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039838/c9877ac5990c81c0.jpg)
我们常常会用过去成功或失败的事迹来定义自己,然而事实上,那些只属于过去,并不属于当下或未来的某一刻。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很难去推翻已有的成功的经验,而去开辟一条新的道路、做新的尝试,但是,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很有可能正是过去的种种经历阻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
如果昨天的成功对你来说意味着很大的话,那说明今天你什么也没做。
这句话说得没错,我们常常满足于过去的成就,局限在已有的认知中,有时就会到一个阶段——瓶颈期,并不是因为不知道怎么去做了或者遇到了大麻烦。而是麻木于已有的方法和策略,不愿意去推翻它,但是使用过去的经验似乎并不能解决这个难题,所以人们陷入了迷茫与焦虑。
艾力老师在他的《人生的84000种可能》中提到这样一件事:他经常会去各个地方演讲,并且他已经掌握了一套成熟的演讲体系,非常有效,每3分钟就可以让观众自发地鼓掌一次,但是他是个敢于推翻自己成功经验的人,于是他不断地尝试新的方法,尝试了五种不同形式的演讲的开场技巧,运用之后发现三个有效,两个无效,那么以后这三个形式就可以灵活地运用到演讲中了,对他来说是一次新的探索,如果他不尝试的话,当然不知道又能学到三个新方法。
虽然每次进步得不多,但每次都会有收获,人生不就是这样吗?重在一次次的积累。
有时,我常常缅怀过去,觉得自己有多么了不起,不过就是参加过两次演讲比赛、一次辩论比赛,取得了一点小成绩,还参加过一次院里组织的表演、打过篮球比赛…… (失败的就不写了,哈哈)
只不过是被我夸大了当时的喜悦氛围和壮观场面,所以每每回忆起来,便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可是现在呢?我什么都没有,过去我可以,不代表现在我也可以;即使现在我可以,并不代表以后我也能成功。
对于刚毕业的我们,总觉得自己特别牛,特别优秀,做什么都能行,但是冷静下来一思考,我牛在哪里呢?不过就是喜欢看看书、写点东西罢了,但是又有哪些特殊的才能呢?好像没有吧! (但你可以有)
![](https://img.haomeiwen.com/i5039838/e502f018ecaab5eb.jpeg)
认清自己,脚踏实地还是很重要的。
脚踏实地,这四个字是我最近听到次数最多的词,最近在听林少波的《毕业五年决定你的一生》这本书,里面就多次提到做什么工作都要勤勤恳恳、脚踏实地地去做,不能因为一个工作简单、不起眼就漫不经心、不重视,那只会让别人认为:小任务都做不好,怎么敢对他委以重任呢?现在我能够觉察到这一点,还是比较幸运的,如果到工作中真的表现出来,那就麻烦了。
心高气傲是年轻人普遍的特点,有野心不是错,错就错在光有野心没有能力,眼高手低。
大三下学期我去应聘名师课堂的教师时,人事经理和我们几个求职者,谈到了自己的经历,说过这样的话:你们千万不要觉得这一份工作我干不好,下一份工作我就能干好,这一份干不好,下一份你可能也干不好。你们要重视第一份工作,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还是非常重要的。
我想她的意思是想表达:不要觉得自己换个工作、换个行业就能解决问题,如果心态摆不正,换工作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而且第一份工作会对以后的人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毕竟是一个开始。
大四上学期我去北京的一个幼儿园应聘教师时,认识了那里的校长,有一次和校长在微信上聊天,我给校长分享了一个我特别喜欢的金星演讲的视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记得特别清楚,当时校长说的原话我忘了,但是她表达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年轻人刚走出校园,对社会不怎么了解,总是认为自己的能力很强。她说的这点,我同意,当时心里确实觉得自己挺不错的。
但时,发这个视频只是单纯的很喜欢,并没有想要表达什么,可能她透过视频已经猜测到我的心理了。
现在回想起这件事,渐渐地理解了,因为发现社会上的很多事都需要慢慢地去感受、经历和沉淀,并不像在大学校园中那样单纯和简单,所以就导致在大学里建立的无论是对个人还是事件的认知是存在一些偏差的,至于偏差到底有多少,慢慢感悟就会明白。
写到这里,我想对自己和远方的你说些什么呢?
我想就是——忘了那个过去成功的亦或是失败的自己,先从接受自己的平凡和普通开始,毕业的第一课是要学会脚踏实地地做事和做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