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自小与母亲并不亲密。
小时候,她心里总是羡慕妹妹能在母亲面前卖乖。她那时候安静沉默,并不是讨人喜欢的孩子。对母亲而言,因为父亲远在外地,家里孩子多负担重,全家的生计都要她来操劳,心思都用在活计上,又哪里有时间来想女儿的心事? 而母亲自己,因为姥姥过世的早,早年一直跟沉默的姥爷在乡间忙碌 ,更加不懂怎么跟女儿相处。
就这样,她慢慢长大了,像一棵长在墙角的植物,无声无息。甚至第一次来例假都是邻居家姐姐告诉的。母亲那么呐言,什么也没说,只是递给她热水杯。
青春期的时候,她叛逆不逊,有一次逃课被母亲抓到,树枝直接抽到脸上。她第一次看到盛怒的母亲,吓得乖乖回到学校。
再后来,读完大学离开家乡在外闯荡,远在异乡,习惯了很多事情自己扛。与家里联系少了,每次电话接给母亲,她也只有聊聊几句。
有时候看到别的母女亲昵挽着逛街,她艳羡不已,也猜想大概自己与母亲恐怕不行。有一次,她跟母亲逛街,母亲和她都尝试亲昵一点,手试着伸过去却又缩回来。心里隔的太远了,身体又如此忠于内心。
直到几年后,她结婚了。婚事母亲是满意的,因为觉得女儿总算找到一个踏实可靠的人选。唯一的一点不满,还是父亲偷偷透露给她的,母亲当时就是叹了口气:‘’嫁的那么远~‘’
她并不懂的,或者根本来不及深究,如燕筑巢般开始自己照顾自己的小家庭。直到怀孕,母亲从遥远的家乡县城来照顾她。为了迅速适应这个南方城市,她学会了煲汤,不善言辞的她开始努力跟周围人交谈,学习各种育儿知识。她从来不知道母亲为了适应这里,耗费了多少心力。
直到女儿出生前一晚,她在产房疼得死去活来,母亲也跟着在外揪心了一整夜,因为站得时间太长,脚部开始有些浮肿,差点跌倒在地。
出了病房,母亲摸了摸她汗湿的头发,还是什么也没说。她躺在病床边,看着母亲熟练又小心翼翼的给女儿擦拭身子,换衣服,穿尿布,忽然发现: 原来母亲学会了这么多本领,这对一个根本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的人是多么大的挑战。
她心里酸楚, 不由自主伸出手,紧紧拥抱母亲。她能感到母亲微微的颤抖,两个人一起抱紧了女儿。
她心里想: 如果这世界上的爱有一千种,她何其幸运,得到了最有份量的那一个。
此去经年,隔着洪荒岁月,一个母亲终于理解了另一个母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