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忙碌几个月,终于完成了人生又一个里程碑。
事情圆满顺利完成,身心劳累之余,收获了感悟颇深的一句话:谁好谁不好,遇事见分晓。
我的同事及老蜜们,从好多天就开始为我安排筹划,甚至自发成立了筹备小分队,分工细致各司其职,自始至终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分担了我的压力,大大减轻了我的工作量。
一位体贴的大姐从外单位要来需购置物品明细表,使得我迷乱的大脑渐渐恢复条理。
好几个多年不见的朋友,特地赶来帮忙,令我意外又感动。
什么是真正的朋友?真正的朋友不一定朝夕相处,不一定时刻联系,但却一定在心里。遇事,一定是全力以赴的人。
还在筹备阶段时,闺蜜和挚友问我一遍又一遍:用钱就说话,随时给你准备着。
还有很多温暖的片段,那些日子里,我时时被朋友们的温情感动着。
朋友,不是没事时喝酒的,而是有事时伸手的!
这一切,我将永远铭记于心。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常怀感恩之心,以德报德,知恩图报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说到“以德报德”,我也想说说“以德报怨”。
不少人倡导“以德报怨”,首先,我要纠正一下对“以德报怨”的误解:大多数人理解为善良就是无止境的宽容。
其实,“以德报怨”的后面还有一句是“何以报德,以直抱怨”。
我特地百度了一下,原句出自《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原意为:一个学生问孔子:别人打我了,我用道德和教养感悟他,好不好?孔子就说,你以德报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抱怨” (指以公平正直的态度对待伤害自己的人)。
即便是一向对人“温良恭俭让”的孔子,对那些搬弄是非、在他背后说三道四的人,也免不了“以直报怨”,更何况我们凡夫俗子。
有一位熟人,曾经不止一次跟我说过这样一件经历:她在跟一个邻居的相处中,对方偶尔会表现出看不起她的举动。
典型事例是,有次那个邻居竟然对她鄙视地说:你老公,不行!我老公是公务员,你老公只是个工人(两家老公在同一个单位,编制不同)。
每听一次,我都止不住在心里笑一次,这种狂妄幼稚的话,很难想象是出自一个成年人之口。
让我无比钦佩的是,虽然心里不满,她却依旧对那个邻居一如既往地好,有饭局也叫那家人,有好吃的也送那家人,总之有好事都落不下那个看不起她的邻居。
这件事,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我想,我是肯定做不到这样宽容大度的,假如有人这样对我,即便是邻居,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我可能也只剩点头之交了。
因为,我不会取悦,一个看不起我的人。
人活着,发自己的光就好,不要吹灭别人的灯。你老公是公务员,你奉若神明是你自己的事情,跟别人没有半毛钱关系,没必要贬低别人抬高自己。
不惊扰别人的宁静,就是慈悲;不伤害别人的自尊,就是善良。
我认为,那个邻居能说出这种愚昧自大的话,首先她不是一个聪明人,更不是一个善良的人。
你钱多,我不找你借钱;你官大,我不去讨好巴结你,我没有必要去自降身价,甚至自取其辱。
这种人,不绝交,难道还留着过年吗?
倒不是说我主张睚眦必报,只是觉得对坏人太好,那拿什么对待好人呢?对待好人与坏人必须要有区别的。
做人之道,宽容大度须有,但也要做到是非分明。
永远记住,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叫做尊严的东西,是无价之宝。
尊严是一个人的灵魂。
立足于这个社会,我们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用不着刻意去讨好谁取悦谁。
生活中,和年长者相处,我们要多一些尊重;和职务高者相处,我们要多一些恭敬;和比自己弱的人相处,我们要多一些谦让;甚至,和富人相处,我们要多多少少假装有一点羡慕......
这些,不是为了取悦谁,而是为人处世的善良。
但这所有的一切,都要以得到对方善意的回应为前提。
世间万物都是相互的,给人多少,人会回敬你多少。
若想被人尊重,先去尊重别人。因为,人都是相互的。
愿我们都能在这个世界中,释放一点温情,温暖彼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