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说他的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我今天也要说俩树,一种是发财树一种是幸福树。
本来与发财无关,但不知是谁给这种树起了一个“发财树”的名字,就让人仿佛觉得这树真与招财进宝挂钩了。幸福树也是,因为有了这个名字,绿油油茂密的枝叶就更让人多了几分好感。
这就是人给物赋予人的思想情感产生了新的形象。
海南乐东黎族自治县一所农场里面,有一个山头远处看起来像仰卧的人像。有人称为毛公山,于是引导人不由自主联想到伟人的卧像,觉得还真像。据说孔令华看了也流泪,李讷也感慨很像。
一藩姓明星因直播带货卖酒和替河北烧烤店打人者子女说话而引起网友不满,遭至谩骂。当他在网上一视频中瞪着眼说了一段不知所云的话,还反问“听出是啥没?”下面的评论几乎都是“这是哪个动物园出来的”之类的反面评论。而其实,藩某这个视频是指责那些唱难懂的英文歌的,不知所云的语句就是模仿那些英文歌。因为有了前边的潜意识的印象指引,人们就先入为主地从负面角度去看这个视频了。
以上这些例子说明都是暗示在起作用。
同样一篇文章,如果你发现其中某一部分的内容有价值,值得突出,换一个标题发表出来,就又成了另一篇文章。整篇的内容还是那些内容,因为标题的暗示,引导读者把注意的重点放在了相应的部分。
在“发财树”与“幸福树”的身上,除了暗示,还有情感。
在外的游子在散文中写家乡的一棵老树,描写树的外貌是必然的,但不能只限于外貌,还要联系到家乡的人、事、生活,引出思乡的情愫。否则,就成了植物学上的树,没有赋予人的思想感情,就不成其为散文了。
我们使用的一支钢笔,一个茶杯,用的时间久了,就舍不得丢了,就是这些物品上也与我们的情感关联了。日本人认为万物有灵,也是如此。©〔文/罗名旨 作者为媒体编辑。〕
网友评论