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桐
前言:这是一篇写在2009年年末的碎碎念,桐同学只有六个月,带着新生父母的喜悦,日常都是欢笑和段子,一眨眼就是九年,一个日常的场景让人怀念……
圣诞节前一天晚上趁宝睡觉,和桐爸一起出去吃了顿便饭,算是把节给过了。本来还想带桐子转转去,因为桐姥姥有言在先,甲流盛行,不许带孩子出门!为了家庭和睦、宝宝健康只能做罢!
胖子桐想想去年圣诞节挺着肚子还胡吃海塞的吃逛玩,当妈了是不能象以前了,有了小拖油瓶,生活半径和内容都变了,二人世界,三人组合是有很大不同。
以前想吃想玩,抬腿就走,现在只能是想想而已;以前总琢磨桐爸捣鼓他,现在只玩宝宝,桐爸靠边基本视为空气;以前不出门就憋得慌,现在一出门就闹心,常常走在路上,坐在车里就开始念着桐宝,想的入了神,不由得嘿嘿自己乐,吓坏路人。
“别长了,就这么大吧!多好玩啊!”常常心里默念着;以前醒着才笑,现在睡那就乐。
嗨!你好!
带孩子着了魔走了火,就象小时侯兜里揣了个视若珍宝的“破烂”,一天看八回。而今,不是“破烂”真得到宝贝了,百看不厌,能动能吃,能玩能闹的活宝!胖子,求你慢点长,让妈妈多玩几年啊!
眼神亮了
大块头有莫有大智慧? 周三带桐同学打防疫针,六个半月的小伙,成了有思想的小青年。起先镇定自若,板平小脸,一针下去,晃着身子,直着嗓门超大动静的嚎哭,悠远且悠长。
这一嗓门,自己痛快了,旁边排队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全都招的来了情绪,有酝酿的、有刚哭完又伤心的、有本身就心里恐慌一下彻底就崩溃的,社区医院里顿时热闹非凡。
把小伙拖离现场,桐爸擦了擦一脑门汗,“骄傲”地对桐妈说:“这才是我儿子呢!”切~~打个针象是来砸场子的,还美呢!
桐妈上前交费,桐爸抱着桐宝等着。遇到一阿姨也带孙子打针“阿姨,宝宝多大了?”桐妈指着车子里的孩子问道“十一个月了“阿姨回身看了看桐
“哟!你家宝宝大,一岁多了吧?”
桐妈正想解释,只见桐爸抱着桐宝坐在椅子上,激动地摇头晃脑地大声说:“没有!我-们-才-六-个-半-月!哈哈哈!”
阿姨望着比自己孙子高一节的桐宝一脸的尴尬忙说:“这孩 子真大个啊!”
桐妈脸红的解释,“我俩都胖,都胖!”寒暄几句,阿姨就推宝走了。回头看了看桐爸,人家四平八稳的坐在那,怀里象抱了个“手风琴”,“琴手”都HIGT翻了,嘴叉子扯着,大脸激动的微微发红,如同演奏会胜利了一般,再看“手风琴”眼角挂着泪痕,皱眉拉脸的,还沉浸在小针的刺激中,没事吧?!爷俩就这造型还美呢!
上前劝了劝“琴手”:“至于那么大声吗?孩子块儿大就这么挣脸啊?!小心人家说宝傻大个!”“琴手”收回嘴角,坦然地说:“小时侯我们斗蛐蛐都比大小,大的准赢!”明白鸟~~人家来斗蛐蛐了!这时“手风琴”终于又想起了刚才的痛楚,接着嚎开,爷俩真配合,是不是又开始比叫声了?!
大块头有莫有大智慧?桐妈不清楚,但是有一点桐妈看孩子很客观:我们都是平凡的普通人,生个孩子也是一般的孩儿,营养都差不多,生活环境都差不多,教育资源也都相似,除了个别凤毛麟角的小天才,其他都是差不多的孩儿,谁不比谁更聪明,谁不比谁更傻。只是妈妈们一相情愿,看到孩子们小小的进步,就觉得自己的宝宝一定是聪明绝顶了,其实这些都是孩子或早或晚经过的成长过程,没什么希奇的。自己在家自各比孩子怎么都好,但真正到了大环境里,孩子的差异就出来了。以桐妈来看出彩的不是那些所谓很聪明的孩子,而往往是那些性格好、习惯好,能力强,自信的孩子在集体环境中更适应。试想想宝宝什么都会,不用大人更多的照顾,还能照顾别的小朋友,自然自信满满。有了这样稳定的心理,孩子会觉得很安全,会很享受集体生活,高兴地游戏、分享、学习。
论学习
生命里还有比生机勃勃的成长更有意义的事吗?性格、能力都是妈妈培养宝宝的重任,前面的路还长,找好方向,认真快乐的陪孩子走下去,意义非凡!桐同学请加油!桐爸桐妈要努力啊!
PS:耍贫嘴话多,这是桐妈超级跳跃性思维的特质,才和别人唠着一,思想已经驰骋到百了。大跳跃的话题,一般人接不住。这是小时侯养成的思维方式,小学上课桐妈常常是罚站男生中唯一的女生,只因为是个话篓子,站在那里还是想说,只觉得迫于压力闭嘴,自己就在心里说,眼神放空,思维任由驰骋,。。。至今还这样,有时会吵到自己,二半夜爬起来,吼一句“别吵了”!桐爸镇定的小声接嘴:“好——吧!”
六月桐 鲜花送姥姥 表情帝 憨笑 桐大姨 就爱姥爷 和哥哥一起的日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