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彩虹之门:成年人的洒脱,从远离低质量社交开始

彩虹之门:成年人的洒脱,从远离低质量社交开始

作者: 七彩人生OCL | 来源:发表于2024-06-26 23:34 被阅读0次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人们每天都乐此不疲在“推杯换盏”中,认为“朋友多了路好走嘛”,多混个脸熟打打交道,也是“人脉”不是。

    但一则名叫《你手机里的常用联系人有几个》的短片,让无数“社交人”看后都陷入了沉默。

    短片中参加实验的每个人,通讯录里都有上千的好友。

    当导演要求他们把平时的点头之交、点赞之交全部删掉后,最后却都只剩下三五人。

    短短的一则视频,也叫醒了无数人:原来,平日里我们整天忙前忙后“应酬”的,竟然大都是自己生命中无关紧要之人。

    而我们也在不断的社交中,消耗了一身的能量,不但没有得到结果,还搞得全身疲惫,得不偿失。

    成年人在社会上,社交是无法避免的,可是没必要为了迎合他人,消耗自己。

    人到中年最洒脱的生活方式,是远离低质量的社交。

    01

    低质量社交,是对人生的消耗

    有个叫罗宾·邓巴的学者,对居住在城里的人们进行研究,列出了他们的社交状态。

    把交往的人数和大脑的认知、限制等联系在一起,综合来看——

    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大约是150人,精确交往的人数为20人左右。

    这就是朋友圈定律。

    人到中年,为了谋生,硬着头皮去结交可能“有用”的人,还到处送名片,增加微信好友;

    也有人,为了便于业务发展,专门升级自己的微信,便于更多的人“涌进来”。

    看到一大堆的人,说是“朋友”,其实彼此并不熟悉,还有被欺骗的可能。

    曾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

    “你认识的人再多,也借不到钱,有屁用。”

    想来也确实如此。

    并不是所有叫“兄弟”的人,都是兄弟;不是朋友圈里的所有人,都是朋友。

    明明知道,撕掉虚伪的面具,“社交”会变得满目疮痍,但是碍于面子,大家都没有这样做。

    但现实告诉我们,在人际关系里,谁越早丢掉面子,敢于翻脸,谁越有可能成为赢家。

    清末民初,冯玉祥、吴佩孚都在直系军阀里混。

    当冯玉祥被提拔几次后,吴佩孚就很不舒服了,开始找茬,还派心腹宝德全去监督冯玉祥的一举一动。

    就在两个人关系闹的很僵的时候,迎来了吴佩孚的五十岁生日。冯玉祥带着礼物前来庆祝,还说了很多谦虚的话。

    吴佩孚误以为,关系得到了缓和。

    不料,在直系和奉系军阀开战时,冯玉祥临时倒戈,不仅不帮忙,还在北平发动政变。

    最后,直系军阀崩溃,冯玉祥在前线惨败。

    小时候做一个游戏:两个玩伴拿着一根橡皮筋,比一比谁的力量更大。

    橡皮筋被拉长了,手指把控不住,就忽然放手。

    虽然放手的人,输了一局。

    实际上是,不放手的人,被橡皮筋狠狠地“抽打了一次”。

    低质量的社交,便会让我们一次次“被抽打”。

    当我们碍于面子,别人可能是“不守信用”之人,说放手就放手。

    这也难怪,古人发出“相识满天下,知己有几人”的感慨。

    02

    远离低质量的社交,享受高质量的独处

    很多人将“社交”视为一种“本领”,特别羡慕那些善于“社交”的人,觉得他们好有能力。

    但等到我们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几年后,经历思考便会明白,社交的本质是利益交换。

    那些看似靠谱的酒肉朋友,真正到了需要他们的时候,靠得住的所剩无几。

    为什么会这样?

    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很多时候更是建立在价值之上,我们的价值越高,身边围绕的“朋友”也就越多;

    假如有一天我们的价值消失,比如生意欠佳,职位不保......

    这些“朋友”又有几个还会在我们身边,围着自己转?

    所以,真正强大的人,不需要迎合别人的喜好,委屈自己跟别人搞好关系。

    比起低质量的社交,他们更享受高质量的独处。

    董宇辉曾在直播分享自己的心得时说“我从小没什么朋友,几乎在上学的每个阶段都不太像一个同龄人”,这曾经让他产生了质疑;

    后来朋友邀请他参加聚会,多认识点人脉,董宇辉便想正好做出改变,改改自己的这个问题。

    结果到场后发现大家都在互相吹牛,说的都是自己的主观表达,没有事实,董宇辉觉得这种社交毫无意义,便直接离开,回家看书去了。

    人们也常说,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

    与其浪费时间去强行合群,和自己不喜欢的人社交,不如自己独处,用这段时间来深耕自己。

    如何做到高质量的独处呢?

    首先,找到自己的爱好,用兴趣点缀生活。

    现代社会提倡终生学习。

    这种学习不止是技能上的学习,也是生活上的学习。

    学会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爱好,让生活因爱好而闪闪发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时候,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到极致,它们就会变成一项技能,也许还能变成一份工作。

    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难道不是最好的工作状态吗?

    其次,在有规矩的空间里随心所欲。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

    若是生活只有随心所欲,那久而久之就会发展为无底线地自我满足。

    在独处时,我们应该遵守底线,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违法犯罪的事不能做,败坏道德的事也不能做。

    在这些必要前提下,再随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样的独处才是安全的,才是合理的。

    在这样的条件下独处,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自由自在。

    这时,我们能感受的独处的快乐,不需要与他人协商,不需要照顾他人情绪,只要自己想做就去做。

    最后,感受生活的烟火气,实实在在地生活。

    在独处时,我们难免感到孤独。

    这时,电子的语音和视频无法治愈我们。

    能治愈我们的是生活的烟火气息。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感受生活,让自己的精神世界静下来。

    早起看一会街边叫卖的早餐摊,去公园看一看落叶纷飞的街道,看一看秋千上孩子童真的笑颜,傍晚,再看一场天赐的晚霞盛宴。

    真正地感受到生活气息,将自己放下来,脚踩大地,融入生活。

    在无人问津的日子里,不强行去合群,独处也能很快乐。

    初陷孤独时,我们常常会无限惶恐,但当我们真正悟透了孤独,通常也是内心变得强大的开始。

    这时不会感到寂寞,因为这是最靠近自己的时候,可以倾听自己的内心。

    而所有的独处时光,都在悄悄地决定了后来的我们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过着怎么样的生活。

    我们并不否定社交的作用,社交是很重要的。

    但我们先要学会高质量独处,深耕自己,把精力花在自己身上,实现自我提升,完成自我超越;

    这样便能远离低质量社交,便能在社交中找到更真实、更愉悦的状态,构建自己真实的社交圈。

    到那时会发现,原来高质量的生活已经在我们的身边。

    拥有“独处”的能力

    看过这样一句话:“人生有三重境界: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是融入人群中的热闹和喧嚣;而见自己,则是远离喧闹之后,和自己的深刻对话。人到了一定年纪,便要把那些毫无意义的人和事,都请出生命。独处,是一种远离低质量社交的清醒和通透,也是一种保持自我、不随波逐流的冷静和睿智。

    在色彩识人心理学中,我们都可以拥有“独处”的能力,首先在色彩心理疗愈师引导下我们运用色彩识人技术“向内看”,与自己建立连接,看到真实的自己,看到被外界困扰所产生的情绪和情绪背后的根源;

    再运用色彩疗愈技术清理、释放情绪,这样才能感受自我,认可自己,不再活在别人的眼光与评判里,接纳自己所有的情绪,包括积极情绪和负面情绪,面对生活的变化也会保持积极的心态。低频情绪也将转化为爱、喜悦、平和等高频情绪,即便只有自己,也能从内心感知快乐、主动链接快乐。

    这样的我们可以在喧嚣的觥筹交错里,随时把自己抽身出来,来一场和自己的对话,终会成为优秀的自己,也会遇见优秀的人和更优秀的圈层。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走进彩虹之门,关注七彩人生,解开人生路上的困惑,我们下期见!(部分图文来自网络,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彩虹之门:成年人的洒脱,从远离低质量社交开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jns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