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次听关于京都的消息,是在梁文道的《一千零一夜》的节目里。
那一期节目叫《古都 定义了一座城市的小说》。他在京都的街上,讲川端康成的小说《古都》。在节目中,梁文道结合小说,说京都是一个特别关注细节的城市,是一个具有日本美的城市。
跟随着节目的镜头,看到了极为干净的街道、各具特色的小屋,还有香火旺盛的寺庙。每一处都有一种井然有序的安静之美,又透着一些怡然自得的气息。总之,是让人心动和向往的。
梁文道讲了一段《古都》的小细节来体现京都人的讲究。书中有写到一个卖花的姑娘,每次卖花到别人家,如果看到别人家的灶台上落了灰,她都会有些难过。有一次,她看到千虫子(书中女主角)家里的灶台上极为干净,心里就特别开心。她觉得这样才对得起这些花了。
我别没有看过川端康成的小说《古都》,但在梁文道的讲述中,仿佛也能感受到发生在这个美丽城市的故事,他们身上刻有京都的种种印记。同样,我也没去过京都,在节目的镜头中,看到缓缓而过的酒屋、看到不起眼的小书店、或是干净的石板路,心中某种点,也会被牵引。
实际上,这些情绪,并非简单地由一个节目触发。在很早之前,我认识的一些爱走世界的朋友,都会郑重地跟我说,如果要去日本旅行,那就一定要去京都。她们推荐的理由各异,京都在她们的心中各有模样。
她们相同的描述是:京都,有一种恰到好处的极致之美。
看到这本《京都 设计之旅》时,我就突然明白了,为什么京都无法用某一种描述所涵盖,更无法说清楚什么京都是什么。它似乎是一切美的结合体,但这些美又是从何而来呢?
《京都 设计之旅》一书,有很好的答案。
这本书,以设计的眼光,来重新带我们领略京都这个不可思议的城市。书中所有内容由专业的编辑团队花费数月完成。他们亲自在当地住宿、吃饭、购物,只写让自己感动的物品,记录最想说的话。不是简单的旅行指南,他们深处到京都的小店之中,从吃穿住行真正地参与其中,用采访、记录、体验的方式,写下关于京都的美食、民艺、匠人、名园、老铺、街路、祭典、风俗人情等记忆。
在书在开头,就介绍了京都一年十二个月分别可观赏的东西。这对于我这样一个特别渴望去看看,却又不知道如何开始的人来说,真的太有用了。
比如说二月的“节分鬼节”,十月份的伊根美食节,还有十二月的隆冬淘书之旅……可以说,这里的一年四季,月月都有不同的精彩。
最喜欢这本书的一部分,是京都D标总览。这一栏目里,共介绍了23个地点,分别分为景观、美良、选品、咖啡、旅店、人物来一一呈现。
以下二个让我印象深刻:
【有次商店】公认的顶级菜刀和厨房用具专卖店。
编者在写这家商店的标题是:请珍惜每件物品的生命。
编者的同事的父母在30多年前结婚时,在有次商店买过一个水壶,现在已有些凹陷。30年后,再拿去修理,竟然重新修复如新。另外,如果客人购买菜刀时,还会免费帮忙刻字,还教你磨刀的方法。并且会跟刀说:要好好帮主人切菜哟,累了就回来(修理)哦,你要服务得久一点哦。
这一段讲述听起来,真的是可爱极了。非常简单的一个消费行为,在这样的对话和精心的对待当中,让物品也变得有了丰富的生命力,和一种有家的归属感。
【京之宿 石头原】家居用品为店主手工制作
这里最吸引人的地方,应该是著名导演黑泽明住过的旅店。
但是店家也并没有因此大肆张扬,对待每一位来宾都是周到的款待。似迷宫一样的院落内,布置的极为有特色,能过光影的变化欣赏不同的景观,感受时间的流逝。
在书的后半部分,不同编辑们的随笔,也记录着京都给他们的印象。坂本大三郎认为的“风流”,相马希辉的京都定食等等。包括书中也详细的列举一些去京都的必选项,一定要去的三条街,骑上自行车,从丸太町大街穿行到寺町大街。
在这些真诚地客观地描写中,让我这个从没到过京都之人,也感受到了这个魅力城市的特别之处。也在考虑京都精神到底是什么?又是什么样的力量可以让一个城市这么美,这些美,不是表面的风景、好看的外表,而是一种极具感染力的感动和向往。是让人想深处其中,成为其中的一份子。
读完这本书,我得到的一个小小的答案是:这些极致的美,是因为这里的人。他们对于美的潜心创造,对于物的珍视和呵护,他们让人和物发生情感,相互陪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