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来都来了”,所以“将错就错“?
——转自老路《用得上的商学课》
假设你是一个普通的刚毕业不久的打工仔,收到不高,每月2000元就是你全部的零花钱,你此刻在一个公交站,要去一个地方办事,这件事重要但不紧急。你坐公交车去2元,打车去58元。假设没有其他的交通工具可供选择,走也走不到,你打车走吗?
此刻一定有一些土豪和富婆打车走了,但是估计绝大多数伙伴,会选择等公交。十分钟过去了,公交车没有来,你打车走吗?
估计绝大部分伙伴还在等,20分钟过去了,公交车没有来,你打车走吗?
估计至少一半的伙伴还在公交站,40分钟过去了,公交车还没来,你打车走吗?
我估计,现在有一些伙伴极度动摇,虽然还没有打车,但是内心已经很崩溃了。1个小时过去了,公交车还没来,你打车走吗?
我想问问,你还记得刚开始有一些土豪和富婆,虽然花了58元,但是一分钟没等,你们不但等了1个小时,58元钱一分没少,闹心吗?而且,大家有没有发现,你的内心刚刚非常折磨,你等的越久,越舍不得就此放弃,心想,为什么刚开始我没直接打车呢,现在等都等了这么久了,再打车,我这赔了夫人又折兵啊。
人并不总是理性的,在做决策时总会被已经发生在过去的成本所影响,经济学上将这种已经发生且无法收回的投入,称为“沉没成本”(sunk cost)。对大部分人来说,有一个四字魔咒永远绕不开,那就是“来都来了”。只要你“来都来了”,你就会买不算便宜的门票,冲破人山人海,逛遍没看头的景点;只要你“来都来了”,你就会强迫自己吃掉盘子里那难以下咽的饭菜;只要你“来都来了”,你就会说服自己坚持看完让人昏昏欲睡的电影。
经济学并不能告诉我们,已经等了一个小时候以后,是不是继续等下去。它告诉我们,在这个时间点做决策,无论如何,这一个小时已经沉没了,请完全不要考虑这个沉没掉的成本。你是否继续等下去,只取决于这个时间点,你认为公交车还要多长时间能来。
面对沉没成本,我们可以学会:第一、敢于“半途而废”,该放弃的时候,要懂得放弃;第二、让人“欲罢不能”,故意制造用户的沉没成本;第三、创造“覆水难收”,如果你确定要翻过一面墙,先把帽子扔过去。
「沉没成本」是业已发生的无法收回的成本,它是过去的成本,不要让过去或现在的任何事情,成为未来选择的束缚。
那么你在过往的经历中,有没因为「沉没成本」,而顾虑重重,闹心和纠结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