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常激进的老师那选来最不激进还能符合他要求的题目。
《电影概论》结课作业电影与性别
——从迪士尼公主系列电影看性别文化的发展
性别文化在人类社会中由来已久,现在我们通常认为这一社会现象的起因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到了原始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父系社会,家庭分工开始演变成经济学意义上的大分工。”因为生理特征的不同,男女在社会中的功能开始分化。体力更强的男性开始主导主要的食物来源——狩猎,而具有生育和哺乳能力的女性则承担了人口生育的工作。这种由性别决定的不同分工活动由此代代传递。
但是当原始社会不断发展,当人类开始运用智慧,不必完全靠追逐和战斗来维持正常生活,当人类开始拥有到文化、艺术、科学时,一方面,构成原始性别分工的因素正在新的人类社会中不断淡去,另一方面,人类开始用不同于过去的非实用因素来继续这种传递。关于带有歧视性的性别差异被写入宗教教义和法律,也更深地刻入了社会的主流思想之中。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定义性别分工的原始因素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远,世界各地的文明社会中都开始出现了一些不同于此类主流思想的观点。十九世纪争取妇女选举权的运动逐渐兴起,而女权主义的诞生还要早在这之前。步入二十世纪之后,在女权主义兴盛的国家中,妇女终于在选举权上和男人实现了平等,但这距离社会普遍接受“男女平等”的理论还相差甚远,即使到了今天,也未能完全实现。
在此需要点明:在对迪士尼公主系列电影和性别文化的相关讨论中,很多人喜欢以早期电影中男主角的出现频率作为讨论主题,但这仅仅是因为初期动画技术的不成熟导致的(当时的动画师们很难画出令人满意的美男子的动作)。在系列电影中,《白雪公主》(1937)《灰姑娘》(1950)《睡美人》(1959)从性别文化角度来看大致相同,虽都以女性作为主角,但也都属于古老的英雄救美式的爱情故事。她们都温柔、美丽、善良,但毫无特色,并不立体。
进入二十世纪后期,被称为“女权主义第二浪潮”的妇女运动开始出现。战争对于女权主义发展的推动性不可忽视。在战争年代,年富力强的男性大多应征入伍,留在后方的女性不得不开始从事那些过去被认为“只有男人才能胜任”的工作,并且事实证明她们可以完成得很好。这些事实造成的影响超越了过去女权主义表达平台——言语和文字的范围。
第一个开始有所改变的是1989年诞生的《小美人鱼》,女主角的主动性大大提升,甚至有人笑言:“如果华特·迪士尼仍然在世,绝不会允许这样一位离家出走的公主出现。”在《小美人鱼》中,公主一反常态,美救英雄,甚至开始反抗父亲的权威,不仅私下进行违禁活动,还离家出走。她也不同于之前的三位公主,性格更鲜明,不再以爱情为唯一目的,开始追求新奇的生活和自由。而在1991年诞生的《美女与野兽》可谓女主角的改革,她是迪士尼公主系列里第一位不是公主的女主角,比周围的男性都要知识渊博、才华横溢。也是她主动承担起了“拯救王子”这一艰难的任务,而且完美完成。
1995年的《风中奇缘》,作为特殊时代背景的电影,其故事背景受到讨论更多。比较来说,男女主角的重要性前所未有地淡化,他们不再像之前的故事一样拥有撰写人赐予的自由,而是受到了时代背景的限制。但从这时开始,迪士尼脱去了顺应时代的女权主义性“刻意感”,性别差异被无声无息地淡化了,性别不是讨论的主题,男女主角完全作为平等的人交流。
1998年的《花木兰》是公主系列在二十世纪的最后一部电影,它作为既没有公主也没有王子,女主角甚至女扮男装作出不可小觑的成绩的故事而颇受性别文化讨论的偏爱。比起之前的故事,《花木兰》中,爱情的产生十分低调,爱情并不是这部公主电影的主题,对女主角的坚韧以及亲情的刻画,在电影中占据的地位比爱情更重要。
2009年的《公主与青蛙》是公主系列首位黑人主角,女主角这次不是公主,也不是高门大户的千金,而是一个生活拮据为梦想辛苦奔波的普通服务员。作为“公主系列”,女主角的人物形象一部比一部独立,与初期对比就可发现。因为遇到王子,白雪公主结束了她住在森林木屋的生活;灰姑娘不必再做女仆的工作;睡美人不受女巫的威胁;小美人鱼可以生活在她向往的陆地上。但青蛙公主直到最后,用来买下店铺的依旧是自己打工挣来存在十几个铁罐中的零钱。
最大的改变出现在之后,包括《勇敢传说》及以后的三部电影中,“男女主角的爱情”这一延续七十多年的公主系列传统被打破了,善良、勇敢、坚强等美好品质仍然在传承,但爱情不再是改变女主角人生的转折,她们可以选择追求爱情,也可以追求其他的事物,她们作为独立的人存在。也正是主流女权主义追求的目标。
2017.12.1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