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人这样说,有一份职业,它是最好的“职业”,也是最坏的“职业”,它就是为人父母!
想一下:当宝宝们“不熊”的时候,能让你甜到心都化了;可当他们一旦“熊”起来,立马变身小怪兽,肆意捣乱。
而此时,很少有家长能始终hold住自己,电闪雷鸣般的吼叫在所难免!
这样之后,孩子便一脸惊恐、嚎啕大哭,而作为家长的我们呢?则是满心愧疚。
但是我们的狂叫,甚至是打骂起作用了吗?很显然,没有。
1吼叫,家长的通病
人们都说:为人父母是一场旷日持久的修行。在这场修行中,哪位父母不曾有过这样边走边吼的时刻?
前几日,闺蜜小刘过来聊天时这样说道,“放了暑假,这小孩子简直废掉了!眼睛看手机就没离开过,唉”。
“那得教育教育了,长时间看电视等直接呈现视觉冲击的东西,不仅对眼睛不好,还阻碍孩子的脑细胞发育,还有可能……”
“别提了,怎么没管?打也打了,骂也骂了,该怎么样还怎么样,还有啥法呢”
我不禁想到自己:在看到孩子将玩具扔得满地乱七八糟时,当看到孩子把床上的衣物全部扔到地上时,当孩子一遍一遍的对自己说“不,我就不”的时候,我也曾无数次没有控制住自己,将电闪雷鸣似的吼叫指向了3岁半的孩子。
虽然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表现完美,但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人,都曾失去控制,对年幼的孩子吼过。只不过有人偶尔为之,有人成了习惯。
2.吼叫,伤了孩子,又伤自己
不知道作为父母的我们观察过没有?当我们大吼大叫时,我们亲爱的孩子,他可能会满心恐惧,也可能会满心怨恨,但唯一没有发生改变的,是我们所期望的:改正自己此时错误的行为。
反而,他们终观察着我们,眼见自己最亲爱的父母失去控制。
试想此刻我们的孩子内心在想些什么?
曾经有人说:幸福的孩子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孩子用一生来治愈童年。
研究表明:孩子如果长期遭到吼叫,会形成对自我、对世界的扭曲感受,而且它还会投下的长期阴影,让他们在青春期时状况百出。甚至某些人成年以后仍然出现由幼年被吼叫所造成的思想伤害。
而父母自己呢?朝孩子倾泻怒气之后,看到他一言不发、精神涣散又或者满怀怨气,此时也会陷入羞愧、难堪,甚至绝望之中。
3.吼叫,为什么总是伴随?
为什么我们很多人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而大吼大叫呢?美国著名亲子教育专家罗娜·雷纳给出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吼叫代代相传
我们每个人自己也曾经是孩子,通过观察父母来了解这个世界。如果父母经常性吼叫,我们也很可能会自然地朝自己的孩子发脾气。
虽然作为父母,有时我们也想努力保持平静,但遭遇压力时,由于童年经历,吼叫就会成为默认配置。
仔细回想,当你自己被激怒,一脸严肃,身体抖动,大吼大叫时,这种情形是否跟童年时期的你所经历的相似呢?
每个人的童年都会有困境,但如今的我们已经有能力面对童年的经历,尽管我们未能完全遗忘过往。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吼叫与父母有联系时,我们要试着选择自己为人父母的方式,而不是变成父母作风的遗传。
第二:迁怒于人
孔子曾说“不迁怒,不贰过”,即当我们有了怒气的时候,不让这个怒气登高,不要让同样的错误再犯第二次。
只是有很多家长忽略了这一点,于是迁怒于人也是吼叫孩子的原因之一。
因为我们在别的地方受气了,比如我们的老板、同事,我们吼叫孩子,只是把他们当成了出气筒,因为冲他吼安全。
一天晚上,孩子爸爸,忙碌了一整天,又开了很长时间车才回到家,一进门就发现儿子把积木扔的乱七八糟。
想都没想,他就冲儿子吼起来:“你为什么还没把你的玩具整理好?都说了多少次了!永远要等最后一分钟才肯做!”
而事实上,在几个小时前,他自己刚刚因为销售业绩低而被领导谈话,当他又生气又害怕地回到家,看到儿子一点错误就立刻就爆发。
这样的情况几乎在每个父母身上都存在过。如果孩子爸爸能意识到自己的怒气来自领导,就会进一步控制自己。
人人都会愤怒,但了解你的愤怒,谁真正惹你生气,以及选择如何表达自己的愤怒,能够帮助你停止吼叫。
第三:藏在愤怒之下的感受
你在大吼大叫时的智商基本为零,它让你无法感受除了愤怒以外的情绪,其实你可能还有着恐惧、悲伤、失望、羞愧种种情绪。
尤其是羞愧,当你感到羞愧时,其实是在责备自己不够好,此时,你对孩子也难以宽容,你会用吼叫孩子来掩饰自己的羞愧。
比如你在看到其他孩子能够独立玩耍而自己的孩子死活非要陪同一起玩的时候你其实是在自我感觉羞愧,没有培养出独立的孩子。
但是,为了在闺蜜面前掩饰自己,你朝孩子大吼:“看人家多会玩儿,你怎么这个样子,自己去玩呀!”,然后不顾一切地将哭着的孩子推向一旁。
孩子的性格不一,适应能力不一,特别是小时候,没有必要强求他去做一些为自己挣面子的事情。正视现实,意识到自己卡在哪,认同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你就可能改掉吼叫。
第四:健康状况
很多时候我们是否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有段时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睡眠不足,匆忙吃饭,没有时间锻炼,那么我们焦躁和易怒的次数就会明显增加。
当我们不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而精力不足时,就会冲宝宝吼叫:“现在坐下,什么都不许碰!坐着!别出声!”
实际上,这只是我们照顾孩子已经累了需要休息。我们要明白,健康状况不佳会使我们疲劳、易怒、爱发脾气,也就没有充足的精力体贴孩子。
4.如何不吼不叫解决问题?
下决心不再对孩子吼叫也许不难,但是当你真的被激怒时,想要做出不同的反应就没那么容易了。
关于如何平静地让孩子和自己友好合作,我们可以试试罗娜·雷纳《不吼不叫》中提到的A–B–C–D–E法则。
1、自问(Ask)
2、呼吸(Breath)
3、平静自我(Calm yourself)
4、确定孩子的需要(Decide what your child needs)
5、同理心(Empathize)
首先自问,我现在感觉如何?我能否接纳自己的感受,并且改变我的看法?
其次,觉察自己的呼吸。有意识地做3-5次缓慢、轻松的呼吸。呼吸的时候,感知自己的呼吸。
接着,平静自我,用积极、现实的想法代替你升级的想法。等到自己平静下来再来与孩子沟通。
然后,确定孩子的需要。他需要的是一个结果?一个拥抱?需要你重新为他指出方向?需要鼓励?或者需要一个清晰的界限?
最后,运用我们的同理心。将自己置身孩子的处境,尝试感受他的情绪和想法,倾听他想诉说什么。告诉孩子你能理解他的处境和感受。
每一位孩子都是一位快乐的天使,当然,天使也有调皮捣蛋的时候。
各位朋友们,在你想要对孩子大吼大叫的时候,是也样解决的呢?欢迎与我们交流。
我是若雅。
读书、写作、旅游、养花。
尝人间烟火,品诗意繁华。
若你喜欢我的文字,可以点击关注,我们一起细数流年里的美好时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