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这课主要讲如何用5个系统的结构模块(变量、因果链、增强回路、调节回路、滞后效应),为自己搭建成一个完整的商业模型。
1.找到核心存量:声誉;
2.找到关键因果链:体验–(+)>收入;
3.找到增强回路(体验,声誉,产品),推动增长的飞轮;
4.找到调节回路(没想到),打破增长的天花板;
5.承认滞后效应,进行饱和式创业。
第9课:
如何判断一个商业模型是否健康?
三个步骤:检验适应力、自组织性,和层次性。
1.适应力:就是要有存量来维持稳定,应对意外
2.自组织性:我理解就是组织的多样性,原文乱七八糟的生机勃勃,好过井井有条的死气沉沉。比如小宋,小野家需要这种老实任劳任怨的员工。
3.层次性:分阶层,一层管一层。
一个能够应对意外,自我成长,并层次有序的系统,才是健康的系统。
第10课 :
任何商业模式,或者说系统能够成立,都有“隐藏的大前提”。大前提消失,看不见的东西不见了,因果链就会断裂,系统就会失效。
所以,过去有效,现在失效,这时你要条件反射地想到,一定是它所依赖的某个隐藏的大前提消失了。那怎么办?还原大前提。
怎么还原大前提?从三个地方,找到大前提可能的藏身之处,它们是:时间前提、空间前提,和技术前提。
1.时间前提: 例子行政班的午饭时间是12点,当做餐饮的午饭时间要在14点后
2.空间前提 :同样是开饮食分店 ,一家开在一堆五金店旁边与一家开在啊公寓小区附近的生意是完全不同的。
3.技术前提 :原文的借钱实例,以前借钱需要 抵押 ,现在只需要一个支付宝。
第11课 :
每当你遇到“止步不前,无法跨越”的问题时,你很可能遇到了一个系统结构上的“刚性约束”。这些“刚性约束”,会设定你的增长极限。这就是系统的“边界墙”。
任何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 ,最终都会撞上自己的“边界墙。那怎么办?首先,要识别哪些地方最容易有“边界墙”。这四个地方,需要尤其注意:
1.市场规模:如果 你开一家奶茶 ,你的市场规模刚性约束,大约就是方圆一公里的3000户人家或学校,竞争对手的强弱,决定你“触达”最大市场规模的难度。
2.资源限制:供应商是奶茶店的资源 ,你认识的供应商或多或少,就能影响你的产品多样性与成本。
3.法规政策:这个不好举例,接触不多
4.技术限制:就比如现在的苹果手机多好,现在也没有人愿意用肾来换 。
第12课 :
安装缓冲器 ,防止系统波动 ,混乱
谢华那篇文章也解释了 ,兼职就是作为缓冲器 ,应对高峰期 。
原文说丰田生产方式中的即时生产也是有缺陷的时候 ,我就觉得挺震惊 。丰田的自动化就是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的,也算是缓冲器了吧。
第13课 :
临界点的“本质”是什么?临界点的本质,是主导结构模块之间的切换。
一直挺好,突然变了”这样的“突变问题”背后,很可能有一个临界点。临界点有4种 :
1.质变点 :会变成因果链 切换, 商业模式一旦切换,就不能还原了 ,客户抱怨→投诉,切换为客户抱怨→离开。投诉,顾客还在 ,客户一旦离开 ,就很难挽回 。
2.引爆点 :变成增强回路 ,一环环增强 ,产品足够好 好到别人能主动帮你传 ,一传十,十传百 。
3.灭绝点:变成负增强回路 ,一步步走向灭亡 。粉不好吃 ,顾客不会来 ,店的生意差 ,老板就会节约成本而裁员 ,员工就失业 。
4.失速点:产生调节回路 ,该产品新用户增长 ,潜在顾客就会减少 ,你又要开发新产品了
第14课 :
普通人改变结果,优秀的人改变原因,顶级高手改变模型。
解决根本问题就是改变模型, 改变模型,就是改变系统中的结构模块之间的关系,让结果自己发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