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壹見

有一种状态,叫顺其自然。
万物皆有因,万般皆有果。
那些拼命争取的,到头来可能成空,那些顺其自然的,该来的自然会来。
冥冥之中,有些人终会遇见,有些故事终会发生,有些缘分到时候就尽了。
不争,自有不争的因果。
没有早一秒,没有晚一秒,刚刚好。
不争,是在尽自己努力后,让天意裁决。
回想一路走来的人生,很多路其实早有预设,就像偶尔身处某个场景会觉得很熟悉,仿佛在梦中见过。其实不然,那种熟悉的感觉,只是你曾一次又一次在思维深处重建,你渴望到达那种状态,所以你拼尽全力追逐那种状态。最终的结果,有的人求而不得,但也不会伤心,因为那是思维深处的行为,不留存于现实表象,有的人功德圆满,让梦想照进现实。
都说年轻人喜欢争强好胜,其实年纪大了也喜欢。只是年长的人不那么张扬,也不那么容易看破,它就像内心卯足的一股劲,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所以成年人的世界崩塌也总是一瞬间,悄无声息。它从外表看不出来,或许内心早已千疮百孔。
年纪大了其实更要强。因为生活所迫,因为不甘于平庸的青春,因为还想放手一搏。所以我们总能在篮球场上看到一些年长的身影,他们拼不过体力,只能拼默契,拼不过默契,只能在球场边大口喘息无声感叹。他们在职场更悲凉,好像已经被贴上了“最容易被开最害怕被开最容易被骂还最不敢反抗”的标签。他们只能在心底象征性抗争,继而很快被现实生活打败。
不争,成为了即将迈入中年群体的一个敏感词。
所以,有些人还是选择了争。
因为妈妈从小到大都在宣扬“不争馒头争口气”。不争就只能平庸,平凡一时间,平庸一辈子。上小学比不过别人家的孩子,到为人父母渴望自己成为别人家的孩子父母,一代又一代,人的攀比心其实从未变过。
我们也一直在争,争一些骨子里认为对的东西,也许那些坚持在别人眼里不过是一个笑话,但在路上的人是不会服输的。服输的都是那些一开始内心就缴械投降丢盔卸甲的怂货。
争有时候是迫于无奈,就像有些老总把公司做大后很难“全身而退”,他要承担的已不是个人层面的价值,而是整个公司那么多员工及员工家庭的社会问题。那些卓越的魔术师敢于在人生巅峰用一场让自己消失的魔术全身而退,不得不说那是一种“不争”的无上追求。
人活一世,七分满足矣。再满,太累;略空,心慌。
这就是我理解的争与不争。
争得七分满,留三分不争,予他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