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 第三章 鼓励
请思考并回答如下问题:
1、通过这一章的阅读,你学习到的”鼓励“指的是什么?
答:首先了解鼓励的重要性,“鼓励是教养孩子最重要的部分,孩子可能出现不良行为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鼓励。”其次,鼓励孩子,一半指的是避免羞辱或过度保护的行为,从而不令孩子气馁。如果我们的行为让孩子感到对自己缺乏信心,就容易造成孩子气馁。另外一半是指学会鼓励孩子。只要我们表达出对孩子勇气和自我认知信念的支持,就是对孩子的鼓励。最后,鼓励孩子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重点在于给予孩子自尊和成就感。
2、”我们要的是进步,而不是完美“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答:追求完美最容易获得的不是“进步”,而是“挫败感”。恰恰相反,我们要有勇气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在育儿过程中,我们也会焦虑,忐忑,内疚。请记住,没有人能在脆弱中成长,成长需要力量和坚强。谦虚的承认自己会犯错,这并不影响我们的价值,反而会对我们保持勇气非常有帮助。我们要清楚: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的是进步,而不是完美。
3、让你印象深刻的话有哪些?
答:“我们常常无心的通过讲话语气、行为动作,让孩子觉得自己无能、没用、做不了大事情,并且低我们一等。”
“我们通常没有给孩子不同的途径和机会,让他们找到自己的强项和长处,反而我们常常以大人的偏见——我们不相信孩子有能力,从而站在孩子的对立面。”
“我们要学会将事情和人分开——“事情没成功是可以的”,“很遗憾结果没像你想象的那么理想”。”
“每次的失败,只是孩子的经验和技巧还不够,完全与孩子的个人价值无关。”
“我们常常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他人带来的感受,孩子却因此而受挫。”
“怎样鼓励孩子并没有统一的答案和准则,应该取决于孩子。(比如妈妈的赞美,孩子认为是讽刺)”
“帕蒂是受伤的一方,她需要面对和克服的不仅仅是疼痛,还有他人的不友善及自己的弱小。如果妈妈给他空间和机会,并表达对他的信心,那么她就能很快恢复,找到自己的勇气,发展适应困难的能力。”
《孩子:挑战》读书第4天
今天读 第四章 孩子的错误目标
请思考并回答如下问题:
1、孩子的不当行为是如何产生的?
答:我们上一章说“拥有不当行为的孩子是缺乏鼓励的孩子”,缺乏鼓励的孩子是气馁的孩子,最终是缺乏归属感的孩子。寻找归属感是孩子的天性,会尽其所能的去寻找归属感。如果孩子成长的环境让孩子有足够的爱和归属感,他就不容易出现问题,能够随遇而安、顺其自然,通过展现能力和积极参与找到归属感。相反的,如果孩子的归属感得不到满足,他就会转向通过他人得到归属感。这种归属感是孩子的自我认知,他人和自我认知就会成为他寻找归属感的目标。所以说:孩子的不当行为通常是因为他们拥有了一个错误的目标。而这个错误目标一般分四种:寻求过度关注;权力之争;进行报复;自暴自弃。
2、如何区分”适当关注“和”过度关注“?
答:要想一眼辨认出“适当关注”和“过度关注”之间的区别并不太容易。秘诀在于家长有能力了解全局。“适当关注”和“过度关注”看起来都像是孩子想参与,而带有合作行为、符合情况需要的参与才是是适当关注。父母要客观、就事论事、不以自我为中心的去观察孩子的行为,看看是否符合——带有合作的、符合情况需要的——行为。不符合情况需要、不带有合作的行为,就是想要寻求“过度关注”。
3、如果我们改善孩子行为的努力貌似无效时,我们可以怎么想怎么做?
答:父母要牢记:我们只能努力激励孩子改善他们的行为,但是也未必会成功,或者说不可能每次都成功。要明白,是孩子自己决定要做什么。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可以为自己做选择、做决定、我们不能担负为孩子做决定的责任,这个责任和权力是孩子的。这也是平等理念的一部分。生活,只有当下的时刻。如果我们在当下做了正确的事情,我们就是在朝着进步的方向迈进。
4、让你印象深刻的话有哪些?
答:“问题常常不是立刻能得到解决的。发生问题的那一刻,只是一系列问题的一次体现而已。我们和孩子互动的每个时刻,要么能够帮助他得到人际关系的改善,要么相反,让他发展处不良的人生态度和社会归属感。”
“如果父母能通过学习改善自己,真正了解孩子,就能够帮助孩子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规划自己的人生蓝图,发展和谐社会需要的性格特质,得到社会归属感,让自己拥有幸福充实的人生。”
大家可以采用拍照的形式打卡,也可采用文字的形式打卡,重要的是我们有所收获,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