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你已经被合法的高利贷包围了(花呗、借呗。微粒贷)

你已经被合法的高利贷包围了(花呗、借呗。微粒贷)

作者: 戬谷stone | 来源:发表于2020-03-31 11:24 被阅读0次

    你已经被合法的高利贷包围了,千万小心,别陷进去。

    合法高利贷

    今天我讲的是合法的高利贷,但是一般人所说的非法的高利贷,它本身其实并不违法。

    因为其利率过高,所以不受法律保护,就是法律不帮助债权人把钱收回来,但要是一个愿意借一个愿意还的话,法律也不会多管闲事。

    所以我今天在这里说的合法的高利贷,是个简称,指的是利率水平逼近,但还位于法律保护边缘之内的高息贷款。我所说的合法,是指欠这种钱你是得还的。你不还的话,法律是要追究你的。它们是合法地出现在你身边,静悄悄地将你包围,帮助你提前实现消费升级梦想的温柔陷阱。

    我们每个人都已经被它包围。表面上,银行给你发信息通知你获得了快捷贷款额度,电商卖货说给你打白条,电信公司给你办业务顺手让你签个单子,等等等等。你以为你在过日子,你以为对方在跟你做各种生意,实际不然,火眼金睛定睛一看,表面上他们在做生意,实际上生意是个向你放贷的载体,都想从你这里拿走高息。

    看到朋友发了条微信朋友圈,是微众银行的微粒贷。微众银行,腾讯旗下。打开链接,显示系统正在载入,一阵阵圈圈转动,好似后台正在启动高深算法,测定我的信用资格,转完后,现出斗大的字,告诉我直接能借54000块,非常智能,看不见的后台几秒钟给我定了性定了量,很有用户体验。

    它们有很多名字:白条、现金贷、消费贷、微粒贷、花呗,等等等等。我把它们列在一起当作一类东西不作区分,可能涉及到的有些人是不服的。他可能觉得自己比其他人更正规,不过在我看来,从一个被它们包围的人看来,它们可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钓愚

    合法高利贷,它是合法了,你可不要借,合法两个字是保护了它,不是保护你。你可能会问,一方愿意贷,一方愿意借,契约自由,有何不可?银行正规贷款利率是低,但我借不到啊。

    确实一般人是借不到正规的银行贷款,但借不到便宜的贷款,并不意味着你就要往陷阱里跳。

    我借用一句巴菲特的话。巴菲特说,千万不要欠信用卡债。巴菲特说的其他话你也许可以打点折扣来听,但是这句话你得100%地听。

    包围中国人的合法高利贷主要叫现金贷之类,包围美国人的合法高利贷叫作信用卡。巴菲特当上传说中的股神,靠的是20%上下的长期复合收益率。但是,所有银行在信用卡业务上都是股神,收割的就是欠下信用卡债的韭菜们。

    看看国内银行发的信用卡,在利息问题上都差不多,我举某家国内大行的信用卡贷款条件来算一算:如果20天免息还款期结束时,你未能足额还款,则利息每天万分之五,按月计复利。我翻译一下,每天万分之五,则一个月30天就是万分之一百五十,按月计复利的意思就是每个月利滚利一次,用复利公式套算下来,年化利率是19.95%。

    巴菲特要当股神得连续50年996才行, 银行躺着就把巴菲特给当了。

    以美国为例,信用卡业务已经有了几十年历史,同样也被批评了几十年。迈克·刘易斯(Michael Lewis)是写华尔街最专业的作家,就是写《大空头》的那位。他在2019年开播的播客“反对规则(Against the Rules)”里说,信用卡业务直到1970年代才通过游说立法,从此摆脱高利贷法的约束,简而言之,一直是高利贷,原来不太合法,后来在银行业的游说下合法化了。

    信用卡业务一直是行为金融学家研究商家钓愚手法的重点领域,钓鱼的钓,愚蠢的愚。这个词出自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行为金融学大师罗伯特·希勒近年的同名新书,英文词是phishing,用当代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话说就是割韭菜。有些行业全行业都是靠割韭菜为生,它们就是钓愚行业。

    信用卡跟今天包围你我的各种现金贷、消费贷之间有什么关系?

    信用卡相当于前互联网时代的消费贷+现金贷,而且还有点自缚手脚,还强调信用等级,发卡审核蛮麻烦,有一定门槛。今天的钓愚行业则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重心下移,审核秒过,利率更高。这些表面上叫作现金贷、消费贷的林林总总的产品,你不用看它们的名字,都是一种东西,高息短期消费贷款。

    给你一个忠告,只要听到消费贷款这四个字,你就要赶紧逃跑。

    因为形形色色各种高息短期消费贷款,其实是大数据新瓶装合法高利贷的旧酒,有的真有一点,大多数假装有大数据加持,于是连信用卡的审核发卡程序都省掉了,然后给极限营销打法嫁接上移动互联网的翅膀,在极短时间内迸发极强的爆发力,迅猛增长。

    更重要的是,过往这类业务处于边缘地带,往往是非正规机构小打小闹,现在则已突进金融的中心地带:每年50%的增长,使它忽然成为总规模以十万亿元计的高增长金融业务。越来越多的主流金融机构把它当作重要的增长点,与互联网公司巨头合谋,利用人性弱点和大脑算力不足,放出形形色色的合法高利贷,区别在于谁彪悍而谁更加彪悍。

    救急不救穷

    这现象本不应该让它发生。

    澄清一下,我不是说所有的高息贷款都有问题。高息短期借贷本身有点合理逻辑。总有那么一些人在某些时候急用钱来周转,他们愿意为资金付出较高的价格,而提供资金的一方获得较高的风险对价。

    但这里的关键词是救急,救急可以,高息短期消费贷款是另一种“动物”。付高息救急周转可以,用来消费则是找死。高息借钱来支持消费这件事不可持续,最终总有人为不可持续付出代价,这个人就是你自己。

    只能救急不能救穷。救急是一次性的,难关过去就过去了,消费则是可重复行为。如果你无力达到某个消费水平,那你本来就不应该在这个水平上消费。高息借钱强行提升消费水平,会使你掉入债务陷阱。

    所谓债务陷阱,就是刚开始你的收入就不够用来还债,然后渐渐地收入连还利息都不够,那时你就根本爬不出去了。

    很简单,平均而言,人们的收入不可能保持20%的年化增长率。假设你能做到,那就相当于每4年左右翻一番,每过十年左右你的收入是十年前的6倍。人生的职业生涯按40年算的话,你40年后的收入是40年前的大约1500倍。个别大神能做到,绝大多数人做不到。我祝愿你做得到,但你不要指望自己肯定能做到。

    其实,在某些场景下用贷款来支撑提前消费,也不是不可以。如果未来你的收入流能支持还本付息,提前享受高质量生活,人皆有此心,要不然怎么家家都借房贷呢?但都叫贷款,房贷跟高息短期消费贷款可完全不是一回事。

    关键在于利率水平。

    房贷利率相当低,大多数时候有优惠利率。此外,房价升值在长期中大体上能战胜通胀,房子还有居住价值,免去了你的租金开支。总的来说,在大多数国家,大多数时候,房子大概率能自己帮你还掉贷款。相比之下,你按20%的年化利率刷消费贷买部苹果手机,保守估计欠款三年后翻倍,而手机那时还有多少残值?

    本讲小结

    放贷者逐利,在灰色地带用高息短期消费贷来钓愚,本来在所难免,但它今天居然成为中国金融业增长最快的主要业务之一是成问题的。

    往大里说,高息短期消费贷猛增不能当作成绩,要当作重大隐患。一个人寅吃卯粮欠得越来越多还不起钱,是一个人的悲剧;一代人寅吃卯粮欠得越来越多还不起钱,到了一定程度,可能引发全社会的灾难。

    往小里说,就是你自己,警惕掉入债务陷阱要从管住自己的手开始。如果连正规银行信用卡的本质都是合法高利贷,相信我,只要是你个人借钱来消费,不管是从银行借,从非银行金融机构借,还是从互联网公司借,只要你能借到手,全是合法高利贷。

    总之,消费不起你就别消费,绝不要借钱消费。成功者大多延迟满足,推迟消费以便投资未来,而那些总想超前满足的人早被钓愚者规划进了loser的轨道。

    管住自己的手。

    警告就说这些,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我推荐你去看《钓愚: 操纵与欺骗的经济学》(Phishing, by Robert Shiller)这本书。

    思考题

    这一讲,我想听你在留言区分享一下,你用消费贷买过什么,算算你实际付出的利率水平有多高。

    你也可以把这一讲分享给花钱管不住手的朋友,特别是那些还不知道债务陷阱在前面等着他的年轻朋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已经被合法的高利贷包围了(花呗、借呗。微粒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hqw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