右两边的山坡上是两个界碑。




旅行的最大好处,是印证想象,并拓展想象,让心灵和脚步携手,走向更远的远方。
后记:出关时,看到有两个人弯腰在门口登记,登记的信息竟然是出关给烈士亲人扫墓!心里猛颤了一下,不敢回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