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中印局势,这几天势外交部、军报、国防部、人民日报几大官方渠道密集发声。其中8月4号凌晨,人民日报在第三版要闻里,发布了署名“钟声”的评论文章《揭露印军非法越界真相》最为引人注目,关注事态发展的网友一下沸腾了,熟悉的套路来了,翘首以盼的「钟声」出来发文了说明高层已经有了初步共识,「钟声」署名发文意味着中央已经开始表明态度了,开始释放信号,让国内民众做好心理准备。
很多不明就里的人,就会产生疑问,人民日报的「钟声」到底是何许人也?竟然有如此大的能量,能公开释放如此大的国家机密。为解释笔者为此特意收集资料,进行梳理后分享给各位:《人民日报》的“钟声”是何方神圣?
“钟声”是人民日报国际评论署名,并非某一个人名,而是一个笔名。取“钟声”这个笔名,是因为国际部记者和编辑针对一些重要的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希望发出中国自己的声音。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涉及中国的国际事务越来越多,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待也越来越多。作为中国的权威媒体,人民日报有义务对一些重要的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针对一些国际社会的不实指责进行反驳。
笔名可不是随便取的,2014年《青年参考》有篇文章《中国官方“写作组”署名有什么讲究》认真讨论了官方笔名的取法与意义。谈到官媒《人民日报》的评论文章署名归纳总结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为社论或评论员文章,一般由写作组集体或高级记者创作,涉及重要话题,直接表达官方和《人民日报》编辑部的立场,从不使用个人署名。
第二类为针对特殊事件的评论文章,一般基于中宣部的指导,由《人民日报》内部写作组创作并署集体笔名。
第三类为读者评论,不反映官方立场,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第四类为特殊情况,《人民日报》会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一般这类文章由更高层创作,例如1977年胡耀邦组成创作组以“岳评”为笔名发表的文章。
知乎大神李超字子躍为我们总结归纳了人民日报的一些常见又有特殊含义的署名(如下)。
常见笔名那问题又来了,《人民日报》评论文章署名为什么用喜欢用笔名以及笔名在今天存在还有意义么?
最为大众熟悉的笔名,条件反射应该是伴随我们成长的“以笔当枪”的大文豪「鲁迅」同志,而他真名是周树人却少为人知。《人民日报》写作组的喜欢用笔名制度既有历史传统,在当下存在也有重要意义。
首先,《人民日报》评论撰写有可能是团队完成,并非有一个人单独完成,越重要的文章越是凝结着集体的智慧,单独署名就不方便,而且在敏感问题上,评价不容易把控,怕出意外,署名就会担责的,笔名就从而完美化解。
其次,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基层官员和人民对以党政部门名义发表的宣传文章不感兴趣,写作组笔名的使用可以避免这类负面反应。
更重要的是,笔名可以隐晦的体现文章作者所代表的政治力量,因而可以保证在不直接公开内部分歧的情况下,表达各自的不同观点,并使基层官员通过识别这套隐晦的“政治密码”洞悉内部争论和意见。
按某人戏谑:「钟声」已经敲响,战争还会远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