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且聊文学的再创作

且聊文学的再创作

作者: 老糯米 | 来源:发表于2017-06-11 23:47 被阅读0次

    前段时间读三毛,被她达观的自由深深吸引,也为她的命运感到惋惜,但那些都是她的生活,唯有关于文学的一句话让我真正产生共鸣,她说:“文学的本身,对每一个读者,在看的时候,已成了每一个人再创作出来的东西”。在她这里,我们每个普普通通的读书人似乎也离文学二字不那么远了,它似乎成了我们实实在在握在手里的黏土,作者只设定好了黏土的质地与形状,而如何将其烤制成形则取决于我们。三毛的这种想法就如她的人一般善良、温顺,而“阅读是再创作”其实在古今中外的文坛中一呼百应,比如“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表达了类似的意思。

    假使这种观点代表的是一种真理,我们不去对再创作的质量进行预判,也不对原作下意义和所指方面的定论,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认为原作永远都不可能被真正地理解呢?

    由此联想到的是早些日子自杀的林奕含。在一段采访中,她说自己深受文学之苦:文字中痴情的顾城竟是最后挥斧杀妻的凶手;文字中专情的胡兰成事实上却一再背叛所爱;文字中满是好丈夫形象的奈波尔同时也时常虐打自己的妻子......林奕含觉得自己被文学欺骗,她忍不住问道:“难道文学是巧言令色的吗?或者说难道文学从来就是巧言令色的。”然而事实上,林奕含总是过于相信语言的力量,甚至超过区相信一个人本身,她认为能写出美丽文字的人必定拥有美丽灵魂,实则不是这样。除了纪实性文学之外,文字只能折射人的内心,但不是完全地像镜子一样反射出真实的样子。也许就像弗洛伊德阐释的梦境一样,有些人可能会在文学中描写他们最讨厌的生活,也有人会写出他们最喜欢而不得的样子。所以,文学并没有欺骗林奕含,而是她自己在“再创作”的过程中给了自己太多的暗示,把这些作者“捏”成完美的人偶,以至于在得知真相时接受无能,陷入无尽的痛苦。当然,林奕含的悲剧与她年幼时受过的创伤关系巨大,正是这些创伤,让林幻想了一个过分美好的世外桃源般的文学世界,当最终看到这个世界像她自己生活的世界一样充满疮痍,才选择了毁灭自己。(当然了,这也是我自己的臆想和再创作。)

    再推人及己,想到前些日子答辩时听到的一个观点:译者在翻译时应该完全遵循直译的方法,无视中外语言之间的差异,字句对照,这样才能保证作品被原汁原味呈现出来,至于读者能不能看得懂,那是读者的问题。听罢这个观点的当时,我就持异议,而今越想越觉得这是谬误。按照“阅读即是创作”的观点,翻译的过程则相当于三次创作:译者的读是一次,而读者的读又是第三次,没有译者能做到百分之百表达原作者的意思,如果我们再不去考虑读者的阅读体验,不对读者加以辅助,首先就失去了翻译的意义(开语言学校就行了,让读者们都去学语言然后自己读原版书籍),其次,做出这样不负责任的翻译的译者岂不是罪孽深重?

    摄于加德满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且聊文学的再创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ipk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