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道你过去是否也是这样的小孩,成绩中上,老师都跟家长夸你聪明,又恨铁不成钢,说你要是能有全班第一名一半的努力,就能把第一名甩得远远的;要是把你的聪明劲儿放三成到学习上,谁谁谁根本追不上你。
不知道你过去是否是这样的小孩,很多同学羡慕你,说你睡得最早,起得最晚,上课画画看课外书写老师语录编小品,可你考得那么好。
不知道你过去是否是这样的小孩,在凤是凤脖子,在鸡是鸡脖子,成绩上不去也下不去,落后一点会没面子,再往上爬又没毅力,安于“这个小孩挺优秀的”这样虚无的名号,不愿意再多花一分力气,偶尔打个鸡血也不过是三分钟的激情。
我是这样的小孩。
很长一段时间,我不觉得自己骄傲自大,却始终在这样的问题上谦虚不下来。
我说我喜欢理科,但分科考试前病了一场,回头只能选文科才能进好班;
高考志愿的时候,我说不想沾政治,不想碰经济,对管理不感兴趣,学外语太浪费分数,法律跟我挨不着边儿,心理学国内学不好,文史读出来没工作,所以排除法选了新闻;
大学以后,我照例排在全班前几名但绝不拔头筹,我说成绩好让我有优越感,但是新闻是排除选出来的志愿所以我理所应当地可以吊儿郎当;
室友从小志当记者,加入三大校媒之一,大家都知道她能力强,我心里羡慕,夸她厉害却表现得无所谓的样子——我说我喜欢的是别的东西,新闻的东东西西把考试考好给自己有个交代就行;
直到大二暑假去报业实习,室友每天自己找专题去采访,我跟着老师无所事事,才发现自己真的是什么也不会。
我说喜欢画画,可大学两年以来画的画还不如高中一周画得多;我说喜欢看书,可大学以后一学期看的书还没有高中一周看得多;我说喜欢数理,买了书直到现在也是新新的。
高中的时候时间紧,正课自习都要干点儿自己喜欢的东西,计划着大学以后空闲时间多可以自学很多,直到大二的那个暑假,才惊觉自己有多辜负自己。
“你是个聪明的小孩”,这句话伴了我很多年,直到现在也是,曾经引以为豪,后来反省,这个思想其实害了自己,不是责怪别人,是责怪自己不够清醒。无论是不是再努力一点点就能把全班第一甩三条大街,事实是,我没有成为第一名,也没有把第一名甩过三条大街。
什么叫笑到最后才是笑得最好的,毕业到现在,我越来越明白。这个世界关注的,永远是你努力以后的结果,你“成功”以后别人才会回溯你努力的过程。小孩子不需要什么成就,聪明是个很高的夸奖,可长大了不一样了,你得对自己负责。
你用一成的力达到70%的成就,和别人用尽全力达到99%的成就,天平会倾向后者,而不是你。想知道的很多,想学习的很多,可总抱着一颗“我要是去学,怎么可能学不会”的思想,结果却是,我不仅不是在原地踏步,而是在往后退,毕竟,我没学啊,怎么学得会?
聪明的小孩不是单单看智商,等我们长大,就更体现在情商上。懂得别人的夸奖听听就好,自己怎么活是自己的事,只有更努力一些,学习更多一些,才不会辜负自己的好奇心和积极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