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老来观文字,可以知起因):图片来源《祖先》
接着昨晚的“游牧民族为什么这么厉害?两千年来一直是东西方的心头大患?”问题探讨,首先在此感谢魔老师的倾囊相授作答。
早上八点多徐导再发一问:西方为什么民族那么杂,我们汉族为什么一家独大?“
这个问题较宽泛,涉及到人类进化、政治史、文化学知识,趁周末,就随便聊聊这个话题吧。
01.先从人种迁徙进化讲起
约250万—1.2万年前,地球进入到第四纪更新世,地球的冰期和间冰期波动频繁更替,导致了气候的变化,人族动物的“内部分裂”演化出一个又一个的物种,人类开始走出非洲,走向世界的各个角落。
从分子人类学的研究中,即便是受精卵一代一代基因的重组,但是从父亲遗传的Y染色体是不会遗失,一代一代传下去,因此人类学家通过分析Y染色体的若干突变节点,推测人种的父系祖先是谁。
所以从某些意义上讲,这才是真正的“天下一家亲,几百万年前一个爹妈“。
经过几十万年甚至是上百万年的人类迁徙,到达世界上的不同地区,那个时候没有民族一说,更别提国家,单单地说是“人种”。
人类一路跑一路融合,族灭或者同居,逐渐从演变出了“同”和“异”的概念,单从肤色的角度来说,为了适应新环境,生长在非洲的原著就是比现在的欧洲国家人种黑。这是最开始的一种表面差异。
正如群内所长提到的“民族”只不过是有认同感的一个群体,这就是最早时期的认同感基础。
在全世界各个地方“跑路”的原始人种,有的进入到今天的阿拉伯、希伯来、埃及地区,不断你攻我打,融合成了今天的“闪米特人族群";
有的则是随着东非的海岸线走,穿过印度洋,进入到东南亚地区,这批人群则是今天的“澳大利亚人种(棕色人种)”;
那么从非洲达亚洲的唯一通道则是今天的“巴勒斯坦地区”,部分人群穿过这个地区,终于进入到亚洲腹地,遇到之前从东南亚地区进入到亚洲腹地的族群,又开始你杀我我杀你的融合进化,过程持续了2万年,终于形成了我们今天的黄种人。
图片来源《祖先》02.民族的起源
在人类人种的迁徙过程当中,一开始就自成一个群体,不管是生活习惯还是交流方式都是相同的,这应该是所谓的“民族”最早的模型。
回过头来看人种进入到亚洲腹地,今天的中国地区,最开始就是不同于今天的“汉”一家独大的格局。在中原的板块儿里,有南方的百越民族、西北的羌族、黄河地带的华夏族、山东沿海的东夷族,其实都不是一个共同的族群。
当文明之火开始燃烧起来时,人类的交流从一开始比手势到“哇啦哇啦,叽里咕噜”的声音传播交流,开始有了语言文字的出现,这就意味着文明的降临。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的版图上出现过无数的文明进化:
如仰韶文化(羌人民族)、大溪文化(羌人和三苗碰撞)、河姆渡文化(百越民族)等等。
这种文化模式的出现,要么各成一家,要么互相碰撞出火花,凝集成新文化,原始的几大民族开始融合又分裂,分裂再重组,最终形成了中华地域上,我们今天看到的56个民族,56枝花。
聊聊民族问题,再说"格局"二字03.民族的形成。
从东方的人种迁徙进化、文化的出现融合进化来看,西方世界的形态也是如此。唯一不同的是环境带来的差异,量变引起的质变。
也就是说,欧洲国家纬度高,天气寒冷,人种变成了白皮肤高鼻梁的外观,亚洲人则是南方百越族群长得黄黑黄河塌鼻梁,北方羌人(后来说的匈奴人)长得和欧洲人差不多的原因。
在国家没有出现之前,民族(这里说的大规格的西羌、华夏等)之间的结合更像是一个酋长制或者联邦体。
联邦体之间也会为了争夺生存资源发生战争和联盟,拿我们今天所谓的汉族原始民族“华夏族”来说,东羌的部落首领炎帝去攻打三苗的部落首领蚩尤,打不赢怎么办?
找搭档啊,这个黄金搭档就是这个以“龙文化”为图腾的东夷部落首领“黄帝”,东夷本身就是依附于西羌的,两两结合成了“炎黄联盟体”,终于打败了蚩尤,这就是传说中的涿鹿之战。
这种文化被后来的儒家学生不断的粉饰,包装成了最正统的民族,其实到底谁打赢了谁,谁更不要脸,没有史料记载。也只能从考古的角度,或者《竹书纪年》里瞎捉摸。
然而这时的西方国家也跟咋们是一样一样的,一个套路的玩儿法。都是要等到真正的史料记载,文字成型后才能判断民族的迁徙发展过程。
这种联盟体之间的相互攻讦,比的就是势力的大小,拳头大的当然就做老大。中国最初的老大是谁呢?当然是“黄帝”啊,干掉了其他的部落首领之后,这位子一边传一边旁落,逐渐演变成了国家的概念。
不管是史前史的推测还是秦统一之前的春秋战国格局,什么人种、种族、还是文化赋予的民族一说,都随着秦一统天下后通通归到了“华夏族”这一个大民族之中。
而其后的汉族、苗族、傣族等56个民族都是在此基础上分离出的文化标签,类似于宗教信仰国家赋予人群的“基督徒、佛教徒”文化概念。
04.为什么说汉族一家独大,西方民族分崩离析?
回到徐导的那个问题,汉族的所谓的一家独大也是因为意识形态的贯彻普及,造成的一个观念形态。这里涉及到中西方的政治格局问题。
我们换一种思维方式来看,假如把如今的中国地域板块按照省份来分割成国家,其模式和西方如今的政治格局也就是大同小异了。
我们今天看西方国家的政治地缘格局被分割得破破烂烂,而中国始终没有分裂开,这里不得不重新把功劳归功于秦始皇嬴政。
在秦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不管是春秋五霸也好,还是战国七雄也好,所有的以“国家”命名的联盟体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是后人赋予的“国”文化,人家那时就叫“燕赵秦楚齐”等等。
等到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书同文,车同轨,设立郡县制之后,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正式地形成。(所以我喜欢嬴政就是这个原因)
在中央集权这种政体下的国家发展,不管是文化的发展,还是民族之间的差异和包容,他们形成一个强大的认同感——
我们都是大秦(后来转变成大汉、大唐、大宋等)的子民,华夏民族的人民生在家姓天下的国度里,他们知道自己有一个统一的领导——皇帝。
这就是最大的认同感,反过来说为什么会形成“民族”这一概念呢?
就和所长讲的一样,这些群体有相同的风俗习惯,或者相同的穿衣风格,相同的语言文化,就能自成一体,形成一个所谓的“民族”,但是它不能称之为小国家,顶多算是小型生态圈。
所以在秦统一天下后,中央集权的模式在中国这块领地上就规避了类似于西方的分崩离析状态。
后来的两千多年里,即便是统一——分裂——再到统一,不断以200年左右的区间进行循环,它都不会再像西方那样分成若干小国。这也就是每朝开国皇帝最大的功绩——统一政治格局。
再说西方国家为什么不能像中国这样有强大的统一格局,在西方的政治发展史上,和中国走的是两种不同的政体,西方走的是民主共和制,它们从来都没有过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政体。
不管是古罗马政权还是后来的奥斯曼帝国,其政体都是属于分裂状态(杠精可能会说古罗马也是强大的中央集权制,我想说戴克里先搞得“四帝共治”又是什么结局,这里不做探讨)。
在宗教形态之前,西方国家的政体从来不是皇帝一个人说了算,这就和中国政权“皇帝一个人说了算”模式不同,简单点说东方是“一元政治”格局,西方是“二元政治”格局。
戴克里先在古罗马的统治时期后期,随着戴克里先改革开创”四帝共治“后,再到后面”元老院“的设立,就是政权分化的趋势。
所以,当权力不能高度集中时,国家就谈不上真正的统一,分裂常常从内部开始。
随着罗马帝国崩溃之后,再难像东方国家走向统一就是这个原因。关于这点,又一个作者答得很好:
罗马的衰落就像是踩到了病毒的内部炸裂,中国的短暂分裂就如同玩家控制下的细胞分裂。
除了政体的因素,西方国家的宗教意识形态的出现,二元政权更是显得意外的刺眼,国王和教皇之间的争权夺利发生,以欧洲中世纪的黑暗为例子,这就是政权争斗的外显。
有人说中国也有宗教,为什么没有出现这种局面,是因为中国的宗教本身就是皇帝借助来维护政权的一种工具,从未凌驾于皇权之上,而西方的宗教则是要么凌驾国王之上,要么与之争夺权力。
05.话外
回过头来看看中西的地缘版图,再回味一下人类的发展和民族的发展。
人的主观意识很容易把我们带到一个误区,就是说因为我们处在统一的环境下,认为我们汉族一家独大,这不仅是一种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在推导着我们这样去思考。
当跳出这个意识形态为指引时,我们再看到的民族格局,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所谓的民族区分了。
从人类走出非洲的那一天开始,这一段旅程让我们越来越远,从同一个祖先到族群人种的划分,再到国家民族的划分,都是文明发展在惺惺作祟。对于此的看待,更应该持包容之心。
恰好昨晚刚开始看德国民族学家李峻石的《何故为敌:族群与宗教冲突论纲》,讲人类的民族和宗教两种意识形态:
是建立在“认同”的基础之上,民族认同和宗教认同都不是绝对的,而是人类在不同场景下生活的一种策略和方式。认同的目标是适应环境,更好地保护和争取自己的利益。
不胜认同,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民族”和“宗教”文化赋予的概念,民族是因为有相同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化,大家互相之间的认同下形成的小型生态区。宗教则是有共同信仰,有一个共同的上帝、共同的圣经认同归属,形成的群体生态圈。
《最后的晚餐》比较贴近生活的类似于今天的“微信群”,当一群人有着共同的目的,共同利益或者互相间的观念认同时,就建立了各式各样的“工作沟通群”,”文史交流群“,”微商发展群“等等。
如果当某天这种认同感、利益关系开始消亡,随着而来的便是”僵尸粉“、”死群“的出现,最终解散。
大到民族宗教,小到微信群体,这种文化现象有共同的背景:认同。
唯一不同的是民族和宗教的形成是长时间累积下来的文化,很难撼动;而QQ群,微信群则是在认同的基础上不断转移的,快速转替的形态。
所以,不断有人给我讲“格局”二字,到底什么是“格局”?
我私认为放在民族这个话题上来说:
你有你的通天塔,我有我的万里长城,你有你的耶路撒冷伊斯兰文化,我有我的山东孔庙儒家思想,用不着说谁的好谁的不好,文化包容方才是格局体现。
——写于2018.10.1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