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第三届行知教育两岸论坛暨首期行知教育实验主持人研修班(第一天—8.15)
一 聆听分享
走在行知路上 走在行知路上 走在行知路上由各位领导嘉宾做了精心准备的致辞后,随着《行知教育实验手册》的发布,在杨瑞清校长的主持下,2019第三届行知教育两岸论坛暨首次行知教育实验主持人研修班正式开幕。
走在行知路上首先,由陶行知先生的曾孙、上海市行知教育促进会理事长陶侃先生做了题为《教育者的领导力提升——行知教育实验主持人的领导力提升》的主旨演讲。
走在行知路上 走在行知路上在演讲中,陶侃先生所提及的教育者的领导力是包括教育局局长、学校校长以及学校教师三方面的领导力的。他分别从以下五个维度延展说明了关于领导力的具体内容:(1)注重实践锻炼,熔炉历练;(2)注重哲学思想,认知升维;(3)注重人性思考,驾驭人性;(4)注重灰度思想,张弛有度;(5)注重知行合一,以身作则。
其中认知升维是领导力的核心。陶侃先生又以柯达和腾讯的具体案例来对照说明了相关主题的内容。第一个是关于柯达。柯达的出发点是:我不做,人家也不会做。因此,柯达输在了“成功经验、优质资产、眼前市场、既得利益”这四点上。而腾讯的出发点是:我不做,人家也会做。因此,腾讯赢在了“紧迫感、自我颠覆、内部竞争、创新文化”这四点上。主动的谋求自我改变,获得的将会是重生,而被动地等待被人改变,面对的将会是淘汰。总之,领导力就是持续不断的自我更新力。结束了对领导力的自我感悟的分享之后,陶侃先生总结出了关于当代教育者的领导力包括的主要内容:人格魅力,前瞻力,平衡组织力,创新力,决策决断力,风险担当力。
其次,是国家一级作家王一梅老师的分享。
走在行知路上 走在行知路上王老师是《一片小树林》的作者,她在分享中提及了自己创作儿童文学的灵感源泉、以及自身的创作态度和创作经验。王一梅老师引用陶行知先生的观点:生活即教育,生活是写作的土壤。另外,创作儿童文学作品需要有爱满天下的情怀,“生活”和“爱”这两个词结合在一起,便是“爱生活”。在儿童文学的创作过程当中,还有另外一个值得注重的方面,就是审美。在生活的土壤里,以爱的情怀,写出充满美的作品。王老师以儿童的视角,将自己在生活中的所感所悟,写成了深受儿童喜爱的作品。
接着,由北京大学教育哲学博士、四川大学历史硕士赖和平先生做了题为《创造性改善人类命运共同体之中华文教方案》的演讲。
走在行知路上赖先生以南怀瑾先生的教育理念与实践为基础,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对照进行,从前辈那里寻根、汲取,再结合自身经历和选择历程,宏观深刻地剖析了南怀瑾先生“东西精华”教育理念在中华人文教育思想脉络中的变迁及位置,为我们带来了有关文化寻根的精神盛宴。
下午,在分论坛上由来自台湾的八位校长分享了他们学校各自的课程创设。课程分别涉及了学生的文史教育、艺术教育、生活教育、创新教育、安全教育、体育教育、品格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走在行知路上 走在行知路上 走在行知路上 走在行知路上二 自我思考
走在行知路上 走在行知路上首先,在每个人的分享中,我们看到了共同的认知与理念:以人为本。因为有着这样的认知与理念,因此不同课程创设的过程也就是儿童本位的体现与生根过程。学校里一切不为人(儿童)的发展考虑的举措终究是不长远的,缺乏一定根基的。
其次,无论是行知教育集团的各所学校,还是台湾的几所学校,在一定程度上都有各自的主题与特色,这种特色不是为了吸引眼球的标新立异,而是根据实际情况的一种因地制宜,特别注重课程创设的在地性。每一所学校就如同每一个人,在做好常规发展的同时,能创设出适合自己的课程,培育出师生共有的情感,才是真正值得师生热爱的地方,而不是一心想着逃离的处所。
接着,在晚餐过后的分享与交流中,我们看到了杜守正老师的大男孩情怀和心底无私天地宽的率真。如果教师是幸福的,那么他所带领的孩子也是会感受到那种幸福的。如此,教育不仅仅只是传递知识,它有着比传递知识更宏大的使命与微小的关注。
最后,在行知教育实验主持人的分组互动交流中,聆听了好几位老师的提问与交流,觉得我们面对的现实当中是有着不合理的地方,或者不尽如人意的存在,可是需要我们做的,不是去一味地抱怨现实,而是试图从改变自己开始,就如杜守正老师的分享当中所提到的:立大志,做小事。当你无法改变别人时,至少,可以去改变自己,你怎样,你周围的世界便会怎样。
走在行知路上 走在行知路上三 疑问·期待
第一,行知教育实验主持人需要做什么样的事情?
第二,教师个人成长途径有哪些?
第三,在地课程创设的切入点和意义是什么?实施的时间如何保证?
走在行知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