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心飞翔说不完的故事
眼界有多宽,境界就有多远

眼界有多宽,境界就有多远

作者: 林海寻音 | 来源:发表于2019-10-24 06:35 被阅读0次
    眼界有多宽,境界就有多远

    01

    有一个古代笑话:

    冬天,三个老汉一起蹲在墙角,一边晒太阳,一边大谈理想。

    拾粪的老汉说:“如果我当了皇帝,我就下令这条街东面的粪全部归我,谁去拾就派公差去抓他。”

    砍柴的老汉瞪了拾粪老汉一眼说:“你就知道拾粪,如果我当了皇帝,我就打一把金斧头,天天用金斧头去砍柴。”

    讨饭的老汉听完后哈哈大笑,眼泪都笑出来了,他说:“你们两个层次真低!都当皇帝了,还用得着干活吗?要是我当了皇帝,我就什么也不干,天天坐在火炉边吃烤红薯。”

    起点不一样,眼界自然不在同一高度。有一些你自以为是追求的极限,不过只是别人的垫脚石罢了。

    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未来的,正是他的眼界。

    清代的胡雪岩,被誉为“红顶商人”,他有一句至理名言:“做生意顶要紧的是眼光,你的眼看得到一省,就能做一省生意;看得到天下,就能做天下生意;看得到外国,就能做外国生意。”

    看一个人的身价,要看他的对手;看一个人的品格,要看他的好友;看一个人是不是人才,要看把他搁在什么位置;看一个人的人生是否“出彩”,不以成败论英雄,而是要看他的眼界。

    眼界有多宽,境界就有多远

    02

    当一个人身处隧道之中,他的视野就会被限制在隧道之内,眼睛里所能看到的空间只和隧道一样大,所以身处隧道之人常常误以为隧道外面的天地无非也就这么大,这就是心理学上的“隧道视野效应”。

    这个效应告诉我们,一个人常常容易被自己的环境所局限住,常常会因此而变得目光狭隘,没有办法看到更远更宽广的世界。

    其实,“隧道视野效应”就和坐井观天的故事一样,井底的青蛙每天所能看到的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所以它眼中的世界也只有井口那么大,可是如果它能够跳出这口井,就会发现外面的世界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大得多。

    《庄子·秋水》中也说过一个故事,大河因为接受百川的灌溉,一路奔流东去,它认为自己的视野最开阔,谁都比不上自己,可是到了北海,才发现大海无穷无极,看不到尽头,于是望洋兴叹。

    生活中我们常常也会犯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错误,总是觉得自己的想法是最好的,认为自己的做法是最出色的。殊不知自己可能被环境限制了视野,最终反而会贻笑大方。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无法取得成功,原因并不在于能力比别人差,不在于我们的专业能力不够强,而在于我们的眼界。一个人能够看到多远,往往就能走多远。我们如果目光狭隘、目光短浅,那么我们自然也就没有办法比别人走得更远,没有办法比别人做得更好。

    眼界有多宽,境界就有多远

    03

    古人说:“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意思就是说,如果一开始的期望是一流,最后达到的效果可能只是中流;如果一开始期望的只是中流,最后达到的效果只能是末流;如果期望只是末流,最后可能什么都得不到。

    在过去的20年里,我们中国企业,乃至有些国际公司,都在采用“跟进”策略,人家要做什么,就跟着做什么。在业界有人还提出“模仿式创新”的概念,鼓励那些企业在“跟进”的道路上继续攀爬。

    于是,在中国各行各业也出现了很多重复建设,什么好卖,大家就做什么,在“功能相近、品质相近、风格相近”的死胡同里短兵相接,直到把这个行业做死为止。

    前些年,在中国大地上风行一时的“山寨”产品,更是“跟进”策略的“巅峰之作”,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还伤害了平民百姓。

    跟进是什么?是一种“脑残”式的生存,更是一种践踏“尊严”的存在。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既“脑残”又“怯懦”的人能够受人尊敬,更不可能做成大事。

    井底之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空,自然而然无法体会到小鸟口渴的滋味。一个人,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有所见识;少见多怪者,常是烦恼的制造者。见得多,问题看得透,心结打得开,遇事善体谅,情绪能释放。

    眼界决定境界,境界决定成就,脚不能到达的地方,眼睛可以到达;眼睛不能到达的地方,精神可以到达,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上路。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眼界有多宽,境界就有多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iskv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