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位书友的文章“一天一本书,你能做到吗?”,他谈到了一位立志终身阅读的书友“一天一本书”的理念,自己也有些想法发散一下。
终身阅读是非常好的理念,但是非常难。小时候条件差,最大的享受就是走亲戚,不是为了吃什么,贪图的是亲戚家里的书,自家的几本书都看了多少遍了。在亲戚家不管是小说、杂志,还是语文教材,可以抱着看上一整天。现在条件倒是好了,家里满书柜的各类书籍,阅读的欲望却没了。有时候和老母亲聊天,她也会讲起我幼时喜欢读书的事情,我都觉得现在的自己不可思议,从什么时候开始蝇营狗苟的生活夺走了我最爱的阅读习惯?
我非常钦佩立志终身阅读的朋友,也很欣赏以“一天一本书”为日课的书友,但是一天读一本书,真得能做到吗?起初我是怀疑的,主要是阅读效率。且不讲工作、生活之余阅读时间能否保证,也不谈过程中停下来思考的耽搁,怎样的阅读效率才能完成这个任务呢?一目十行都是慢的。后来想法有所改变,开始相信有人能做到,前提是要看什么类型的书。工具、思维方法、观点类的书籍,在拥有相关领域知识的基础上陌生的内容其实并不会很多,再加上良好的阅读方法快速提炼要点,每天读一本书还是有可能做到的,甚至同一个领域的书籍还会越读越快。其他类型的书籍,尤其是要静心思考的类型,一天一本基本做不到。至于经典著作的阅读,我认为速度从来都不应该是一个考虑因素。
有趣的是一个“慢阅读”的例子。很久以前了,看过一篇文章,讲一个热爱阅读的囚犯,托人搞到一本小说打发漫长的刑期。只有一本书的前提下,他决定采取最慢速度的阅读方法,每天只读一行,然后合上书开始想象刚才的场景:“马克坐在沙滩上,背后的椰树沙沙作响带来一阵微风”。他闭着眼睛,脑子里面回忆着前面的篇章内容,跟着马克又走了一遍前往沙滩的路,想象着海岸线、沙滩、椰树和马克的位置关系,脑补着光脚踩在沙滩的感觉,软软的像要把脚趾吸进去,偶尔碎石在脚底咯一下带来的微痛,想象着后面作者可能安排的情节:一个小孩子和小狗追逐着经过,几个晒得黝黑的小伙子扛着冲浪板打闹着去喝啤酒,一个老渔夫,不,一个美女向马克走来......西晒的阳光透过窗子照在脸上打断了他,放飞的思维暂时和马克挥挥手,从另一个不受羁绊的自由宇宙归来。一个下午过去了。
一天一本书也好,慢速阅读也好,开卷有益,坚持做到终身阅读最要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