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化
观测者效应
这些公案 已经蕴含于柏格森的思想中
那时候的哲学家,面对教廷,有些话不好明说,说了会给自己带来灾祸,影响研究事业
就像现在某些国度的知识分子
狂热的宗教信仰 自带巨大的杀伤性
克里斯蒂娜女王一切思想来源于感觉,而以理性进行梳理/表达,这就是哲学的玩法
科学也是一样,没有灵感,一切免谈,假说就是灵感,直觉,逻辑证明都是事后的,后补的
怀疑也无非是感觉--对某种存在--感觉不对
人的感性与理性是一对二律背反,因为背反,冲突,生命得以存在
就像冲突,推动戏剧发展
"我思故我在" 肯定人的存在价值 只是笛卡尔 倾向于理性的那一面
解析几何给人的感觉就是笛卡尔 笛卡尔就是那样的一个人
笨重的逻辑,就像坦克的履带碾过草地
知行合一笛卡尔与柏格森,理性主义与直觉主义,恰似神秀与惠能
没有高下,两种性格而已
各择其适
修渐悟的终会顿悟
顿悟的,也还是要渐修
各种主义,就像六扇门一样,从哪个门入都是入
入了就不讲究门了 看到的东西都一样
又譬如是 苹果和梨 先吃哪一个的问题 没有对错 爱先吃哪一个就吃哪一个
柏格森 必当欢喜禅宗
一任自然
无为
人的烦恼 就在于要矫揉 造作 违背天性自然 违心
王阳明之良知 也就是天良本性
违心 就病 就烦恼
陶渊明曰:违己则交病
日本良宽禅师诗曰:生涯懒立身,腾腾任天真
风流,洒脱,逍遥游,魏晋,都是天性自然
既然如此 禅宗的修行法门就不是要追求什么 而是放下
放下执着 脱去成见 返璞归真 复归于婴孩 就是得道 就是成佛
无声处 皆是惊雷
无聊处 皆是真义
感受它 融合它 成为它
譬如那流动的河水 潺潺的节奏
心中有什么,就会看到什么
是阅读,也是回忆
不必争执真理是什么,认定自己的真理,全力以赴地去做就行了
即心即佛,一切为心造,众生万物皆有佛性,终极存在就是自心,本心,终极目的是成佛。小乘,认识自己。大乘,往生极乐,我理解为与万物融合,也就是涅槃,归于宇宙。可以认为佛家的终极存在就是佛性,等同于梵。佛家可以说是心理学之前的心理学。
佛家非时间,一切尽在此刹那,无所不有,以心讲,就是一切尽在此一念中
佛家的因果论确实应该按照决定论来理解,属于信仰范畴。逻辑考证,很多时候是无力的。信仰范畴的律法,普遍地说可能只有濒死的时候才会有所体证。
缘可以理解为叔本华的”意志”的情愫版,它是自在自为的,也可以说自生自灭,或者说不生不灭(心经说法),都一样。
第一因没有逻辑上的答案,1前还有0,0前还有-1……观自在,我观它在,它就是自,自动,在就够了,在
中国也是 一人得道 鸡犬升天 这个最初并不是贬义
佛度有缘人,没有缘,佛也没得办法。缘在人间最大的体现,就是情,所以亲近者比较容易捷足先登
也可以说无穷无尽就等于没有,等于空无。死了,一切问题自然湮灭,活着,面对无穷轮回,又只能活着,要解脱,就只取此一刻,一念安,万事安
上帝选民,这个选,就很像缘。佛因世间缘而超脱,所以成佛之后,弘法回馈众生,是为度。佛成佛了之后,四大皆空,到处助人为乐
死亡,使人免于被无聊吞噬殆尽。没有死亡,就无所谓人生
最好是能在苦难中仍然能时有enjoy的能力.苦中作乐.米开朗琪罗:我的欢乐,就是忧伤.令人向往的境界
佛讲无常,柏格森讲一切皆流,没有什么可以停驻.如果能尽量活在当下,就已经很不错了.
唯心重空,唯物重相。相比空更好把握一点吧,所以科学大行其道。禅宗富含哲理,又像行为艺术,教义(如果算它有的话)这块彻底简化,佛不过圣人,佛性不过自性,非常个人主义,非常方便,因而可爱。新教也是这个意思,我直接上帝就完了,虚化淡化教会。如果没有宗教的组织生活,那么上帝就更接近于一个观念了。列侬悟道之后,就唱出来:God is a concept,而禅宗,干脆没有形上的神,连观念都没有。其实都是自信。上帝倒了或者上帝死了或者心即佛之后,人要自己站起来,信自己,靠自己。古典时代的信仰有个人自恋投射到上帝的成分,现代之后,等于那尔喀索斯离开倒影。转世轮回,因果报应,天国极乐这些,属于各位大佬对终极存在的一种描绘,或者说设定人生的终极目的,用心良苦,为的是世人自爱,互爱,与人为善。汤因比研究了世上所有的宗教,最后提炼出来,它们的内核,就是:爱。爱,人人心中都有爱,等于众生皆有佛性,等于人人都和上帝(也就是爱)接通。而人,已经是爱,是终极存在,是意志,是佛性的完全显化体,那么又何必向外求,向外信呢。只需要认识自性就好了。行为上,不做违心之事即得。帕斯卡和其他大佬是一样苦口婆心,善意劝诱。临济宗则是那种毁天灭地的霸气引人入胜。二者就好比建设与破坏。也都是爱。建设信仰是为缚恶扬善,毁天灭地则是为破除观念的迷障,明心见性。先知还是先行,只是顺序问题,不是对错问题,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即可。最后都能达到知行合一。也就是人天合一,我梵合一。据说非常超脱,非常解脱,无烦恼,无忧愁。至于信仰,只有一种,必然是发自内心,诚恳地相信。其他的“信”,都站不住脚。譬如如果没有神,那么信不信都是没有用的。如果有神,那么神大概也不会喜欢投机之“信”吧。而且,哪怕是投机的信,只要你宣称你信,所谓大他者,你的亲朋,这个社会,就会像对待一个信徒那样对待你,而那并不是你想要的,你一定会受到困扰,损失,因为心口不一,这个场景就有点像叶公好龙。信仰是排斥逻辑的,信与不信之间,没有思考的余地,它是一个直觉问题。
这也是解构的过程.上帝被解构,偶像被解构,然后解构到每个人的头上了.这种过程也体现在计算机科学中,现在就是微服务,分布式,点对点的发展趋势.比特币,区块链(轮回锁链),去中心化.
人的观念总是互相矛盾的.但是直觉,肉体不会矛盾.所以有跟着感觉走,从心而动的说法.
群体的事务更复杂,更矛盾.所以先从自己做起.好比人在快乐的时候,舒坦的时候,也会对周围的人释放更多的善意,爱意.哈哈,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讲道理,是对的.理想国...
情绪化是很正常的,人就是这样的,喜怒哀乐,循环往复,这就是生活里可以体会到的轮回.接受自己,是那样子的自己.你如果喜欢喝酒的话,可以醉一次试试,醉见真性.
生活不是可以先拿一个结论,然后再去照本宣科的.生活是体验的,每个时刻的感觉都不会完全相同.也就是一切皆流.
你觉得宗教无用,也许是反映出你对宗教不感兴趣,那么你换你感兴趣的东西就可以了,你喜欢哪一个大佬,你去把他研究透彻,就可以上去一个level,少许多烦恼.
在做的,想做的,应当做的常常打架。这不是矛盾吗。从心而动是哪个心,听哪一个我主宰
如果我明天死了,那么今天 我会想要做哪一件事呢?
这是乔布斯的方法.
答案就很明显了.
剩下的,是勇气问题.
有信仰的人不太惧怕死亡 无信的人 就常常受死亡的恐惧 这样想 因果之报 是随时随现的 也就比较容易想开了
佛度有缘人
无缘的人 佛也没有办法
有缘就是有情。释加牟尼的妻子,儿子,还有堂弟阿难,最后都成道,也是情缘之故。我们这里讲神仙,一人得道 鸡犬升天,也是情缘。都是同构的故事。
佛超脱了 菩萨在世间 以执着大善 无量大力 拯救困苦
西游记拍完后也有很多演员入佛修佛。还有游本昌,演济公后,一心向佛,心性俨然真佛
陈晓旭,红楼梦就是讲色空的,好的演员他确实有灵性
它是无法描述的,无法把握的,能说出来的都是它的侧影,就好像盲人摸象,各得一端。但是说法的效果也有,比较误打误撞,都是因缘巧合,无法安排的。
从我们自己做起,条条大道通罗马,只要坚持走下去,一定可以得见光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