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有阅读,治愈一切人生”,这是在“洞见”上读到的一篇文章的标题。之所以没用书名号而用了引号,是因为接下来的这些文字,并不是我读这篇文章的读后感,而是从这句话的字面意思上,让我想起自己一路走来的阅读,在一些片段人生中不可磨灭的意义。
在写作上,我知道自己是没有天赋的。但现在发现,似乎我从小对文字还是很敏感的,学拼音、识字的速度都非常地快,读书时期,语文成绩一直是班上的佼佼者。
只是,贫穷人家的孩子,自己不懂,也没有人告诉你多阅读课外书籍对自己以后的人生有很大地帮助,更没有条件让你能拥有书本之外的任何可读之物。整个学生时代,语文书是唯一阅读书籍。
再捧起书阅读,是已经进城谋生,也就是结婚后,且准确地说,那时我痴迷阅读的只是旧杂志而已。
那时的出租屋里,没有电视,没有可以打发闲时的娱乐。老公倒无所谓,一有闲时几个老乡邻居就邀约打牌,把不会打牌,也不想学打牌的我独自留在出租屋。除了睡觉,我就只能瞪着屋顶的青瓦片发呆。现在想来,隐忍那份孤独,就是我在婚姻中最初犯的错。
很偶然,发现回出租屋必经之路旁边的一条小巷里,有一个卖旧书旧杂志的书摊。于是,我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激动,拐进小巷在书摊前翻看了半天。最后,选中了都是好看故事,又接地气的《知音》和《婚姻.家庭》两本过期杂志,一口气花了5块钱买了10本。
此后,我成了这两本杂志的忠实读者,从旧的到新的再到订阅,有十多年的时间没有停止过购买、阅读这两本杂志。
2006年,家里买了电脑,凭着扎实的拼音基础,我无师自通学会了打字、上网,知道了论坛、博客,并喜欢上了阅读论坛、博客上的文章,就这样开始了网上阅读至今。
从现在界定的有效阅读来看,我的这些阅读实属无效阅读,除了一天天对文字更加热爱,和从那些故事和文字中受到过不计其数地启发,在很多认知上,我并没有得到真正地提升。所以,前半生才过得稀里糊涂,一无所获。
然而,只有我自己知道,就算是无效阅读,对我来说一样意义非凡。那些旧杂志,陪我度过了许许多多的孤独时光,那些接地气的故事,让我看到了婚姻的常态和美好,懂得了包容和理解,从而和老公顺利地过了磨合期,也让自己安全地度过了产后抑郁阶段。没有人知道,在很多很多痛苦不堪的时候,都是被那些情不自禁地出现在脑海里的,自己所阅读过的相关故事或文字真正地说服和安慰。
后来的网上阅读也是,那些文字给了我极大的能量和信心,让我自己也有勇气以文字的形式,将自己生活中的困惑和烦恼表达出来。学会上网后的很长很长一段时期,是自己人生最灰暗的时期。先是被背叛伤害,接着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二十年的辛苦打拼付之东流。如果没有那些网上阅读,没有我在文字中地自我倾诉,我想我不是被背叛的伤痛击垮了,就是在突然从“富”到“负”地跌落中粉身碎骨。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这些我不曾停止的无效阅读,拯救了我的生命,治愈了我一段又一段不堪的人生。说我的前半生都在被这种无效阅读治愈,也丝毫不为过。
还是那些无效阅读让我明白,要想后半生不在平庸而过,要想更好地做自己,就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认知。而这些,都在书里,有效地、大量地阅读书籍,就会得到自己想要的任何答案。
开始买书阅读,前些年就开始了。只是万事开头难,有效阅读也一样。书了买了不少,阅读完的不多,阅读完能记得的少之又少。可谓我买了很多有效的书是真,依然是无效阅读也是真。为了不重复前半生的迷茫,我一次次地告诫自己不论怎样绝不放弃,一次又一次推翻之前地阅读重新开始。
因为我的不放弃,断断续续中也读完了《人性的弱点》《少有人走的路》系列等几本心理方面的书。
前一段,某一件事成诱因,情绪低落到极致,最激动那一瞬间差点做出了极端的事。当独自走在黑夜中的街道,突然想起《人性的弱点》这一本书,依稀记得里面有一句话:“打败你的不是你所遭遇的各种状况,而是你对这些状况的想法”。幡然醒悟,是自己面对那些不好的状况总是充满消极的想法,才让自己陷入了抑郁。或许所有的事情并不是那么糟糕,也总有解决的办法。换了想法,心里一天天才渐渐亮了。
不怕被笑话,还是第一次深刻体会到书籍的力量,更加坚定了以有效阅读陪伴余生,也相信只有有效阅读,才能助力自己不断成长,做更好的自己。
人生实苦。不知道前面还有多少的苦难等着我,但只要我坚持阅读,什么样的后半生都会像前半生一样被治愈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