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育界知名人士曾说:学生的第一大杀手,就是沉迷网络。
网络有其积极的价值与意义,我们不必为了网络存在问题,就对网络谈虎色变。但重视网络问题,解决网络问题,给学生成长营造干净的网络空间应该是我们成人、企业、政府等共同努力要做的事。
沉迷网络的问题早已为大家所知,也是教育人和家长共同重点防范的点。但在网络中受欺凌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网络欺凌,是利用数字技术进行的欺凌行为,即通过社交媒体、即时通讯平台、游戏平台和手机等,以恐吓、激怒或羞辱他人为目的的重复行为。
这一现象在学生中时有发生,且对学生的危害性较大,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伤害,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成长。
造成网络欺凌的原因很多,但以下几种不得不防,只有家长和教育者知道孩子某种网络行为可能存在网络欺凌现象,才有可能更好地防范这个问题的出现甚至产生严重后果。
一、有追星行为,以“饭圈”唯我独尊的学生往往存在网络欺凌
学生有追星行为不可怕,可怕的是加入某个饭圈,在这个饭圈里对某个明星不得有任何的负面言论,甚至对饭圈外的其他饭圈谩骂攻击,形成粉丝群体的互撕。
孩子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中,一方面容易有对立情绪,更为重要的会影响自己的现实人格,这种在网络中欺凌和被欺凌中游走的学生,时间一长,会分不清现实与虚拟,甚至把虚拟世界中的一些负面东西带入现实生活,给自己生活与学习造成困扰。
中央网信办曾发文明确要求规范网络文娱生态。
“整治借机挑唆粉丝群体互撕谩骂、攻击对立等问题,严防“饭圈”问题向体育、电竞等其他领域外溢。
防止绯闻八卦、隐私爆料等信息占用公共平台资源。
严禁网站平台新设针对明星个人的榜单评选,不得变相诱导应援打榜。
严肃处置存在炒作劣迹行为史、刻意扮丑等问题的“网红”博主,查处炫耀服刑经历、美化服刑生活的所谓励志网红”。
二、常看炫富类、直播类视频的学生往往有被欺凌的行为
欺凌不仅仅是肢体上的、语言上的,还指精神上的,心理上的。
学生的心智不够成熟,往往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
过年期间短视频中“瀑布式压岁钱”“巨额红包”的视频,对学生隐性暗示过于明显,会让一些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出现对自己的出身与家庭不满意的情绪;
还有学生喜欢玩一些棋牌类小游戏、夺宝类游戏,包括看一些占卜算命的视频,这类内容往往有赌的成分,学生深陷其中时,很容易不相信自己的人生需要一步一步地走,而形成“一夜暴富”“生死由命”等念头,更为严重地会产生怀疑人生等抑郁现象。
……
当下,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成为学校甚至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而心理问题的形成很多人把罪因归因到学校的教育,认为学校只是关注学生的成绩,追求升学造成的。其实,每一所学校,在抓教学质量的同时,一定会有一定量的德育活动调节学生的身心。
其实,我们更应把目光投到学生所处的环境,也是大家很容易忽略掉的:网络。学生除了从学校获取知识外,他们的时间很大一部分就在网络上,网络对他们的成长影响有的时候已经超过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净化网络,为学生成长护航,确实不能再等。幸好国家已经开始行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