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遗物语
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快乐,也能给别人带去快乐的人?
壹
有人问达摩:
“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快乐,也能给别人带去快乐的人?”
达摩笑了笑,回答:
“无我;慈悲;智慧;自在。”
何为“无我”?
“无我”就是——要把自己当成别人。
何为“慈悲”?
“慈悲”就是——要把别人当成自己。
何为“智慧”?
“智慧”就是——要把别人当成别人。
何为“自在”?
“自在”就是——要把自己当成自己。
贰
“要把自己当成别人。”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我先讲一个概念——自我服务偏见。
自我服务偏见就是我们总是喜欢把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
是自己努力、聪明、拼搏的结果。
而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
运气不好、队友是猪等等。
比如,和别人一起玩王者荣耀,
如果这局输了,你就会说:
“靠,都是猪队友坑的。”
如果这局赢了,你则会想:
“还不是老子机智,推了这个塔……”
当工作得到老板认可时,你会想:
“像我这种认真工作的人,现在没有几个了。”
当同事得到老板认可时,你会想:
“靠,还不是因为会拍马屁……”
在亲密关系里也是这样,
我们总是容易看到自己的付出,
记得自己做过的事情,
而常常忽略别人的辛勤劳动。
于是,一吵架我们就会说:
“我为你做了这么多,你为我做了什么?”
“自始至终都是我一个人在付出,你就知道享受!”
我们生活与工作中的很多矛盾,
都是因为“自我服务偏见”引发的。
“要把自己当成别人”,
就是要努力克服自我服务偏见,
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来审视自身,
自我反省、自我检查、自知己短,
从而弥补短处、纠正过失。
曾国藩在这一点上就做得很好。
他一辈子都在坚持两件事。
第一件:每天坚持做“日课”。
就是每天写日记,反思一天过错。
有一次,朋友陈源衮家添了小妾。
曾国藩听闻此人貌美如花,
便内心蠢动,遂上陈家一睹真容。
见到朋友美妾后,
他口水滴答,说了很多挑逗的话。
当晚,他就在日记里反省:
“注视数次,大无礼。”
“直不是人,耻心丧尽,更问其他?”
第二件:邀请“师友夹持”。
就是邀请师友来“夹持”自己成长。
曾国藩将日记送给师友们阅读评点,
请求大家指点自己言行的不当之处。
比如现存曾国藩日记上就有倭仁的批语。
曾国藩看到倭仁批复后,
常常感叹“安得此药石之言”。
正因为坚持“无我”,把自己当成别人,
曾国藩才终成一代大儒。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话说得好: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叁
“要把别人当成自己。”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
懂得站在别人的立场想问题,
把别人当成自己一样去慈悲。
讲两个大家烂熟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
一人请一个瞎子朋友吃饭,
吃过晚饭后,瞎子说:
“很晚了,我得回去了。”
主人就点个灯笼,递给他。
瞎子一听灯笼就生气了:
“我本来就看不见,你还给我灯笼,这不是嘲笑我吗?”
主人说:“我给你灯笼,是怕别人撞到你。”
第二个故事:
牧人将猪从栏里抓了出去。
猪大声号叫,拼命反抗。
绵羊和奶牛见状,不屑地说:
“我们经常被抓出去,也没像你这样大呼小叫。”
猪回应道:“他抓你们,只是要毛和奶,但抓我,是要命啊!”
之所以讲这两个故事,
就是想说人生在世,
各有各生活,各有各处境。
每个人所处立场不同,
看到的东西就不一样,
所以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
生活中,为什么有的人情商特别高?
其实并不是因为他聪明,
而是他善于换位思考。
情商高的关键不在于“话术”,而在于“理解”,
拥有站在别人立场看问题的能力。
所以张爱玲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肆
“把别人当成别人。”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要尊重他人的独立性,
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
中国是个人情社会,特重亲情和联结。
“一家人,要不分你我。”
“都是兄弟伙,客气啥。”
“太客气,人家还觉得你见外。”
在这种教育方式下长大的我们,
不知不觉就患上了心理疾病——病态共生。
“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我就是你,你就是我。”
患有“病态共生”心理疾病的我们,
常常没有“自我”和“别人”的概念。
一是喜欢把自己的事托附别人,
强行邀请别人跨入自己的界限:
“你是学英语的,帮我翻译一篇文章呗。”
“你是搞设计的,帮我设计一个LOGO呗。”
二是喜欢对别人的事情指手画脚,
强行跨入他人的界限。
“吴京,《战狼2》票房这么高,九寨沟地震你应该捐一亿。”
“陈乔恩,乔任梁死了,你为什么不哭?”
只要对方不愿意,
我们就会抱怨、愤怒、指责:
“还朋友呢,这点忙都不肯帮。”
“吴京,你对得起我的电影票吗?”
甚至,我们还以爱的名义绑架别人:
“我这都是为你好。”
“你这个没良心的……”
心理学界有两句很有名的话:
一切没有界限感的关系都会走向伤害。
每段高级的感情,都有一个黄金距离。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不管多好的关系,
如果彼此之间失去了界限,
最终都会造成互相伤害。
在中国,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80%都是因为缺乏“界限感”造成的。
所以我们特别需要“把别人当成别人”,
把对方当成一个完全独立于自己之外的“别人”。
知道哪些事是自己的,
哪些事是别人的,
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
也不强行跨入他人的界限。
那些美好长久的感情与关系,
都拥有一个很好的界限感,
都拥有一个很好的黄金距离。
伍
“要把自己当成自己。”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要忠于内心,活得像自己。
你爱自己吗?
你肯定会说:那是当然。
其实,未必。
心理学者刘星做过一个实验。
实验很简单,就是让一群人对着镜子,
说二十遍“我很爱很爱我自己”,
如果说完之后,
你是发自内心笑出来的,
那你就是真的爱自己。
如果说着说着你是哭出来的,
那就证明你不够爱自己。
实验结果出乎很多人意料。
“我很爱很爱我自己。”
说第一遍时,很多人都很扭捏,
觉得肉麻,难以开口。
第二遍、第三遍、第四遍……
当说到第七八遍的时候,
很多人的声音开始动摇起来。
当说到第十五六遍的时候,
很多人竟然对着镜子哭了起来。
我们,一直以为自己很爱自己,
但实际上,我们并不真正爱自己。
我们并没忠于内心,为自己而活。
赵薇描述过第一次见到王菲时的情形:
“1998年,我去香港参加一个活动时,
发现所有记者都挤在一个角落,
对着一个素颜女子疯狂地拍照。
那个女子却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
旁若无人地坐在一边抽着烟。
无论别人问她什么,她都好像没听见。
抽完烟,她就起身离开了。
我站在那里,看了好久才认出,
她就是歌坛天后王菲。”
1999年,王菲跟窦唯离婚后,
记者问:“打算给窦靖童找个什么样的爸爸?”
王菲答:“童童有爸爸,我要找的是伴侣。”
这就是王菲。
王菲在微博里写过一句话:“不求赞叹,不惧讥毁,不求荣耀,不惧卑微。”
这就是她的人生哲学:忠于自己,活得像自己。
“从来没想过要去讨好什么,
让自己成为什么,让别人记住什么。
我不过是听从自己的心,跟着它通向未来。”
正因忠于自己,王菲把自己活成了仙。
郑秀文说:“如果说羡慕,也只有王菲一个。”
记者问:“为什么?”
郑秀文说:“我们只是艺人,而王菲是生活艺术家。她爱自己爱得深沉,活出了我们渴望却永远达不到的样子。”
这世界活得最幸福的人,
都是做到了“把自己当成自己”的人。
陆
把自己当成别人,方得“无我”。
把别人当成自己,方得“慈悲”。
把别人当成别人,方得“智慧”。
把自己当成自己,方得“自在”。
那些把人生过得通透幸福的人,
大都是因为做好了这四件事。
一个人活没活明白,就看四件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