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没有独特风格的书法家
——刘颜涛老师讲座有感
·汪重阳
熟悉文章之道的人一看这题目就知道我在搞“欲扬先抑”了,哈哈,正有此意。但熟悉刘颜涛老师的人要是看到这个题目,即使理解我的用意估计也要嘀咕一番了。因为在中国书坛,书法家刘颜涛的水平稳居第一方阵,写他的文章绝大多数是直接称赞,要拐个弯称赞也得费费心机才行。
我们先来看看刘老师的简介就会明白以上想法的正常性了:一九六五年五月生于安阳县,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委员,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教授,安阳市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曾被中宣部、人社部、中国文联授予“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多次担任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书法展览评委……
关于刘老师的兼职和荣誉要是都列出来,估计需要几万字,我这里只列了最最主要的几个,能说明刘老师的影响就行。所以,业界普遍认为刘颜涛老师的书法作品已经有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书坛是独树一帜存在。
比如, 2019年12月28日上午,安阳文化大讲堂上,刘颜涛老师给大家作《书法审美与创作》的公益讲座时,主持讲座的安阳师院文学院姬学友教授就说到了这一点,并说因为刘颜涛先生,安阳书坛能够与中国书坛对话了。
刘颜涛老师当然矢口否认这一说法,他反复说这是朋友们在给他“戴高帽”甚至是对他“高级黑”,这幽默又谦虚的语言引起了满场听众会心之笑。当然,刘老师这样说自己,也有他的道理。他说中国书法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各种书体都已经形成了自己完整的审美体系,具有独特风格的书法家灿若星河,各种风格的经典作品浩如烟海,后人要想有所创新极其不易。
在现场听讲座的我虽然是书法外行,也很认同刘老师的观点。因为一个人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还是很不容易的,特别是在一片赞美声中,更需要头脑的冷静。
当然,即使刘颜涛老师不是一个有着独特艺术风格的书法家,最起码也是一个真真正正搞创作的书法艺术家,他在讲座中展示出来,或明确提出来的很多关键词语,对于搞好任何一项工作,以及学术研究,和其他艺术门类创作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比如,我是一个乡村中学语文教师,平时爱好点读书写作,对于书法创作虽是典型外行,也依然从刘老师的讲座中学到了搞好教育教学等工作的秘诀。
秘诀之一:兴趣
孔老夫子说过这么一句话,揭示了兴趣对于搞好一项工作的重要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以说,“乐之者”是干工作的高层境界,古今中外能在某一项研究、某一种工作中做出较大成果的人,无不如此。
比如,刘老师在讲座中提到了被称为“楷祖”的后汉三国时期的钟繇,就是如此。钟繇为了提高自己的书写技艺,曾经对研究用笔方法非常痴迷,以至于出现过“如厕忘归”的情景。因为他上厕所时都在琢磨这个事,足见钟繇对书法艺术的兴趣有多深。
刘老师说,他自己也出现过“如厕忘归”的情景。
有一段时间,他被《毛公鼎铭》的书法特色给吸引住了,就购买了五本《毛公鼎铭》,办公室放一本,客厅、卧室、厕所各放一本,拆开贴在墙上一本,走到哪看到哪。结果,那一段搞得自己睁眼是《毛公鼎铭》,闭眼也是《毛公鼎铭》,到厕所里就忘了出来了。
大家想想,你干工作时,有没有这样痴迷过?如果没有,甚至还有职业倦怠,大概就能找到自己工作不出成绩或大成绩的根本原因了。
秘诀之二:毅力
有了兴趣,事业成功就迈出了第一步,但要想把步子持续迈下去,没有毅力是不行的。有句古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就形象地说明了毅力、恒心在干事创业中的重要性。
刘颜涛老师之所以能迈进中国书坛第一方阵,得益于他的恒心与毅力。他在讲座中虽然没有自夸搞书法创作很有毅力,但他不经意间提到的一些事却足以说明这一切。
刘老师说,当前书法界的繁荣景象,是改革开放带来的便利条件造成的。因为改革开放促进了印刷水平的提高和印刷品的普及,很多以前见不到的书法碑帖都能以高仿印刷品的形式出现在学书者面前了。而且,很多高仿碑帖印刷品的清晰度,都超过了到博物馆隔着玻璃看原件的效果,包括电视书画频道的视频教学、网络教学等等,所以大家都应该珍惜改革开放的成果,感恩这个时代。
刘老师说,以前还没有这样高仿便利印刷品时,他曾经把各种报刊见到的当时印刷并不清晰的书法作品剪辑几大册子用以学习,还曾经因为读帖痴迷,在去单位上班的公交车上往返三次坐过站台。很多古人更是为了学习一个很有特色的碑刻书法作品,就直接带着食物和被子到那座石碑边食宿三天,这毅力有几个人能比上?
每一个成功的书法家都有过笔成冢、墨成池、砚磨穿的经历,所以想要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哪,必须坚毅、执著,切不可浅尝辄止。
秘诀之三:底蕴
在听过刘颜涛老师的讲座后,文友扶风在朋友圈发了这么一段文字以表敬意:“琢磨颜涛老师的书法,在打通古人神意与现代书风之间,魂接千载惊心动魄,游刃于丝毫,通达于宏阔……他有一手文人气十足的花鸟画,古体诗也写的别具一格,散文写的也老到自然……”
也就是说,刘颜涛老师书、文、诗、画俱佳。不但如此,他的讲座也如他的书法作品一样如行云流水般流畅,且佳句频出,幽默风趣,站位高远,显示出了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对,这就是我在本场讲座中的第三大收获:干事创业,搞学术研究、艺术创作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作支撑,如果做不到,这个人的高度就出不来。
且听听刘颜涛老师的这些话:
“中国哲学的最高境界是无味之大味,希声之大音,无形之大象,无容之至言,这正好体现在形简神丰的书法作品上。”这是在讲书法与周易哲学的关系。
“儒家说:发于情,止乎礼。笔锋柔软的触动,就是“情”的波动,通过笔锋发出来还要止乎“礼”,那“礼”就是要在笔法的规范和结字、章法规律的制约下,适度地、有分寸地流泄自己的情感。”这是在讲书法与儒家哲学的关系。
“中国书法强调要追求意境,追求人书俱老,但同时又追求天真、天然、童真气……俗语说,老比小,‘老小孩’,就是老子说的‘能如婴儿乎’?”这是在说书法与道家哲学的关系。
另外,刘老师还谈到了书法与佛家禅宗哲学的关系。
说实话,这好像不是书法课了,而成了哲学课。即使不搞书法创作的人,也听得如痴如醉。陆游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作为一个书法爱好者,如果不能用中国传统哲学来指导自己的创作,恐怕终其一生也只能停留在“写字”阶段。
那么,干其他工作,搞其他创作就不需要哲学指导了吗?同样需要,如果你的认识相反,你的工作、创作估计就会一直在初级阶段徘徊,非常难以提升。
由此可以看出来,一个人不管干什么工作,不管搞什么创作,没有底蕴是不行的,不大量读经典也是不行的。因为,底蕴的厚度决定了一个人的高度,经典里面才有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刘颜涛老师就是这样一个没有独特风格的书法家,但他却是一个真真正正搞书法创作的艺术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