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玲中原焦点团队第671天分享(2020.6.13)
有朋友很苦恼,说自己的孩子不能说,一说里的爆,有时还没怎么着呢,孩子就不高兴了,要么哭,要么委屈的眼泪汪汪。不知道这到底怎么了。
听这位朋友这么一说,我想起自己小时候。那个时候也特别敏感,只要妈妈不高兴,说话口气重,我就委屈,生气,也不愿意解释,就感觉是受到批评和指责似得。
这是因为父母没有很好的表达自己对孩子的要求,而且情绪化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美国的社会语言学家阿尔伯特提出来一个人际沟通规律,简称“55387”——55%+38%+7%=100%。我们人际沟通的时候,55%取决于你沟通效果的是你的仪表,姿态,比如说你面试的时候,你穿的得体不得体,还有你的态度,你是傲慢的,还是谦逊的,你是友好的,还是冷漠的,这个就是人际沟通效果的55%。
38%指的是一个人的口气,口吻,表情,情绪,眼神等一系列的非言语行为。比如,同样的一句话“宝宝吃饭了”,这是温和的、平稳的、正常的。孩子感受到的是父母好的情绪表达。“宝宝吃饭了!”如果用命令的,生气的语气和口吻,孩子就感受到不舒服,心情会很不愉快。
剩下的,是语言的内容只占7%。也就是你说的内容,能影响人际沟通的分量,其实占的比例是很小的。
如果55%和38%都没管理好,那个7%根本输出不了。假如有的时候我们表面上看起来温和,平静,但你的肢体语言冷漠,不屑等,早就已经泄露了内心的秘密。比如,我拿本书,往沙发上一扔,没好气地喊“宝贝看书了!”是吧,孩子马上就抓到妈妈的情绪了,所以孩子会马上就进入对抗状态。
因此说,你说了什么不重要,对方感受到什么特别重要。跟孩子沟通时,表里一致的表达非常重要。你看到孩子的行为不高兴了,有愤怒了,就直接表达出来。不说不等于孩子不知道,没看到。孩子不容易知道你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所以,我们不要情绪化的表达,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
怎么表达呢?一致性表达。看到孩子把屋子里搞的一团糟,如果是情绪化的表达,妈妈可能会一声狮子吼,把孩子吓的不知所措。一致性的表达,就是妈妈很严肃的告诉孩子:妈妈看到你把屋子里搞的很乱,妈妈很生气。这样做的好处,让孩子知道你生气是因为什么,孩子错在哪里,也为孩子以后在人际沟通中树立了正确的表达自己情绪的方式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